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時間
1942年
喔;就可 [ 就喔喔]]急口令
了喔了喔了艱苦了喔喔喔了了解立刻了了就, 可喔
歷史沿革
奮鬥中學60年簡史
(1942—2002)
奮鬥中學自1942年創建,經解放前後兩大歷史時期,幾代人篳路籃縷、歷盡滄桑,迄於今日,已屆60春秋。奮中現已發展成為一所設施先進、環境良好、管理正規、水平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完全中學。
欣逢校慶,回顧學校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以為今後發展的借鑑,其意義自然不可低估。今以私立奮中三年校慶材料、解放前後歷年學校檔案資料和部分教職工回憶錄為參考,寫成這個簡史,分為四個時期,即“初創”——私立奮鬥學校時期、“發展”——陝壩中學。杭錦後旗中學時期、“壯大”——杭錦後旗一中時期與“成熟”恢復校名後的奮鬥中學時期。現分述於下:
初創——私立奮鬥學校時期
(1942—1952)
抗戰期間,日寇侵占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包頭。1939年春,傅作義(字宜生)將軍率其所部退守綏西。傅先生於國家危難之時、戎馬倥傯之際、治軍綰政之餘,仍不忘“為國家育人才,代幹部教子弟”,於是有“私立奮鬥國小”之設,由黃渠橋而石嘴山。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與綏遠省政府設在陝壩之後,傅先生“益感綏西文化之落後,及抗屬子弟亟待就學”,以為“中學成立之勢不可緩”,乃於1942年籌辦“私立奮鬥中學”。因是年農曆五月五日為籌辦之始,曾以此為校慶日。
私立奮中初建,借天主堂房屋為臨時校舍。至1943年方於陝壩北郊購地建校,並將國小遷來陝壩,學校分設中學部與國小部。
學校設校董會,其成員由傅作義、董其武、孫蘭峰、袁慶曾、陳炳謙、魯英麟、張濯清、王國英、袁慶榮、張德、王明德、郭攬青、曾士先、張傳德、潘玉祥等第八戰區和綏遠省軍政官員以及教育界人士十五人組成。傅先生為董事長兼校長,聘王明德先生為校務主任,曾士先先生為教導主任、余暘晨先生為事務主任。後由郭攬青先生主持校務。其後董其武將軍曾任董事長。
初創時,學校只有國中一年級兩個班,學生約80人,教師多系兼任。1945年秋,國中第一屆學生48人畢業,並開設了高中班。此時學校有國中1—3年級共6個班,高中1個班,學生共225人。教師以專任為主,教職工增至54人。
建校伊始,僅有教室6座,圖書館一座、寢室、儲藏室計60間。至1945年,已擴展至包括校本部在內、師生宿舍、理化館、大禮堂、廚房、招待室、傳達室等總計188間。校園已初具規模。
私立奮鬥中學初創,即注重校風與教師隊伍建設。強調“建校之理想,尤在培養優良之校風,而養成優良校風之條件,曰教職員合作,曰學生友愛,曰師生和諧,曰社會協助,曰優良傳統精神之繼續。”為此,制訂了《行政原則》十條、《私立奮鬥中學學則》以及各種規章制度。聘用合格教師是學校首要工作,學校認為“學生之命運,決於教師。”建校三年,專任教師已占十分之九。以學歷計,國內外師範大學或大學教育學院科系畢業生3人,國內外大學本科、高等師範或專修科畢業者18人,國內外專科或專門學校畢業者4人,中等學校畢業者13人,其他資歷者3人。
1943年,張治中先生曾來校視察。
由於抗日戰爭勝利,省府東遷,學校遂於1946年秋遷至歸綏,是為歸綏奮中。因戰局變化,1947年建立張垣奮中,高中部東遷張家口。1948年,張垣奮中東遷北平,建立北平奮中;歸綏奮中國中部復歸於陝壩。陝壩奮中歷任校務主任有王明德、郭攬青、陶朝宗。
1949年傅作義將軍率部在北平起義,此後又促成綏遠“九·一九”起義,奮中教職工也在起義人員之列。北平奮中更名為北京奮中。同年年末,綏遠軍政委員會成立,傅先生以水利部部長身份兼任主席與軍區司令員。為支援綏遠教育事業,傅先生決定北京奮中遷回歸綏,於是1950年2月歸綏奮中復立於舊址。為辦好歸綏奮中、陝壩奮中與奮小,傅先生重組校董會並出任董事長。延聘之董事有中共領導高克林、奎璧、蘇謙益、姚喆、魯志浩、時穎,有原校孫蘭峰、董其武、陳炳謙、張濯清、袁慶榮、王明德、張德,還有李居義、李世傑、張淑良、楊令德、周北峰、安春山、常佩三、陳育生等人。首聘郭攬青為歸綏奮中校長,陳祿林為陝壩奮中與奮小校長。1951年陳以事被捕,復聘徐秀泉為校長。至交由公辦為止。校董會遵照傅作義先生指示,將全部資產31.7億元(舊幣)交給國家。私立奮中十年間,最多年份曾有9個班,即國中7個、高中2個(1946年);在校學生最多時達到354人(1948年)。
發展——陝壩中學與杭錦後旗中學時期
(1952—1961)
1952年5月5日,根據綏遠省文教廳命令精神,學校與私立普愛中學(創建於1946年9月之陝壩天主堂“橫舟公學院”,1949年更名)的五個班與陝壩師範(1945年由五原遷至陝壩的“綏遠省五原簡易師範”)附設的兩個中學班合併組建“陝壩中學”。撤銷高中班,將12個國中班的318名學生調整為8個班,成為一所初級中學。
合校後,省文教廳任命曾擔任普愛中學校長的中共黨員王非同志任陝壩中學校長,原私立奮中校長徐秀泉先生為副校長兼教導主任。
聘任原兩校教師任教,並全部轉為公辦教師。學校歸綏遠省文教廳直接領導。
1954年,綏遠省建制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陝壩專區改為內蒙古河套行政區,學校歸行政區領導。1958年河套行政區撤銷,劃歸巴彥淖爾盟。此時旗縣合併,陝壩劃歸杭錦後旗,學校也隨之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
1957年,學校建立黨支部,王非同志任黨支部書記,王福盛任副書記,支部委員會由3人組成,有黨員8人。
1956年學校增設高中班,擴建為河套地區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班級增至14個,學生為746人。至1959年,學校發展到高中6個班、國中14個班,學生總數達961人。為解決國小師資短缺問題,1959年開辦“師範班”兩個,招收學生94名;辦“工農師範班”1個,招收學生48名。師範班至1961年停辦。
