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姚國驤 男,漢族,1930年10月出生,南京人。高級工程師,1950年6月-1956年12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5月畢業於新中國第一所地質探礦專科學校—中國地質工作計畫指導委員會南京地質探礦專科學校地球物理探礦專業,同年到長慶油田。1985年10月調中原油田,1991年退休後又被返聘兩年。
主要業績
四十多年來曾從事重力、磁法、地面放射性、地震勘探,地震資料的常規和特殊處理等工作。主編1:50萬陝甘寧盆地南半部布伽重力異常圖、1954年4月-8月在石油管理總局地質局陝北地質大隊11-305重力磁力詳查隊任隊長。發現天池重力高、馬家灘重力高(即現在的天池氣田、馬家灘油田)。1954年8月-9月在石油管理總局地質局陝北地質大隊部技術組,任技術員。1954年10月-1955年2月在西安,石油部地質局技工訓練班擔任重力磁力班教員和班主任。1955年3月-1956年4月在石油工業部西安石油地質調查處地球物理科任技術員,分管全國重力磁力石油勘探業務。1956年4-8月在北京三機部放射性勘探高級學習班學習。1956年8月-1960年10月在西安石油地質調查處、銀川石油勘探局專管地面放射性順便普查工作,工程師。與此同時,在我國首先開展了利用地面放射性測量直接找油找氣的試驗工作。曾與北京石油科學研究院合作,並任試驗聯隊隊長。於1959年在《地球物理》學報第8卷第2期共同發表過《地面放射性方法普查油氣礦藏》一文,介紹試驗情況,取得一定效果。1962年3月-1963年6月在銀川石油勘探局301重力細測隊任隊長、工程師。與地震隊配合,在內蒙古尋找潛伏構造和主要斷層。在開工前,通過調查,反覆試驗研究,解決了沙漠地區日夜溫差大,重力儀嚴重掉格問題,使儀器每天掉格不超過一格,保證了細測精度,順利完成了任務,見到顯著的地質效果。上級授予立功獎狀。1964年6月-1966年7月在銀川石油勘探處109、110綜合研究隊,從事物探、地質、鑽井資料綜合研究任工程師。1966年8月-1972年在長慶油田2118地震隊,從事野外地震勘探任工程師。曾任解釋員、解釋組長、技術負責。發現王家場、紅井子構造,即現在的紅井子油田。1973-1978年負責長慶油田地調二處地震資料處理工作。任處理中心組長。
獲得榮譽
1978年11月在玉門召開的石油部(西部地區)第三次地震地質科學大會上榮獲地震資料處理優秀獎,隨後在長慶油田被授予“油田模範工作者”稱號。1978年9-10月在河北涿縣石油物探局新技術學習班學習。1979年6-10月被選送美國休斯頓學習並考察地震資料處理新技術。回國後長期從事地震資料數字處理方法和特殊處理資料的研究。先後發表了:《平面波前法在地震多次覆蓋資料處理中的套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2年第一期)。《利用電子計算機幫助研究構造發展史—拉平模組的實際套用》(1984年3月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學會授予優秀論文三等獎)。《陝甘寧盆地北部橫山堡地區碳氫檢測初探》(與潘存煥合作,1985年長慶油田頒發科技三等獎)。1980年被授予“油田模範工作者”稱號;1983年被授予“油田技術革新能手”稱號;1985年被長慶油田推薦為石油工業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85年10月-1993年6月在中原油田物探公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研究利用地震信息直接找油找氣的方法和技術。並與西北大學地質系合作,參加《利用地震信息識別深層天然氣的研究》項目。為此,曾利用微型機研究成功《聲速測井資料處理程式包》,1987年8月物探公司授予科技一等獎。後來發表在《中原油氣》1989年第一期。1990年5月《馬廠地區地震資料特殊處理的地質經濟效果》研究報告,物探公司授予科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