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城鎮

如城鎮

如城鎮是江蘇省如皋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如皋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如城鎮轄4個街道、20個居委會、33個行政村,面積169.5平方公里,常住入口25.33萬。區位優勢顯著如城位於經濟迅猛發展的長三角地區,瀕江臨海,與上海、蘇州、無錫隔江相望,距南通機場60公里,蘇通大橋建成後距上海浦東機場200公里,距鹽通高速道口lO分鐘。通揚運河、204國道、沿海高速、316和334省道穿鎮而過,新長鐵路如皋火車站位於如城境內。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如城鎮如城鎮
“十五”時期,如城鎮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特別是2005年,是如城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實現“十五”目標、奠定“十一五”堅實基礎的關鍵一年。如城鎮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跳出如皋,融入蘇南,南通爭第一,全省找位次”的奮鬥目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城鎮經濟建設在較高平台上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各項經濟指標增幅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2005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3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十五”期間,五年平均增長20.45%;實現財政收入2.81億元,比上年增長48%,占市下達任務數的118.38%,“十五”期間平均年遞增37.5%;全部工業產值80.01億元,比上年增長35.25%,“十五”期間年均遞增27.25%;銷售收75.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76%,利潤2.12億元,比上年增長22.29%。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4409個,新增私營企業591個,其中公司制企業233個,非公司制企業358個,私營企業註冊資金8.04億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6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6%,比上年增長19%,“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3.72%,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071元,比上年增長15%,“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3.3%。全年新增定報企業23家,淨增17家,工業集中區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進區企業總數已達78家,累計實現現價產值39.64億元,銷售收入36.82億元。全年實現建築業施工產值10.9億元,經營收入3.9億元。

招商引資

如城鎮如城鎮
利用外資實現“撐桿跳”。全年完成協定註冊外資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4.31%,全年到帳外資4610.2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7%,均超額完成市交任務,引進市外資金2.85億元。“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契約利用外資1.97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7289萬美元。2005年當年引進外資額是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總量的1.5倍。積極參加市政府在香港、上海、東莞深圳杭州等地召開的招商推介會,成功舉辦了如城鎮在上海、台州的投資環境說明會,為來年的招商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規模工業比重加大。規模工業占全部工業比重由2000年的45.68%提高到61.91%,規模企業由28家增加到101家,億元企業由4家增加到7家,千萬元以上企業產值占比由87.65%上升到95.77%工業投入增勢良好。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2.31億元,比上年增長66.89%,完成市交任務的103.45%;五年年均遞增67.25%;實施規模項目42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9個,億元以上項目3個。載體建設高起點規劃實施。在原有四個工業小區的基礎上,著力打造東部工業區,按照省級開發區的標準高點規劃定位,總面積8平方公里,實現“六通一平”,為引進大項目、實現大發展打造一流的發展平台。標準廠房建設力度加大。全年新開工標準廠房7.82萬平方米,已投入8300萬元,累計竣工4.62萬平方米,香港匯華集團100畝標準廠房建設項目已經奠基開工。

民營經濟

如城鎮如城鎮
宣傳造勢,推動全民創業。通過各種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宣傳促進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號召和先進典型,在全鎮形成崇尚創業、尊重財富的社會氛圍。規範挖潛,引導全民創業。在鋪天蓋地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注重量質並舉,量上求突破,質上求飛躍,六項指標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的市交任務,個體、私營企業持證率100%,開業率達70%左右,民營企業質態不斷提升,湧現出陸橋新民、紀莊、賀洋、城東、城西宏壩、城南、紅星9個民營經濟億元村(居)。農用車柴油機太陽能腸衣、工藝服裝、花木生產等特色經濟板塊的不斷形成和壯大,有力地推動了如城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強化服務,帶動全民創業。著力加強村級民營工業小區載體的建設,積極構築大物流中心,培育了嘉信鋼材市場和蘇浙商貿城等一批三產服務業航母。全鎮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規模達1.11萬戶,占全市總量的30.7%。

