姚步霄

姚步霄,男,1908年出生,名升雲,字步霄,河北濬縣新鎮鎮淇門村人,1927年9月畢業於衛輝省立第五師範,1937年11月3日,姚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投身革命工作,1956年河南省水利廳任職,1965年去世。

簡介

姚步霄(1908~1965年),名升雲,字步霄,濬縣籍著名抗日英雄,延浚汲淇四縣邊抗日根據地的開創者。新鎮鎮淇門村人。1922年考入衛輝省立第五師範,1927年9月畢業,到五師附小任教,1930年,到濬縣一完小暨師範任校長。“9·18”事變後,任湯陰師範學校教育主任,多次在湯陰縣城組織學生集會、遊行,號召商行抵制日貨,1932年6月,被國民黨政府教育當局勒令辭職。 1934年8月,姚步霄輾轉到焦作扶輪國小任教,兼職太行中學,並與當地黨組織進行秘密接觸。1937年4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7·7”事變後,姚步霄同黨組織負責人程明升、韓秩吾等在扶輪學校增設了政治常識、軍事等課程,並經常組織師生為抗戰籌集物資,醞釀抗日鬥爭。1937年11月3日姚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受中共豫北特委派遣,回到家鄉淇門,開闢這一帶的抗日工作。
姚步霄回村後,與李俊峰等10多名知識分子,創辦了淇門臨時國小,並擔任校長職務。他們白天教書,宣傳抗日,夜間舉辦民眾夜校,吸收學員200餘人。姚定期到焦作向黨組織匯報工作、接受指示,準備集蓄力量,成立抗日武裝。
1937年,民眾斷炊斷糧,年關將至,姚步霄組織民眾向富戶均糧,使民眾暫度年關。1938年2月25日,姚組織淇門周圍各村民眾到新鎮集搶糧,放賑濟民。濬縣國民黨黨部書記王震岩調500名民團武裝前來鎮壓。姚臨危不懼,向民團隊員陳述大義“大家都是窮家子弟,如今國難當頭,我們不去打日本,而忍心將槍口對準自己的鄉親嗎?”士兵們被感動,紛紛放下槍向姚立正敬禮。王震岩見大勢已去,被迫答應放賑500石。
1938年春,他組織民眾夜校的學員和周圍村莊200餘人,在衛河沿岸截獲奸商往新鄉販運糧食資助敵人的車船,將糧食分給農民。不久,因經驗不足,缺乏訓練,這支組織起來的隊伍被日軍衝垮。同時,分化瓦解敵軍,策動扈全祿部反正工作也遭到失敗。9月,漳南兵團青年縱隊執行肅清浚滑日偽任務,將扈部包圍於道口鎮,姚及時將扈部作戰布署、戰略要圖等情況向縱隊作了匯報,使扈部大部被殲滅,為殲滅扈部做出貢獻。
1940年10月,中共衛西工委成立,李先賢任書記,依黨組織寫的介紹信,首先和姚步霄接上了頭,二人交談了情況,確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姚繼續利用教員身份宣傳抗日救國,聯絡開明士紳,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爭取全面抗日力量。四縣邊區人民民眾的抗日情緒日益高漲。1943年6月,中共四縣邊區工作委員會成立,並籌備建立縣一級抗日政權。10月12日,四縣邊區抗日行政辦事處在延津縣原屯村成立,姚步霄任主任。

