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套磁兒”是留學申請者較為熟悉的一個術語,專指留學申請者和申請學校的有關教授通過Email聯繫,並通過聯繫達到增加自己被錄取和獲得獎學金的機會。通常來說,使用“套磁”申請博士要比申請碩士有用,因為碩士是沒有導師帶的;申請理工科比文科有用,因為對於理工科的同學,你所拿到的獎學金其實就是教授的研究經費的一部分,因此與其說是學校給你發獎學金不如說是教授給你發。而對於文科,情況完全不同,研究經費一般由院系決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為什麼要“套磁兒”?
個人聯繫雖然不是申請所必需的,卻是很重要的。海外求學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時間和金錢,自費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在獎學金的爭取上,有“套磁”的必要性。
在各種獎學金中,TA&RA這種資助應該說是全球範圍最普遍的。TA是院系招生辦根據申請者在教學能力上表現出的條件給出的,影響這個獎學金的主要因素是你的口語能力包括推薦信中所涉及的內容。RA的決定權在教授手裡,在審材料的過程中,如果某個教授對你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一般會從這個教授那裡得到RA,也就是為教授打工的機會,這是所有獎學金中唯一和教授直接相關的,因此“套磁”也很有必要。
“套磁”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通過和教授、同學的聯繫,加上專業的諮詢,可以篩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定位自己最適合的專業和方向。
適合
“套磁”當然人人都可以做,但是效果不會都一樣,特定的專業/背景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來說,理工科學生“套磁”意義最大,尤其是要做項目的,進實驗室的。
而文科“套磁”比較起來重要性就沒有那么大。另外由於學業時間和內容的限制,本科生“套磁”的效果就沒有研究生強。因為後者已經有確定的方向和實踐的經驗,與教授溝通和探討起來順暢得多,成功幾率非常大;而前者只能把握專業的大體內容,表達某方面的興趣以及表現自己的潛力。
“套磁兒”的對象
一般來說,學校里的教授分為以下幾種:
Professor(教授):年紀一般比較大,看過的“套磁”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招生習慣,一般如果他對你感興趣的話,一天之內就會回信,在這種情況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遲遲不回的話,就代表你基本沒戲了。
Associateprofessor(副教授):處世靈活,要求又高,當然這種類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現得宜是關鍵。
AssistantProfessor(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啟動資金,需要人幹活,而且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招生習慣,所以跟助理教授“套磁”成功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大。
建議“套磁”排序為:招過本校學生的教授>助理教授>老教授>副教授。這只是就統計結果得出來的一般性排序,事實上大部分碩士生都是由助理教授帶的,博士生就是由教授帶的。此外,一定要找和自己研究方面相似或相同的教授,經歷相似的更好。
“套磁”的時間
1、早期“套磁”——申請前的聯繫。主要聯繫對象是在該校學習的朋友、校友、研究生院秘書等。
主要詢問該學校該專業的招生情況、錄取比例、獎學金髮放比例、學費、該專業學生的組成、現在正在研究的項目、畢業去向等,還有該院系在哪方面的研究較強,學校設施以及在當地可以利用的資源等等。了解這些對於你是否選擇該校,你的申請有幾成勝算,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在了解自己要申請的項目和研究方向後,就可以和相關的教授聯繫了。聯繫教授的一種方式就是不談申請而就教授的目前研究談起,談談自己的認識和興趣。這在學術上要求較高,比較適合正在做項目的研究生或幫助老師做相關項目的本科生。另外一種方式就是開門見山,直接表示對教授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並針對教授的研究項目和領域提一些自己的問題。這要求申請者的學術背景很強,能談得長久。
2、中期“套磁”——申請材料寄出前後。比較好的聯繫時機是在教授收到申請材料以後或是在路上的時候,大概在9、10月份左右。這時候既可以和教授談學術問題,又可以在他對你感興趣之後及時看到你全部的申請材料。
3、後期“套磁”——拿到AD(Admission的簡稱,一般指無獎學金錄取)之後。每個學校都會在第一輪審核後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這些同學會在第一時間(早的在12月末和一月初)就會得到offer(有獎學金錄取)。對於大部分同學,特別是沒有收到AD的同學來講,大家並沒有被拒絕,只是教授現在還拿不定主意到底選擇誰。這個時候“套磁”的重要性就會發揮出來。同等條件的申請者,教授一般都傾向於選擇與他聯繫過的人。
參考資料:
1.http://www.diysmart.org/consulting/,http://bbs.gter.net/bbs/index.php
開放分類:
出國留學 套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