工業集中區

如城鎮如城鎮
如城鎮皋南工業集中區(包括316工業集中區)位於如城鎮西南部,規劃面積約4000畝,分布於如城鎮賀洋村、安定村、大明村和光華村,204國道、316省道、如港路穿境而過,毗鄰鹽通高速、滬寧高速、寧啟鐵路、新長鐵路、如皋機場。皋南工業集中區設立科技產業園,位於204國道和如港路之間,總面積為2460畝,其中工業用地2280畝,服務用地32畝,管理用地20畝,教育用地28畝,綠化用地4畝,市政用地3.6畝,道路用地95畝。皋南工業集中區科技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到位,實現“六通一平”。投資150萬元興建一條寬16米、總長800米的園區中心路,6路、9路城市公車停靠站緊挨科技產業園東側,園區內給排水系統暢通,供電、郵政、電信、寬頻、有線電視等服務設施已到位。皋南工業集中區目前進區企業達30家,固定資產計畫總投資近3億元,生產經營項涉及紡織、服裝、汽車橡膠、機械等項目。
如城鎮如城鎮
江蘇英田集團1、2月份實現產值4.7億元,同比增長42%,銷售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了2006年 開門紅。圍繞全年40億元產值,“十一五”期末建成百億元集團的目標,集團採取了切實有效措施:一是調整布局,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集團組成項目考察組,在市有關領導帶領下,三上東北、山東,進行實地考察,洽談合作項目,終於在山東聊城、東北吉林達成合作協定,在兩地新建分廠,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打下基礎。二是調整結構,構建產品資源平台。在生產農用運輸機械、柴油機的基礎上,適應市場需要,開發三輪農用車、60馬力大中型拖拉機、工程機械、汽車改裝等四大類新產品。三是全面動員,興起生產創新熱潮。春節剛過,集團召開2006年工作動員大會,張英田總經理作了題為《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實現40億元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的報告,從強化生產、銷售、服務三大要素,實施人才、品牌、投入戰略,努力提高企業形象和全體人員素質5個方面提出了要求。會後,各部門制定相關措施,層層分解工作指標,把任務落實到每一個月、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生產經營環境。

特色產業

如城鎮如城鎮
為放大花木產業特色,傳承盆景藝術和塑造長綠、長壽城市品牌,藉機中國黨建研究會來如調研江蘇花木城和顧莊村花木示範村的東風,如城鎮黨委政府經研究,決定成立如城鎮顧莊村生態旅遊項目實施領導組,全力拉動如城農業壯大升級,大力發展如城鎮旅遊觀光生態農業。領導組由鎮黨委書記黃毅同志掛帥,鎮分管農業副書記李愛民任組長,領導組下設辦公室,人員配備齊全,措施到位。花木產業是如城獨具特色、富有優勢的傳統產業,如城鎮將充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力推動顧莊村生態旅遊項目跨越新台階,進一步擦亮長綠、長壽這兩張城市名片,拉動農業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加快服務業發展,把花木大世界和顧莊花木專業村打造成華東地區影響巨大的花木專業市場和現代觀光農業第一村,吸引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全世界的遊客雲集如城。

社會事業

如城鎮如城鎮
社會事業進步集鎮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金融、通訊等機構一應俱全。近年來投入巨資,高標準改造了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專業技術人才。各種醫療機構齊全,能供上海大醫院的醫療服務。自來水普及率在98%以上。實施通達工程,構建了溝通如城鎮的暢順交通網。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主法製得到加強。“六城同創”取得突破,鎮村累計投入近千萬元,已順利通過江蘇省衛生城市的驗收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省級、國家級技術核查。深入開展“法治如城”、“平安如城”創建活動,孔廟社區被評為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新民村被評為南通市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8個村居被評為如皋市民主法治示範村(居),率先成立南通市首家社區陽光服務中心。2006年度,鎮司法所被南通市評為規範化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規範化司法所。

歷史文化

如城鎮如城鎮
城鎮特色彰顯如城是江蘇歷史文化各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歷史名人輩出。水繪園是中國國家級“孤本袖珍園林”;“定慧禪寺”是一座“水環寺、樓抱殿、山門北向”的千年古剎,在中華佛教建築中獨樹一幟;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胡瑗出生於此,是中國教育史上與孔孟相提並論的大儒;明末清初戲劇家李漁沐浴著故土如城的陽光雨露,成為名動海內外的文化巨人,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如城是中國著名花木之鄉,如派盆景源遠流長,花木面積63000畝,專業村8個。如皋是世界長壽養生福地,僅如城鎮現有百歲壽星25名,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600多名,為世界罕見,被聯合國譽為“長壽之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