主要事跡

四縣邊辦事處的主要工作。一是建立基層政權,壯大抗日力量。四縣邊辦事處成立後,面臨著複雜的游擊戰爭形勢。為了適應開闢新區的需要,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開展抗日戰爭,邊區辦事處努力開展政權建設,先後建立了四個區政府,辦事處幹部由幾名增加到近百名,使四縣邊區具備了小塊根據地的規模。邊區各級幹部深入民眾,宣傳黨的政策,發動和組織民眾開展對敵鬥爭,動員青壯年參軍支前。正確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吸收同共產黨有聯繫的地方知名人士擔任辦事處參議,1944年,三次召開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座談會,向他們介紹國際國內形勢,號召他們積極投身於抗日鬥爭。二是分化瓦解敵軍,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四縣邊辦事處一成立,就抓緊組建地方武裝,以打擊日偽進犯,懲治漢奸惡霸,保衛人民政權,鞏固和發展新區。1944年4月1日,冀魯豫四分區部隊攻克滑縣沙店日偽據點,早已經過四縣邊工委和辦事處做過爭取工作的滑縣偽保全團第三大隊200餘人,陣前反正,四縣邊辦事處警衛排和四分區的一個武工隊編入這支部隊,建立黨支部,組建為延浚汲淇四縣邊抗日游擊大隊。這個大隊在黨的領導下,戰鬥在四縣邊區,與日偽頑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先後參加了宋村伏擊戰、小莊伏擊戰、羅灘保衛戰等無數次大小戰鬥,多次粉碎敵人的“掃蕩”和搶劫,在戰鬥中不斷發展壯大。抗戰勝利後,升格為四分區獨立一團,以後又先後改編為分區21團、16團,1947年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第33旅98團,開赴山東戰場。四縣邊工委和辦事處又成功地爭取了延津縣賈子和民眾自衛團起義。姚步霄多次找賈子和談話,曉以大義,指出只有反正抗日才有光明前途。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1944年10月7日,賈子和率部於滑縣黃塔村宣布起義。冀魯豫九分區將這支武裝改編為九分區第二游擊支隊。後編為四分區第14團,1947年該團升編為冀魯豫軍區獨立二旅,參加解放臨汾戰鬥。賈子和民團的起義,使四縣邊區的鬥爭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使延、浚、汲、淇四縣邊區變為根據地。三是擔負冀魯豫邊區通往太行根據地的南線地下交通任務。這條交通線1943年底正式開通,東連冀魯豫根據地的濮陽交通站,西接太行根據地的汲縣塔崗交通站,中間穿越日偽嚴密控制的狹長地帶延浚汲淇四縣邊區,穿越道清公路、平漢鐵路和衛河,全長100多公里。沿途在原屯、馬莊、軍營等地設有中轉站。四縣邊工委和辦事處選派政治堅定,機智勇敢的交通員擔負起傳送情報、檔案,護送幹部,為根據地籌措運輸緊缺物資的重要任務。共護送冀魯豫、山東、華中各根據地過往人員4000餘人次。1944年春,黃敬、楊得志、蘇振華帶領1000多名幹部去太行根據地整風,1944年冬徐向前從山東根據地去延安,1945年9月參加七大的陳雲、陳毅、李富春、林彪、羅榮桓、滕代遠等27位黨政軍高級幹部,從延安返回各根據地,都是通過這條交通線,由四縣邊武裝護送安全到達目的地的。四縣邊地下交通線,在溝通華中、山東、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與北方局、延安的聯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太行、冀魯豫兩大根據地之間逐漸連線起來,1945年底,冀魯豫區黨委決定撤銷南線交通線。
延浚汲淇四縣邊辦事處在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前夜誕生,在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中撤銷。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無數革命前輩,為開闢和鞏固四縣邊區英勇奮鬥,做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
1946年8月,冀魯豫軍區組建隨軍辦事處和戰勤指揮部,姚步霄任冀魯豫第二隨軍辦事處主任。11月,劉鄧野戰軍在濮陽組織滑縣戰役,姚步霄積極組織領導家鄉民眾,帶領運糧車隊,踏泥濘,冒彈雨,跟隨部隊長途跋涉,保證部隊供給,為贏得豫北戰場的全面勝利做出了貢獻。
淮海戰役前夕,組織上調任他為冀魯豫軍區四分區戰勤指揮部副司令員,負責戰勤支前工作。淮海戰役打響後,姚組織廣大民眾踴躍支前,向徐州前線運送糧食1000萬斤。
1949年4月底,東北野戰軍南下經過豫北,姚步霄帶領邊區人民做好後勤供應準備工作,為60萬部隊和8萬匹戰馬設定了交通路標,準備了渡河船隻。對部隊住房、吃飯、用水及標語口號等,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使東北解放軍安全順利過境。同時,姚積極組織和領導民眾為安陽、新鄉兩大戰役供應小米430餘萬斤、麵粉104萬斤及柴、草、料、豬肉、擔架等,為全國解放做出了卓越貢獻。
1949年5月,安陽、新鄉戰役結束,為實現工作重心的轉移,加快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組織上派姚步霄到濮陽專署革命幹部學校任校長,開始了培養革命後備軍工作。平原省撤銷後,姚步霄調任華北行政委員會秘書。
1956年,姚步霄調到河南省水利廳,負責籌建省水利學校工作。由於在長期的戰爭歲月里積勞成疾,身患多種疾病,1965年8月1日,姚步霄因病醫治無效,病逝於鄭州,享年57歲。安葬鄭州黃崗寺革命烈士陵園。
1998年10月12日,在延浚汲淇四縣邊抗日行政辦事處成立55周年座談會召開之際,原中顧委常委、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曾任冀魯豫行署主任、晉冀魯豫軍區後方戰勤總指揮部司令員的段君毅揮毫題詞:“懷念步霄同志,學習他的革命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