陝壩中學自建立以來,一貫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組織教師集中到省里學習,武裝頭腦,放下包袱,交代政治歷史問題,使他們輕裝上陣,安心工作。一方面調入一批大學畢業生,充實了教師隊伍。如1954年左聯作家樓憲(尹庚)來校任教,1957年,北京大學畢業生許炳荃、馮錫瑋、何敬之等分配到我校任教。至此,高中教師基本配齊,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1958年學校被定為內蒙古自治區18所重點中學之一。1959年,學校向高等院校輸送合格畢業生70人;1960年,增至85人;1961年,我校取得全區聯考第二名的好成績。這一切,都極大地提高了我校在全區的聲望。
1957年全國普遍開展了“反右鬥爭”,“唯成分論”等“左”的思想流行。我校部分教師受到批判,被錯誤地打成“右派分子”。
壯大——杭錦後旗第一中學時期
(1961—1989)
1961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杭錦後旗又成立了一所中學。學校遂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隸屬於自治區、盟與旗三級管理。1963年起,學校貫徹執行上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進一步發展壯大。
以此期間,擔任學校領導的有王福盛、楊澤、崔淑琴、劉夏初、徐秀泉等。
學校為全區重點中學。按自治區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有95%為本科學歷。為此,1963年一次調入本科畢業的教師19名。在1962—1965年期間,總共調入大學畢業的教師30餘名,不合學歷要求的教師調出62人,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1966年,正當學校穩步發展之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十年動亂,學校元氣大傷。
1968年冬,根據所謂“念國小不出大隊,念中學不出公社,念大學不出旗縣”的觀點,杭一中被強令解散。大部分教師補充調往公社任教,一部分教師調入隸屬於陝壩鎮的“陝壩中學”,少部分教師留下來辦所謂“大學”。
1970年“複課鬧革命”。“陝壩中學”併入杭一中,學制改為二、二制,實行開門辦學。高中分設醫衛、畜牧、財會、農機、農技、寫作、廣播用電、師範等班級。由於“左”傾思想的干擾,“讀書無用”論的毒害和對“師道尊嚴”的批判,正常教學秩序破壞殆盡,國家財產損失巨大,教育質量嚴重下降。
十年動亂期間,學校成立“文化革命領導小組”並先後建立兩次“革命委員會”。期間擔任領導的有張國華(兼職、未到校)、袁建國、王福盛、曹潤、張天緒、蘇建民、李玉山等。
粉碎“四人幫”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撥亂反正,肅清極“左”流毒,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恢復工會組織,發展知識分子入黨,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1979年,學校恢復自治區重點中學稱號。1982年,領導班子恢復副縣級建制。這個時期擔任學校領導的有趙桂蓮、果文廣、張志誠、陳德玉、徐秀泉、何敬之、吳光耀、潘涌等。
1984年,學校組建黨委,第一任黨委書記張志誠,校長陳德玉。1988年,組建新班子,張國斌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吳光耀、潘涌任副校長。學校為副處建制,領導均為副處待遇。
這一時期,學校提出“三風”建設(即“校風”、“教風”、“學風”),“校風”是“以教為樂,以學為榮;教學相長,鍾秀毓靈。敦品勵學,尊師愛生;開拓創新,奮鬥前進”。“教風”是“潛心教學,循循善誘;篤志科研,孜孜以求。愛而不護,教而不訓;示以典範,嚴以督導。”“學風”是“自強自信,矢勤矢奮;自尊自愛,肯攀肯登。樹立理想,追求成功;全面發展,四有新人。”狠抓了政治思想、教學和後勤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全體教職工以“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責任感,為重振昔日雄風,再做貢獻。
1980年,學制恢復三三制,面向全盟招生。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自1981年以來,學校狠抓教師業務進修和函授學習,強調教師的學歷結構和專業知識。先後有4名教師考取研究生,12名教師取得函授本科或專科文憑。21名取得教師專業合格證書。教學研究和教改活動日漸深入,教師自身素質顯著提高。在崗教師中的學歷情況是,全日制本科15人,專科57人;函授本科7人,專科5人。職務評定中,有4人擔任自治區高評審,5人擔任巴盟中評審。已評高級教師17人,一級教師24人。
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積極開闢第二課堂,大力開展文體活動。1987年,學校被國家教委和體委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傳統項目學校”;1988年,被自治區命名為“高水平運動試點中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
學校的逐步發展壯大與各項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黨政領導的關心和愛護。1981年,原國家體委主任王猛;1985年,原內蒙自治區主席布赫,原內蒙古黨委副書記田聰明,曾分別來校視察。巴盟歷任書記、盟長,內蒙教育廳歷任正副廳長,都曾多次來校,指導工作。
