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寶璽

奉天寶璽

皇帝的“璽寶”是皇權的象徵。 皇家寶璽象徵皇帝的權威,是發號施令的憑證。 奉天寶璽,“奉天之寶”是故宮典藏“25寶”之一,倍受珍視。

奉天寶璽奉天寶璽
二十五寶璽介紹:清二十五寶璽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國家政權的二十五方御用國寶的總稱。
乾隆以前,御寶一般沒有規定確切的數目。乾隆初年,可稱為國家御寶之印璽已達二十九種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關文獻的記載失實,用途不明,認識錯誤甚多,造成混亂狀況。針對這種情況,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對前代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次,將其總數定為二十五方,並詳細規定了各自的使用範圍。這二十五方御寶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璽、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重新排定後的二十五寶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寶的寶文,除青玉“皇帝之寶”為滿文篆書外,其餘全部為滿文本字和漢文篆書兩種文字。乾隆十三年,創製滿文篆法。為使御寶上的滿漢文字書體協調,乾隆皇帝特頒旨: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青玉“皇帝之寶”四寶因在清入關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輕易”外,餘二十一寶一律改鐫,將其中的滿文本字全部改用篆書,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二十五寶。
奉天寶璽—中華第一印·翡翠國璽
皇帝的“璽寶”是皇權的象徵。古人稱之為“寶璽”、“御璽”、“御寶”或“國寶”。秦始皇統一中國,功超三皇,名蓋五帝,為了位傳萬世,表現至高無上的權力,首開玉制國璽之風。爾後歷代仿效,收集與刻制國璽成為帝王受命於天、鎮國安邦的象徵。
傳承華夏民族的至尊圖騰,延續著與天和諧的精神, 崛起偉大中國人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大膽創造、誠信和諧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宮,其中的百萬件文物珍藏使人們驚訝於帝後生活的奢華,不難想像當年皇帝的赫赫威儀。倘若真要從中找出最能代表皇帝權力的物件來,恐怕非御寶莫屬。
皇家寶璽象徵皇帝的權威,是發號施令的憑證。代表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皇帝奉天之寶”則作“以章奉若”之用。制度規定其“以章奉若”,即表明清代統治是奉天命而行的,按上天意志治理國家。中國清代皇帝的璽印,正是傳承了中國的三大寶:歷史、文化、權力。是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對交泰殿所藏的前代39方皇帝御寶重新考證排列,將御寶總數定為25方,仍舊貯存在交泰殿中,並製成寶譜,以流傳後世。
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宮失火,火勢延及交泰殿、弘德殿、昭仁殿,其中許多陳設,包括交泰殿的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都被大火焚毀,只有25寶方寶璽全部搶出,轉移到安全地方。至今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交泰殿內,給予世人觀仰。 中華第一印·翡翠國璽
奉天寶璽—中華第一印·翡翠國璽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一九二五年被始稱故宮,並進行對外開放。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珍貴文化遺產的聚集地,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公元二○一○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八十五周年華誕。八十五年的風雨兼程,承載著歷史的興衰榮辱,八十五年的川流不息,吟唱著歲月的繁盛華章。值此偉大歷史時刻,由中國文物學會監製,特依照國之至寶“奉天之寶”傾力打造“奉天寶璽”,藏寶於民,以資銘記。 
奉天寶璽,“奉天之寶”是故宮典藏“25寶”之一,倍受珍視。“奉天寶璽”以“奉天之寶”為原型,精選白銀、翡翠等皇家御用材料為原材,精心雕琢。完美再現200年前大清國寶“奉天之寶”的原貌。這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延續,更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的體現,內涵深厚,蘊含獨特的文化內涵,此次限量2000尊,每尊寶璽對應唯一一個收藏編號,具有極高的歷史紀念價值和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