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字

契丹字

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製的文字。是書寫契丹語的兩種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有官方文字地位。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大字和小字都沒有完全解讀出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加充分。

契丹

定義

契丹原意為鑌鐵的“契丹”一詞作為民族稱號,來象徵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開始於公元389年。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了93年。

基本概況

遼國疆域是趙宋王朝的兩倍: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由於契丹的名聲遠楊,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
西歐文獻“契丹”就寫成Khitay。轉寫成俄語字母就是Китай(kitai)。所以俄文稱中國為Китай(kitai)就是來自契丹。

契丹文

包括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字。契丹民族在建立了契丹王朝後﹐為了適應政治﹑經濟和文化
等方面的需要﹐曾參照漢字先後創造了兩種文字﹐用以記錄契丹語。神冊五年 (920)由耶律魯不古﹑耶律突呂不所創製的一種契丹大字﹐共三千餘字。後來又由耶律迭剌創製的已發展到拼音文字初步階段的一種﹐稱契丹小字。兩種契丹文字在遼代與漢字並行。遼滅金興﹐契丹字又與女真字和漢字並行於金朝境內。明昌二年(1191)﹐金章宗完顏璟明令廢除契丹文字﹐契丹字在金朝境內遂漸絕用﹐但在中亞河中地區的西遼則繼續行用。至明代已無人認識。
由於遼代書禁甚嚴和戰亂等原因﹐除了宋人王易《燕北錄》中摹寫了五個契丹字的牌子外﹐沒有任何契丹字的書籍留傳下來。現在傳世的契丹字資料都是本世紀陸續出土﹑發現的﹐主要是些碑刻﹑銅鏡﹑印章﹑貨幣和墨書題字等。國內外學者多數認為﹐遼太祖耶律億陵紀功碑殘石和西孤山出土的《蕭孝忠墓誌》所鐫為契丹大字﹔遼慶陵出土的皇帝與皇后的哀冊所鐫為契丹小字。

意義

研究契丹文字﹐對於研究中國北方民族史和北方民族語言有重要意義﹐因而契丹文字資料出土後﹐中外學者競相研究契丹文字。當前研究的重點是解讀。由於契丹小字的資料出土早﹐而且又是拼音文字﹐所以研究它的學者多﹐成就也較大。1934年前後﹐由中國學者王靜如﹑厲鼎煃和羅福成運用比較的方法釋出了包括年號﹑年月日﹑乾支和數目字等的契丹小字﹐但忽略了字音的構擬。50年代初﹐日本學者山路廣明﹑村山七郎﹑長田夏樹等人﹐各用不同的方法向擬音的方向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70年代中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內蒙古大學語文研究室聯合組成的契丹文字研究小組﹐從解讀契丹小字中的漢語借詞入手﹐把釋義與擬音結合起來﹐因而取得了某些突破。他們釋出三百多條語詞(連同前人成果﹐共達四百多條)﹐並構擬出一百多個原字的音值(連同國外學者擬對或接近擬對的共達一百四十六個)﹐還分析了二十多種語法成份。以《關於契丹小字研究》和《契丹小字解讀新探》為題發表。被一些國外學者譽為“劃時代的新研究”和“契丹文字解讀的新階段”。1985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契丹小字研究》專著。
契丹小字的最小讀寫單位﹐現代學者們名之為原字。據現有資料統計﹐共有原字三百七十八個。每個單詞由一至七個不等的原字排列組合而成。
契丹大字的研究工作尚處於草創階段﹐只有閻萬章﹑劉鳳翥和日本的豐田五郎及長田夏樹發表過專門研究契丹大字的零星論文。兩種契丹文字距離徹底解讀都還很遙遠。

契丹文字的語系

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契丹族使用的文字,屬阿爾泰語系,分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兩種,與蒙古語非常相似,但是由於至今沒有被解讀,所以很難比較。
契丹大字創製於公元920年,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由耶律突呂不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製的,應有三千餘字。
契丹文頒布以後,立刻在遼國境內使用。由於契丹境內的漢族都使用漢文,契丹文只會通行於契丹民族中。但是,契丹上層統治者大都通曉漢文,並以漢文為尊,契丹文使用範圍有限。
契丹小字由耶律迭剌回鶻文啟示對大字加以改造而成。小字為拼音文字,較大字簡便,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即原字雖少,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契丹小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
雖然遼國滅亡了,契丹文仍然被女真人所使用,並幫助創造女真文。直到1191年後,契丹文才逐漸廢棄,一共使用了三百多年。重新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遼代嚴格限制契丹文化的“出口”,大量文獻沒有流傳開來,殘留的契丹文獻主要是石刻碑銘,以至於到了元朝就幾乎沒有人認識契丹文了。目前除了很少量有關官職年號乾支等辭彙外,大多數內容尚未破譯,甚至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語句被解讀出來,是中國文字史上著名的難題。
契丹文字與中國著名的東巴文仙居蝌蚪文夜郎天書岣嶁碑巴蜀符號倉頡書夏禹書紅岩天書一樣,成為二十世紀的不解之迷。

契丹大字

契丹大字是由契丹貴族耶律突呂不創造的拼音文字。由於彷照和子合成的方塊字,筆劃繁複,特別難辨。因為契丹長期使用漢字,契丹語言中吸收了大量漢語借詞,假借漢字記錄契丹語。因此很多契丹大字是直接假借漢字,分借詞字及訓讀字兩大類。其他的契丹大字都是改造字型,增減筆劃的仿造字。

契丹小字

契丹小字是由耶律阿保機的弟弟耶律魯不古學習回鶻文後,根據古代回鶻文的辦法創造的拼音文字,筆劃比契丹大字簡單。書寫方式,從上至下,連續直寫。因此稱為數少而該貫

重要契丹文獻

契丹大字《痕得隱太傅墓誌》,在迄今發現的保存完整的契丹文字石刻中時代最早,刻於遼穆宗應歷十年(960)。
契丹小字《金代博州防禦史墓誌》,推定墓誌的篆刻時間在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