1988年10月15日,“奮鬥中學”創辦人傅作義將軍的外孫女蕭冬女士,陪同美國友人亨利·哈默利克先生(1942—1943年間,美國授華醫療隊駐傅部醫生)專程經北京重到學校參觀。
成熟——杭錦後旗奮鬥中學時期
(1989—2002)
1989年9月20日,根據上級指示精神,學校正式恢復“奮鬥中學”校名(恢復“奮鬥中學”校名的決定是1985年巴盟盟委辦、行署辦61號檔案下達的,因故未立即改名)。同時,舉行了建校四十七周年暨恢復校名慶祝活動。自此,奮鬥中學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1993年秋,學校升為正處建制。1994年6月15日組建新的領導班子。由潘涌任黨委書記、副校長,吳光耀任黨委副書記、校長,二人均系特級教師。王福興、王德芳任副校長、黨委委員,二人均為高級教師。1997年5月,張有華到校任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黨委下設四個支部,學校行政設三處一室。2000年2月24日,又一屆領導班子組成。成員有校長、副書記吳光耀,黨委書記劉志忠,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張友華,副校長傅裕東、孫秀林。黨委下設六個支部,行政增至9個處室。
學校現有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195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有156人。其中有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36名,中學一級教師61名。在讀研究生8名,出國參加英語進修培訓教師1名。教師中被評為全國教學能手的2名、國家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教學能手6名、區級學科帶頭人1名、區級骨幹教師1名、盟級學科帶頭人3名、盟級優秀教學能手13名、盟有教學能手29名。現有國家級、區級課題組6個,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41篇。
全校現有62個教學班、5個補習班,1998年秋停止國中招生,成為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已為全國各類高等院校輸送大學生近5000名。
目前,奮鬥中學占地面積合151369平方米,合227畝。自1997年以來,基礎設施建設呈高速發展態勢,建築面積已達38484平方米。包括3400平方米的實驗電教樓,9671平方米的男女生公寓樓。2000年新建成1538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並投資480萬元,建成校園計算機區域網路和校園演播系統,已和首都幾所名校聯網。學校擁有實驗電教儀器總價值700多萬元。已有家屬樓四棟14500平方米, 在建家屬樓二棟16000平方米,體育活動中心4600平方米。圖書館500平方米,藏書總量達10萬冊,有報刊220餘種。其中教工資料室藏書4000餘冊,包括《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新版二十四史》和《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辭典》、《中華大辭典》(台灣)等工具書。另有1917年—1926年《大公報》和1918—1928年《晨報》(影印)。原“私立奮鬥中學”存書512冊,已設專櫃收藏。其中以本校校董會成員,前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將軍於1947年6月23日作為校慶五周年禮品贈送的《二十五史》尤為珍貴。建有410平方米的校史陳列館,已被巴盟盟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南北各有一個體育場,南體育場全封閉,有400米標準跑道,建有主席台和看台,可容納萬餘人。1992年8月全區第6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即在此舉行。北體育場則是集田徑、球類、體操、活動為一體運動場地。學校硬化面積為37800平方米,綠化美化面積為11800平方米,已建成花園式學校。
奮鬥中學是“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是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示範學校”、“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是巴盟地區“中國小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示範學校”、“教科研先進單位”。1999年11月,學校又被內蒙古自治區授予“教育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學校的種種成績和榮譽,是在黨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的親切關懷下取得的。1996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曾來奮中視察,1997年五十五周年校慶,國家教委發來賀信,全國人大與政協領導費孝通、布赫、何魯麗分別題詞祝賀。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自治區主席烏雲其木格、黨委副書記陳光林、黨委常委秘書長任亞平、副主席周維德、紀檢書記巴特爾、統戰部長伏來旺以及教育廳、盟委、公署的領導同志多次來奮中視察指導。
