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簡介
奧蘭治河(英語:Orange River、南非荷蘭語: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又稱橘河,南部非洲重要河流。發源於賴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脈中的馬洛蒂山,向西流經南非中部和南非與納米比亞的邊界後,於亞歷山大貝注入大西洋。
河流概述
奧蘭治河(英語:Orange River、南非荷蘭語: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
奧蘭治河又稱桔河,是非洲南部的一條重要河流,發源於賴索托境內德拉肯斯山脈中的馬洛蒂山,向西流經南非中部及南非與納米比亞的邊界,最後注入大西洋。從河源至法爾(Vaal)河匯入奧蘭治河的匯口為上游;從法爾河口至奧赫拉比斯(Aughrabies)瀑布為中游;下游段為南非與納米比亞的界河。河流全長1860km,流域面積102萬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90m3/s,是非洲第五大河。
主要支流有卡勒登河、法爾河、薩克河等。從河源至普里斯卡段為上游,流經雨水豐沛地區,支流多,年經流量豐富,含泥沙多;普里斯卡至奧赫拉比斯瀑布段為中游,最寬可達6.4千米,有河間島;奧赫拉比斯瀑布以下為下游,河口寬4千米,為沙洲包圍。中下游流經乾燥地區,除間歇性河外無支流匯入,水量季節變化大。不能通航,河上多橋樑。從河源至法爾(Vaal)河匯人奧蘭治河的匯口為上游;從法爾河口至奧赫拉比斯(Aughrabies)瀑布為中游;下游段為南非與納米比亞的界河。河流全長1860km,流域面積102萬kmz,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90m3/s,是非洲第五大河。奧蘭治河連同其主要支流瓦爾河形成一個面積至少有973,000平方公里(329,000平方哩)的流域。流域的西部一般是乾燥、平坦、無灌溉就不能種植的土地。河本身對它所流經的區域在經濟上是至關重要的。
水系組成
奧蘭治河主要支流右岸有馬卡倫河、卡利登(Caledon)河、法爾(Vaal)河、赫龍瓦特河、莫洛波(Molopo)河、菲斯乾(Fish)河等;左岸有克拉伊(Kraai)河、錫奎河、布拉克(13raK)河、哈特比斯(Hartbees)河。大部分支流集中在上遊河段,中下遊河段除間歇性河流外,無支流匯入。
法爾河是奧蘭治河最大支流,發源於德拉肯斯山脈的西坡,河長1250km,流域面積19.35萬km2,年均徑流量44億m3。主要支流有:費特河、里特河和哈茲河等。
流域地貌
奧蘭治河發源於賴索托東部海拔1200~1800m的高原,然後向西流經奧蘭治河低地(海拔300m),最後注入大西洋。上游為多雨區,河源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000mm,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多峽谷瀑布。中下游流經乾燥地帶,支流稀少,水量的季節變化很大。在東經20°附近,河床呈階梯狀降落,形成著名的奧赫拉比斯瀑布,落差達122m,是南部非洲第二大瀑布。瀑布以下河段穿越沙漠地帶,水量減少。河口有沙洲阻攔,枯水期水量甚微。
在進入賴索托西南面的南非之後,奧蘭治河即向南和向西流經開闊的土地,地面上有砂岩、頁岩和泥岩,在有粗粒玄武岩露出的地方就形成小山丘和平頂山。河床的寬、深都因露出的粗粒玄武岩而有極大的差異,有時可使其狹窄到1,200公尺(4,000呎)。在維沃爾德水庫(Hendrik Verwoerd Reservoir)的上端,卡利登(Caledon)作為一條支流匯入奧蘭治河。在它與其他一條主要支流瓦爾河匯合點的下方,橘河交替地穿過深壑和寬谷。再遠至下游的阿平頓(Upington),河又分成無數的水道,水道之間是不同長度的島嶼,河流到了其最寬之處,有些地方幾乎有6.4公里(4哩)寬。
卡卡馬斯(Kakamas)下方約32公里(20哩),奧蘭治河又在幾個水道中,形成奧赫拉比斯瀑布。在此處穿過一串湍流後,衝進一潭深池中去。河幾乎是在垂直邊的峽谷中流了約18公里(11哩),然後又出現在開闊地。河的下游,即從奧赫拉比斯瀑布到海里,有時稱作峽谷地帶(Gorge Tract)。在那些岩石表面較軟的地方,河谷一般是開闊的;但在河流穿過較硬的火成岩時,它被限制在幾乎是筆直的峭壁之中,有些地方可高達300公尺(1,000呎)。橘河的某些崎嶇水道在河的最後一段中,即在轉向西流至那米比沿海沙漠之前沿著里希特費爾德(Richtersveld)流的這一段;過了沿海沙漠之後河流即傾入大西洋。