奮鬥中學已走過六十年的光輝歷程。學校由最初的兩個國中班,學生80餘人,發展至今60多個教學班5000多在校學生;教職工隊伍也由二三十人發展至今天近270人。建校60年來,已培養學生近42000名。校友遍布全國包括港澳台乃至海外各地。
回顧過去,坎坷歷程,我們感慨萬千;展望未來,漫漫征途,我們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發揚奮鬥精神,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迎接新的挑戰,爭取早日跨入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根據2015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奮鬥中學占地總面積24.3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3萬平方米,教學班78個,在校學生總人數4500人。教學主樓“奮飛樓”建築面積為15380平方米;教學附樓“奮進樓”建築面積3614平方米;圖書藝術大樓“德馨樓”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綜合科技樓“格物樓”建築總面積11000平方米;實驗樓“知行樓”建築總面積3400平方米;一、二號“啟德”“明德”公寓樓建築面積為9600平方米;三號公寓“崇德樓”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文體藝活動中心面積為4066平方米;綠化、美化、硬化,占地面積為38662平方米(合58畝),建築面積為38662平方米,由大型塑膠跑道、籃球場、人造草坪、足球場組成。北運動場13000平方米,學生餐飲中心“飴和樓”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
硬體設施
![奮飛樓](/img/0/982/nBnauM3X2gDM1ADM1kjN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5Y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根據2015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奮鬥中學建有國
家級標準體育場。在“格物樓”內建有天文館。學校有四個閱覽大廳,能同時容納1500名學生就座閱讀,藏書25萬餘冊,報紙、雜誌230多種,還開闢了一個裝備現代的電子閱覽室。學校擁有實驗電教儀器和校園區域網路、校園演播系統。每個教師都有一台電腦,全校各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
師資力量
根據2015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全校有教職工354名,專業教師269名。特級教師5名,高級教師96名,一級教師121名,中高級教師占教師比例為75.8%。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全國教學能手2人;有自治區級優秀教師4名,自治區學科帶頭人4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5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9名,有市(盟)級教學能手120名,市級以上教學能手占全校教師比例為43.75%。學校有研究生94名。教師合格率達100%。
特級教師(5名):付裕東,張日,安蘭偉,楊有富,魏欣麗
國家級優秀教師(3名):李永順,付裕東,安蘭偉
國家級骨幹教師(1名):張日
全國教學能手(2名):張春花,徐遼
學校簡介
一、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銳意進取的領導班子
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四、優良的教師隊伍
六、一流的硬體設施
七、輝煌的驕人的業績
2002年:被評為自治區示範性高中、自治區實驗科研成果先進單位。
2003年:被評為自治區級文明單位。
2004年:該校學生參加“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藝術風采展示大賽內蒙古選拔賽”獲四個一等獎,並獲集體最佳表演獎。
2005年:該校代表隊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中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該校籃球代表隊在巴市中學生籃球賽上獲得冠軍; 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 中國基礎教育網評為“中國基礎教育網路實驗學校”;在首屆中學名校校長論壇上,該校入選2005年中國百強中學;該校成為“北京師範大學遠程教育示範學校”。
在歷年的聯考中,奮鬥中學升學人數在全市始終名列前茅。2005年秋季聯考, 有兩位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2006年秋季聯考奮鬥中學重點上線人數269人,本科上線人數1112人,連續五年居巴彥淖爾市第一。其中本科升學率48%,聯考升學率97%。武玲蔚以639分的成績,奪得巴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何旭珍以675分的成績,奪得巴市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武玲蔚、王煜、花雲濤、魏冰、裴學東、牛東在全市文科前十名中占了六名。 該校再次刷新記錄、創造輝煌!
八、燦爛的奮鬥目標
奮鬥中學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是一所歷史名校,由著名愛國將領傅作義先生1942年在抗日烽火中創辦。1958年10月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
1961年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是區、市、旗三級重點中學;1989年恢復“奮鬥中學”校名。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是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先進集體”、“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奮鬥中學這所在戰火中誕生,在革命和建設中成長,有著光輝歷程和優良傳統的學校, 正在向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奮進。
可喜的是:奮鬥中學成為中國2005,2007百強中學
奮鬥中學,一個承載著夢想和希望的地方。。。
辦學成果
學校榮譽
1988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命名為“高水平運動試點中學”。
198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體委、教育廳命名為“自治區田徑傳統項目學校”。
1989年內蒙古教育廳授予《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1988年、1992年、1994年三次取得全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
1994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義務教育示範學校”。
1997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
1997年11月被自治區教育廳、內蒙電教館評為“內蒙電化教育優秀學校”。
1997年被盟委盟行暑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11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先進集體”。
2000年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
2000年自治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奮鬥中學“2000年度自治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獎”。
2001年12月被自治區教育廳授予“全區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參加全區第九屆中學生運動會“霖達杯”田徑比賽獲第二名,同時被自治區教育廳、體育局授予“體育道德風尚代表隊”。
2002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
2002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高中。
2003 年 11 月 7 日,學校被巴盟教育局評為“現代遠程網路管理和資源利用先進集體”。
2003 年 12 月,學校被盟科技局、教育局、科協命名為“全盟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基地”。
2005 年 10 月,奮鬥中學入選“中國百強”中學。
2006 年 5 月 20 日,全市中學生運動會在磴口召開,獲重點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並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6 年 9 月 8 日,奮鬥中學被巴市市委、政府授予“市級教育先進集體”。
2006 年 4 月,經“中國教育網”“中教決策中心教育質量管理委員會”評定,被命名為“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
2006 年 10 月,經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審核,學校被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基地”。
2006 年 10 月,被 29 屆奧林匹克組委會、教育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 2008 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後又被命名為三所典型學校之一。
2007 年 4 月,奮鬥中學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教育管理科學學會聯合評定為“全國學校規範化管理示範單位”。
2007 年 11 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等四家單位聯合授予“班級管理創新先進單位”
2007 年 12 月,在“第二十四屆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上,被評為“全國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
2007 年 12 月,奮鬥中學再度榮膺中國“百強中學”榮譽稱號。
2008 年,學校被巴市教育局評為學校民主管理先進集體。
2008 年,學校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五一女職工獎”。
2008年,學校獲得“校園文化建設示範校”殊榮。
2008年10月,被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授予榮譽證書。
2008年12月,校報《奮鬥》在“第三屆全國中國小優秀校內報刊評選活動”中獲得校報一等獎。
2008年12月,被巴彥淖爾市教育局評為“2008年度教育網路建設優秀學校”榮譽稱號。
2008年12,被巴彥淖爾市教育局評為“全市高一新生軍事訓練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2009年1月,奮鬥中學喜獲由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全國教育專家委員會和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聯合頒發的“2008年中學課堂教學管理先進學校”和“2008年中學辦學最具成長力學校“兩項大獎。
2009年,被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授予“會員學校”獎牌。
2009年5月,榮膺2009(第三屆)“中國百強中學”稱號。
2009年8月,被評為“2009年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活動先進學校”稱號。
2009年11月,被評為“全國師德建設示範基地”。
2009年12月,奮鬥中學校園電視台榮獲“第六屆中國中國小百佳校園電視台”榮譽稱號。
2010年1月,奮鬥中學教研室榮獲“全國中學優秀教科室”榮譽稱號。
2010年7月,圖書館榮獲“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1年5月,奮鬥中學被中國現代教育研究院授予“全國基礎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學校”稱號。
2010年1月,教研室榮獲“全國中學優秀教科室”榮譽稱號。
學生成績
聯考成績
2005年聯考,奮鬥中學王倩同學和墨媛媛同學考取了北京大學;重點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居全市第一。
2006年聯考,奮鬥中學武玲蔚以639分的成績,奪得自治區第五名、巴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何旭珍以675分的成績,奪得巴市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重點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居全市第一,在全市文科前十名中,奮鬥中學有五位同學分別占1、2、4、8、10名。
2007年聯考,奮鬥中學上北大、清華錄取分數線7人,其中朱淏、李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周驥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重點上線328人,本科上線1574人,均居全市第一。
2008年聯考,陳一帆、劉岩哲、王春藝、張雅蓉4人考入北京大學,陳一帆以642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巴市文科狀元;辛宇鵬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重點上線人數389人,二本以上人數1121人,本科以上人數1946人,均居全市第一。.