自然特徵
奧蘭治河發源於賴索托東部海拔1200~1800m的高原,然後向西流經奧蘭治河低地(海拔300m),最後注入大西洋。上游為多雨區,河源區年平均降雨量為2000mm,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多峽谷瀑布。中下游流經乾燥地帶,支流稀少,水量的季節變化很大。在東經20°附近,河床呈階梯狀降落,形成著名的奧赫拉比斯瀑布,落差達122m,是南部非洲第二大瀑布。瀑布以下河段穿越沙漠地帶,水量減少。河口有沙洲阻攔,枯水期水量甚微。
奧蘭治河的流量很不穩定,冬季下游常乾枯見底,中遊河段也因蒸發強烈,水量很小,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段。
自然地理
在進入賴索托西南面的南非之後,奧蘭治河即向南和向西流經開闊的土地,地面上有砂岩、頁岩和泥岩,在有粗粒玄武岩露出的地方就形成小山丘和平頂山。河床的寬、深都因露出的粗粒玄武岩而有極大的差異,有時可使其狹窄到1,200公尺(4,000呎)。在維沃爾德水庫(Hendrik Verwoerd Reservoir)的上端,卡利登(Caledon)作為一條支流匯入奧蘭治河。在它與其他一條主要支流瓦爾河匯合點的下方,橘河交替地穿過深壑和寬谷。再遠至下游的阿平頓(Upington),河又分成無數的水道,水道之間是不同長度的島嶼,河流到了其最寬之處,有些地方幾乎有6.4公里(4哩)寬。
卡卡馬斯(Kakamas)下方約32公里(20哩),奧蘭治河又在幾個水道中,形成奧赫拉比斯瀑布。在此處穿過一串湍流後,衝進一潭深池中去。河幾乎是在垂直邊的峽谷中流了約18公里(11哩),然後又出現在開闊地。河的下游,即從奧赫拉比斯瀑布到海里,有時稱作峽谷地帶(Gorge Tract)。在那些岩石表面較軟的地方,河谷一般是開闊的;但在河流穿過較硬的火成岩時,它被限制在幾乎是筆直的峭壁之中,有些地方可高達300公尺(1,000呎)。橘河的某些崎嶇水道在河的最後一段中,即在轉向西流至那米比沿海沙漠之前沿著里希特費爾德(Richtersveld)流的這一段;過了沿海沙漠之後河流即傾入大西洋。
氣候與水文
奧蘭治河流域的降雨模式對河水流量有直接的影響。在賴索托境內,與卡利登匯流的上方,年降雨量平均為700∼800公釐(28∼32吋);再加上高地的融化冬雪,這塊小地方近於提供橘河全年總流量的60%左右。自卡利登到瓦爾年降雨量約減少280∼410公釐(11∼16吋),在瓦爾匯合點以下的那米比減少至50公釐(2吋)以下。
作為徑流到達河裡的降雨,從賴索托的16%減少到較低的奧蘭治河集水處的不及0.5%。相反,夏天最高溫度是從東至西地上升,在賴索托每年平均5天超過30℃(86℉),在西部則每年有150天。這種現象的結果是蒸發率自東到西驚人地增加。因蒸發而損失的水量可達橘河下游降雨量的12倍,而乾旱區水庫的可儲量最高可能會減少60%。
居民和經濟
奧蘭治河源頭的高山谷無人居住,雖然其鄰接的高原被南索托人(常被稱為巴蘇托人〔Basuto〕)用作放牧地。在賴索托邊界和北阿利瓦爾(Aliwal)之間種植了玉蜀黍,這個地區還被用作放牧牛羊的牧場。再往下游的乾燥灌木地區一般只適宜於放牧。但是沿著河道有一些灌溉段。其最大的當在阿平頓和奧赫拉比斯瀑布之間,布胡山水壩(Boegoeberg Dam,位於普里斯卡〔Prieska〕和阿平頓的當中)的下游,這裡生長有棉花、苜蓿、葡萄和海棗。農莊散布在該河的淡水供應所及的範圍之內。沿岸無大城鎮。
(1)交通運輸。全河道無法航行,因為其水流不規則,經常受瀑布、湍流所阻斷,河床及河口常被淤泥堵塞。在北阿利瓦爾和奧蘭治蒙特之間的河面上有許多橋,最大的當屬在阿平頓的那座。
(2)灌溉。大的灌溉和水力發電工程在橘河許多地方都受阻,因為大量淤泥阻塞了水庫,減少了儲水能力。與這個問題作鬥爭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在布胡山水壩(1931年竣工)增加水閘,以便大多數淤泥可由此通過。
為了要取得對奧蘭治河的全面控制,橘河工程被置於遠一些的上游上,即在卡利登與瓦爾匯流處之間。計畫包括若干壩和運河工程;工程始於1962年。已完工的有維沃爾德水壩(1972)構成維沃爾德水庫;勒魯水壩(P. K. le Roux Dam),位於維沃爾德水壩下游145公里(90哩);一條約80公里(50哩)長的坑道將水從維沃爾德水壩帶到大魚河(Great Fish River);以及大魚河與森迪斯(Sundays)河之間的一條灌溉運河。90年代仍在建築中的工程有在勒魯水壩下面的范德克盧夫(Van der kloof)灌溉運河。