2009年聯考,奮鬥中學趙安琪以616分優異成績,奪得巴市文科狀元(自治區第5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撖誠元被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錄取;孫婷、高卓瑋分別以604分、601分的優異成績獲巴市文科第二名、第三名,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一本上線人數393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線人數1726人,居全市第一;本科升學率64.7%,比去年提高6.4%。
2010年聯考,奮鬥中學參加聯考人數2191人,本科上線人數1570人,本科上線率71.66%;一本上線人數359人,二本上線人數562人,三本上線人數649人;應屆畢業生董震獲巴市文科狀元。
2011年聯考,趙紅、趙金龍被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錄取;穆翔同學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一本上線301人,二本上線417人,三本上線664人;本科上線1382人,居全市第一。
2012年聯考,付夢圓獲聯考巴市文科狀元,另有2名同學分別獲巴市文科第二、第四名;2012年聯考理科600分以上同學4名,居巴市第一;一本上線人數303人,居巴市第一;本科上線人數1210人,居巴市第一。
2013年聯考,奮鬥中學劉欣越、高卓然、董雪三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本科上線人數1156人,居全市第一;高一入學6.9分以上學生一本上線率99.36%,居全市第一。
2014年聯考,羅淇同學以639分奪取巴彥淖爾市文科狀元,列自治區第10名,被北京大學錄取;一本上線303人,本科上線1188人。
競賽成績
0802班王永剛同學在第15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中獲一等獎
0601班侯博同學在第2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一等獎
0601班解義同學在第2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一等獎
0501班張雅蓉同學在2007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獲一等獎
0501班馮曉珂同學在2007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中獲一等獎
第二屆英文歌曲大賽
序號 | 姓名 | 班級 | 獎項 |
1 | 白點點 | 0406班 | 一等獎 |
2 | 李淑媛 | 0401班 | 二等獎 |
3 | 楊皓文 | 0401班 | 二等獎 |
4 | 馬媛媛 | 0520班 | 二等獎 |
5 | 王浩 | 0501班 | 三等獎 |
6 | 魏宇 | 0504班 | 三等獎 |
7 | 張悅 | 0530班 | 三等獎 |
第十屆卡拉OK大賽
1 | 姓名 | 班級 | 節目 | 獎項 |
2 | 寶崟泰 | 0804班 | 《愛海滔滔》 | 第一名 |
3 | 關琴 | 0808班 | 《圓夢》 | 第一名 |
4 | 劉大龍,劉二龍 | 0829班 | 《最美》 | 第二名 |
5 | 張苑 | 0727班 | 《陪你一起看草原》 | 第二名 |
6 | 任普瑞 | 0829班 | 《親愛的那不是愛情》 | 第二名 |
7 | 曹麗榮 | 0706班 | 《親愛的那不是愛情》 | 第二名 |
8 | 范怡 | 0803班 | 《Thedayyouwentaway》 | 第三名 |
9 | 魏歡 | 0829班 | 《天黑黑》 | 第三名 |
10 | 連丹 | 0713班 | 《藍色故鄉》 | 第三名 |
11 | 馬月婷 | 0707班 | 《小酒窩》 | 第三名 |
12 | 甄夢龍 | 0715班 | 《小酒窩》 | 第三名 |
13 | 張宇濤 | 0804班 | 《離開》 | 第三名 |
第十二屆學生卡拉OK大賽
序號 | 姓名 | 班級 | 節目 | 獎項 |
1 | 趙軒 | 1026班 | 《海闊天空》 | 第一名 |
2 | 柴佳 | 1006班 | 《我的未來不是夢》 | 第二名 |
3 | 張宇、張悅彤、曹世華 | 1026班 | 《最初的夢想》 | 第二名 |
4 | 馬翔宇 | 1001班 | 《隱形的翅膀》 | 第三名 |
5 | 張震 | 0917班 | 《從頭再來》 | 第三名 |
6 | 周帥 | 0919班 | 《為了誰》 | 第三名 |
7 | 彭雲浩 | 1015班 | 《怒放的生命》 | 優秀獎 |
8 | 吳艷 | 0913班 | 《稻香》 | 優秀獎 |
9 | 駱月 | 1010班 |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 優秀獎 |
10 | 郭子謙 | 1001班 | 《相信自己》 | 優秀獎 |
11 | 李帥 | 0912班 | 《精忠報國》 | 優秀獎 |
12 | 劉星源 | 1026班 | 《光榮》 | 優秀獎 |
13 | 金丹 | 0919班 | 《陽光總在風雨後》 | 優秀獎 |
14 | 王志遠 | 1026班 | 《光輝歲月》 | 優秀獎 |
15 | 劉傑 | 1019班 | 《兄弟乾杯》 | 優秀獎 |
16 | 王偉臣、王雲恆 | 1013班 | 《我們都一樣》 | 優秀獎 |
17 | 劉睿 | 1026班 | 《我相信》 | 優秀獎 |
18 | 賀志強 | 0917班 | 《年輕的戰場》 | 優秀獎 |
19 | 屈昊楠 | 1026班 | 《無間道》 | 優秀獎 |
20 | 喬賀迪 | 1001班 | 《真心英雄》 | 優秀獎 |
21 | 關世尉 | 1018班 | 《站起來》 | 優秀獎 |
22 | 劉睿 | 1026班 | 《站起來》 | 優秀獎 |
23 | 李美慧 | 0921班 | 《老男孩》 | 優秀獎 |
24 | 吳艷 | 0913班 | 《老男孩》 | 優秀獎 |
25 | 孟承俊、李冬雪 | 1026班 | 《閃亮的日子》 | 優秀獎 |
26 | 塔娜、楊慧 | 0919班 | 《最美的太陽》 | 優秀獎 |
第十三屆卡拉OK大賽
序號 | 姓名 | 班級 | 節目 | 獎項 |
1 | 范舒婷、劉璐 | 1016班 | 《吉祥如意》 | 一等獎 |
2 | 王炳赫 | 1129班 | 《朋友》 | 一等獎 |
3 | 黃磊 | 1120班 | 《Myheartwillgoon》 | 二等獎 |
4 | 付雯 | 1013班 | 《天籟之愛》 | 二等獎 |
5 | 馬蘭 | 1102班 | 《至少還有你》 | 二等獎 |
6 | 喬賀迪 | 1001班 | 《真的愛你》 | 三等獎 |
7 | 柴佳 | 1011班 | 《想唱就唱》 | 三等獎 |
8 | 李嘉欣 | 1104班 | 《越長大越孤單》 | 三等獎 |
9 | 王俊琦 | 1129班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三等獎 |
10 | 馬悅 | 1129班 | 《我從草原來》 | 優秀獎 |
11 | 白生榮 | 1129班 | 《走天涯》 | 優秀獎 |
12 | 楊悅 | 1006班 | 《我的未來不是夢》 | 優秀獎 |
13 | 劉傑 | 1024班 | 《奔跑》 | 優秀獎 |
14 | 段曉麗 | 1101班 | 《我多想唱》 | 優秀獎 |
15 | 曾望志 | 1016班 | 《天堂草原》 | 優秀獎 |
16 | 李小梅 | 1128班 | 《最美的太陽》 | 優秀獎 |
17 | 張雅琳 | 1112班 | 《娜寫年華》 | 優秀獎 |
18 | 馬思敏 | 1129班 | 《我的根在草原》 | 優秀獎 |
第十四屆卡拉ok大賽
序號 | 姓名 | 班級 | 節目 | 獎項 |
1 | 唐質敏 | 1203班 | 《youbelongwithme》 | 一等獎 |
2 | 劉佳恆 | 1124班 | 《曾今的你》 | 二等獎 |
3 | 王寧 | 1214班 | 《火辣辣的情歌》 | 二等獎 |
4 | 郅雪 | 1126班 | 《下一個天亮》 | 三等獎 |
5 | 侯姝安 | 1226班 | 《遺失的美好》 | 三等獎 |
6 | 李小梅,李星 | 1128班 | 《愛的主打歌》 | 三等獎 |
7 | 張雅玲 | 1125班 | 《G大調的悲傷》 | 優秀獎 |
8 | 高嘉程 | 1107班 | 《春泥》 | 優秀獎 |
9 | 閆璐瑤 | 1115班 | 《康定情歌》 | 優秀獎 |
10 | 王馨樂 | 1118班 | 《康定情歌》 | 優秀獎 |
11 | 豐浩,劉蒲豫 | 1219班 | 《鴻雁》 | 優秀獎 |
12 | 李超群 | 1227班 |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 優秀獎 |
13 | 狄昂 | 1218班 | 《芊芊》 | 優秀獎 |
14 | 李懿 | 1211班 | 《沒有什麼不同》 | 優秀獎 |
15 | 賀新煜 | 1219班 | 《白色風車》 | 優秀獎 |
16 | 王躍文 | 1219班 | 《B—BOX》 | 優秀獎 |
2005 年,在赤峰市舉行的全區第十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
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區第三屆中學生籃球聯誼賽男籃奪得了亞軍,女籃奪得冠軍。
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中學生“河套王杯”田徑錦標賽團體總分成績第一名,男子團體總分成績第一名,女子團體總分成績第二名。
教師獲獎
徐遼老師在國家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獎。
趙俊旗,趙海燕,魏俊,樊軍義,張力,顏秀玲在自治區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獎。
張利平,王曉寧,李國梅,曾玉仙,溫振豐,劉斌,蘇建軍,楊金喜獲得杭錦後旗旗政府育才獎。
2007年10月,林芷月,史勝元,張玉強,常富傑,潘玉輝,王榮,潘龍海被評為市級優秀電教能手。
現任領導
職位 | 姓名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安蘭偉 |
黨委書記,副校長 | 楊有富 |
副校長 | 張日,戴靜 |
校長助理 | 張穎,梅永忠 |
教務處主任 | 秦福 |