維沃爾德水壩是工程中的主要水庫結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將足夠的水儲存在水庫中以備將來通過勒魯水壩或橘河-大魚坑道作進一步的分配。水壩的最高處離河床為77公尺(254呎),頂部長950公尺(3,110呎),維沃爾德水庫表面面積約363平方公里(140平方哩)。勒魯水壩最高達107公尺(351呎),頂部長766公尺(2,510呎),水庫最大表面面積為140平方公里(54平方哩)。兩個水壩均有水力發電的電站,水庫還提供水上娛樂設施。
增加瓦爾河容量的措施也在進行中。通過圖蓋拉-瓦爾(Tugela-Vaal)水利工程可獲得水。賴索托高地工程可向法爾提供更多的水,這項工程完工時將有幾個水壩和水庫建在辛古(Sinqu)河、馬利巴馬措(Malibamatso)河和森軍延(Senqunyane)河上。
開發利用
交通運輸
全河道無法航行,因為其水流不規則,經常受瀑布、湍流所阻斷,河床及河口常被淤泥堵塞。在北阿利瓦爾和奧蘭治蒙特之間的河面上有許多橋,最大的當屬在阿平頓的那座。
灌溉
大的灌溉和水力發電工程在橘河許多地方都受阻,因為大量淤泥阻塞了水庫,減少了儲水能力。與這個問題作鬥爭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在布胡山水壩(1931年竣工)增加水閘,以便大多數淤泥可由此通過。
為了要取得對奧蘭治河的全面控制,橘河工程被置於遠一些的上游上,即在卡利登與瓦爾匯流處之間。計畫包括若干壩和運河工程;工程始於1962年。已完工的有維沃爾德水壩(1972)構成維沃爾德水庫;勒魯水壩(P. K. le Roux Dam),位於維沃爾德水壩下游145公里(90哩);一條約80公里(50哩)長的坑道將水從維沃爾德水壩帶到大魚河(Great Fish River);以及大魚河與森迪斯(Sundays)河之間的一條灌溉運河。90年代仍在建築中的工程有在勒魯水壩下面的范德克盧夫(Van der Kloof)灌溉運河。
維沃爾德水壩
是工程中的主要水庫結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將足夠的水儲存在水庫中以備將來通過勒魯水壩或橘河-大魚坑道作進一步的分配。水壩的最高處離河床為77公尺(254呎),頂部長950公尺(3,110呎),維沃爾德水庫表面面積約363平方公里(140平方哩)。勒魯水壩最高達107公尺(351呎),頂部長766公尺(2,510呎),水庫最大表面面積為140平方公里(54平方哩)。兩個水壩均有水力發電的電站,水庫還提供水上娛樂設施。
增加瓦爾河容量的措施也在進行中。通過圖蓋拉-瓦爾(Tugela-Vaal)水利工程可獲得水。賴索托高地工程可向法爾提供更多的水,這項工程完工時將有幾個水壩和水庫建在辛古(Sinqu)河、馬利巴馬措(Malibamatso)河和森軍延(Senqunyane)河上。
水電
奧蘭治河河道狹窄,陡岸較多,有許多適宜開發的中小型壩址,但都因流量不足,水電開發意義不大。而且南非需要大量的工業、灌溉和生活用水,因此供水鹹為河流開發的首要任務。
為滿足這些需要,一方面在該河築壩蓄水,另一力面興建溝通該河與東南部印度洋水系河流的跨流域工程,在此基礎上進行水電開發。
始於1962年的奧蘭治河開發工程是南非最大6(多目標工程,目的是將奧蘭治河的水向南引至開普省東部灌溉農田,並調節向西流到亞歷山大港的流量,月 有灌溉、供水、發電等多種效益,建成後可灌溉30.8萬hm2農田,提供生活用水45.8萬m3/d,年發電10 億kW·h。工程包括多座大壩、兩條總長135km的引水隧洞、總長超過400km的生活用水管道和1360多km的乾渠。工程大致分6個階段建設,總工期約30年。第一階段工程包括兩座混凝土拱壩:亨德里克維爾沃德(Hendrik Verwerd)拱壩和勒魯(LeRoux)拱壩;奧蘭治河一菲什河隧洞和勒魯壩下游渠道輸水系統等,已於20世紀70年代完成。
1.亨德里克維爾沃德拱壩:建在奧蘭治河上,位於奧蘭治自由邦諾瓦爾斯蓬特(Norvalspont)市上游約5km的一個峽谷內,最大壩高88m,形成面積37400hm2、總庫容59.6億m3的水庫。電站裝機4台,總容量32萬kW。