工會主席 | 趙俊旗 |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img/a/9c1/nBnauM3XyITO4gzM0AzN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c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整體外形採用圓形,寓意奮鬥中學生生不息,永不止步。顏色又以綠色、白色、紅色相搭配,綠色象徵著奮中學子的青春活力;白色象徵著純潔無瑕的校園生活;紅色象徵著激情、奮鬥。中心圖案由“奮鬥”二字的漢語拼音首字母“F”與“D”為元素構成。充滿動感的“F”與“D”又組成一個“中”字,圖案整體代表奮鬥中學。“F”與“D”和諧、靈動、飄逸,又象一隻正在奮飛向上的鵬鳥,蘊含著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F”又如一支如椽巨筆,不斷地書寫著輝煌,又似飄揚的五星紅旗,寓示著奮鬥中學學子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懷,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意願;飛揚的弧形代表著開拓創新、 持續發展的奮鬥歷程。1942表示奮鬥中學的建校年份。
校訓
強學、修德、健體、創新、奮鬥。
含義:融入了奮鬥中學創始人傅作義先生“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辦學思想,也汲取了傅先生“校長八訓”的內涵,更彰顯著奮鬥中學的育人特色、品格及文化積澱。“強學”“奮鬥”凸現了永不停息、永不言敗的奮鬥精神,“創新”體現出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時代精神。
校歌
校歌《奮鬥之歌》
作曲:楊有富,奮鬥中學現任黨委書記,副校長,研究生學歷,中學歷史特級教師。
![杭錦後旗奮鬥中學校園風光](/img/4/8c2/nBnauM3XxIDM0ETN0AzN3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c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作詞:張志誠,中學音樂一級教師,區級、盟級優秀音樂教師榮譽稱號,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巴盟器樂學會常務理事,內蒙鍵盤協會會員,奮中音樂教研組組長。
歌詞:
迎著勝利的曙光,勝利的曙光
你從抗戰的烽火中走來,烽火中走來
天行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愛國的激情心中澎湃,心中澎湃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黃河把民族的希望承載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
繼承先輩的理想,先輩的理想
你從時代的風采中走來,風采中走來
勤苦學志存高遠,志存高遠
校園放飛著人生豪邁,人生豪邁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黃河把民族的希望承載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
師愛在耕耘中輝煌,耕耘中輝煌
智慧在搖籃中成長起來,成長起來
責任重追求卓越,追求卓越
桃李開放在五湖四海,五湖四海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黃河把民族的希望承載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黃河把民族的希望承載
奮鬥!奮鬥!奮鬥!奮鬥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
祖國的未來!
校旗
![校旗](/img/f/9e8/nBnauM3X2gDO0MDOzAzN3IzN0QTMwITOzEDMwADMwAjMwIzLw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校旗含義:基色為白色。旗中間為校徽的主體標誌。旗下方分別用漢語、英語標示“奮鬥中學”。校旗由白色、紅色、綠色、黑色四色構成,寓意奮鬥中學在純潔、坦誠、莊重、穩健中充滿了希望、激情、奮鬥、自強不息的生命力。
相關重點高中
烏蘭浩特市第一中學 | 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包頭市第一中學 | 杭錦後旗奮鬥中學 | 包鋼第一中學 |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 包頭市第九中學 | 海拉爾第一中學 | 包頭市回民中學 | 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 |
內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學 | 集寧第一中學 | 赤峰市第二中學 | 牙克石林業一中 | 錫林郭勒盟二中 |
通遼第五中學 | 奈曼旗第一中學 | 烏海市第一中學 | 包頭市第六中學 | 通遼市第一中學 |
包頭市第四中學 | 內蒙古一機集團第一中學 | 阿榮旗那吉屯一中 | 突泉縣第一中學 | 呼和浩特市十四中 |
土默特中學 | 呼鐵一中 | 包頭鐵路一中 | 呼和浩特第一中學 | 通遼實驗中學 |
赤峰市林東一中 | 包頭市蒙古族中學 | 巴彥淖爾臨河一中 | 扎蘭屯市第一中學 | 呼和浩特市十八中 |
學校地址
地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陝壩鎮
郵編:0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