2.勒魯壩:位於亨德里克維爾沃德壩下游約112km處,最大壩高107m,大壩形成面積138.7km2、總庫容32.87億m3的范德克盧夫(VanDerKloof)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22萬kW,在壩址下游左右兩岸各建一套渠系,在初期能保證灌溉22400hm2的土地,其中奧蘭治河南岸,在勒魯壩和霍普頓之間的農田有13600hm2;奧蘭治河北岸,從壩到開普省與奧蘭治自由邦的邊界有農田8800hm2。右岸渠系初期流量為57m3/s,後期加深後流量達到114m3/s。
奧蘭治河一菲什河隧洞是世界上最長的輸水隧洞之一,目的是將奧蘭治河的水向南引到開普省東部的菲什河。隧洞直徑5.35m,全長82.5km,從亨德里克維爾沃德水庫引水。水通過一座進口控制塔進入隧洞,控制塔在不同高程處都設定了進水口以對應不同的水位。進口處洞底高程比水庫正常蓄水位低30.5m,能抽取88%左右的庫容。隧洞底坡為1;2000,出口處洞底高程比進口處約低41m。隧洞最大流量57m3/s。
法爾河上建有:哈茨壩(Harts)(1938年建成),庫容0.667萬m3;法爾壩(Vaal)(1938年建成),庫容25.29億m3;布盧姆霍夫壩(Bloemhof)(1970年建成),庫容12.73億m3;格羅特蘭伊壩(Grootdraai)(1981年建成),庫容3.6億m3。4座水庫庫容共約42億m3,多用於灌溉和供水,據估計,從法爾河引用的水量1985年為20.4億m3,2000年將增至34億m3。已建工程尚不能滿足灌溉與供水需求。研究和探索
所知第一個白人越過河至北岸的是一位南非白人獵象者考埃特希(Jacobus Coetsee),他於1760年在河口附近涉水過格魯特(Groot)河,這是該河當時的名稱。後來在18世紀時過河探險是在南非白人探險家霍普(Hendrik Hop)、荷蘭軍官戈登(Robert Jacob Gordon)、英國旅行家帕特生(William Paterson)和法國探險家瓦揚(Francois Le Vaillant)等人帶領下進行的。他們從河中心至河口進行探測。18世紀後期起在橘河北面建立了傳教站。1813年倫敦教會的甘貝爾(John Campbell)探索哈茨河,從它與瓦爾河的匯合處開始沿著瓦爾河到它與奧蘭治河的匯合處,一直探索到奧赫拉比斯瀑布。至於奧蘭治河的源頭則於1836年由法國新教傳教徒阿布塞(Thomas Arbousset)和多瑪(Francois Daumas)所首先到達發現的。
整個19世紀,奧蘭治河是英國勢力在南非的北部邊界。從30年代起,布爾人渡過該河,向英國當局尋求土地和自由。他們因該河的緣故將他們的第一個共和國取名為橘自由邦。
研究和探索
所知第一個白人越過河至北岸的是一位南非白人獵象者考埃特希(Jacobus Coetsee),他於1760年在河口附近涉水過格魯特(Groot)河,這是該河當時的名稱。後來在18世紀時過河探險是在南非白人探險家霍普(Hendrik Hop)、荷蘭軍官戈登(Robert Jacob Gordon)、英國旅行家帕特生(William Paterson)和法國探險家瓦揚(Francois Le Vaillant)等人帶領下進行的。他們從河中心至河口進行探測。18世紀後期起在橘河北面建立了傳教站。1813年倫敦教會的甘貝爾(John Campbell)探索哈茨河,從它與瓦爾河的匯合處開始沿著瓦爾河到它與奧蘭治河的匯合處,一直探索到奧赫拉比斯瀑布。至於奧蘭治河的源頭則於1836年由法國新教傳教徒阿布塞(Thomas Arbousset)和多瑪(Francois Daumas)所首先到達發現的。
整個19世紀,奧蘭治河是英國勢力在南非的北部邊界。從30年代起,布爾人渡過該河,向英國當局尋求土地和自由。他們因該河的緣故將他們的第一個共和國取名為橘自由邦。
世界著名河流
河流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灌溉、航運、發電、養魚及城市供水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世界各地的大小河流,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生息繁衍的主要活動場所,被人們看作是生命的源泉、人類文明的搖籃。尼羅河、黃河、幼發拉底河、恆河等世界著名江河,都曾經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產生了埃及、中國、巴比倫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