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琴伊薩

奇琴伊薩

奇琴伊薩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意為“伊薩部族的對泉”。該邦最初為瑪雅人於10世紀前建立,公元987年左右,北方的托爾特克人奪取了該地的控制權,力圖把它變成托爾特克人首都圖拉的翻版。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奇琴伊薩的大片遺蹟,是糅合了瑪雅和托爾特克兩種文化模式的綜合體,其建築既表現出瑪雅人的節制、冷靜,又不乏托爾特克人的彪悍、雄壯。在外來文化的刺激下,正在走向衰落的瑪雅文明,出現了一次復興。

地理位置

奇琴伊薩

尤卡坦半島北部,意為“伊薩部族的對泉”。該邦最初為瑪雅人於10世紀前建立,公元987年左右,北方的托爾特克人奪取了該地的控制權,力圖把它變成托爾特克人首都圖拉的翻版。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奇琴伊薩的大片遺蹟,是糅合了瑪雅和托爾特克兩種文化模式的綜合體,其建築既表現出瑪雅人的節制、冷靜,又不乏托爾特克人的彪悍、雄壯。在外來文化的刺激下,正在走向衰落的瑪雅文明,出現了一次復興。

庫庫爾坎(Kukulkan)神廟

在奇琴伊薩的中心,矗立著一座占地3000餘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廟,名曰庫庫爾坎(Kukulkan)神廟。“羽蛇神”庫庫爾坎

庫庫爾坎神廟庫庫爾坎神廟

是托爾特克傳統文化中的主神,由奎特查爾鳳鳥羽毛和響尾蛇組合而成。它被視為偉大的組織家、城市的建立者、數學、冶金學和天文學之父,傳說是它給百姓帶來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還掌管農業、豐收與降雨,這在乾旱的尤卡坦半島自然意義非凡。庫庫爾坎金字塔高約30米,四周各由91級台階環繞,加起來一共364階,再加上塔頂的羽蛇神廟,共有365階,剛好象徵了一個太陽年中的365個日子。而這座古老建築的幾何設計和方位,足以媲美瑞士鐘錶的精確校準,創造出一種既玄妙又充滿戲劇性的效果: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的日落時分,北面一組台階的邊牆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一條巨蟒從塔頂向大地遊動, 象徵著羽蛇神。在春分時甦醒,爬出廟宇,秋分日又回去。每一次,這個幻像持續整整3小時22分,分秒不差。

環境介紹

奇琴伊

薩有一個被稱為“螺旋塔”的天文觀象台,以此為中點,在奇琴伊薩南北向的軸線上有兩眼巨在原天然進,南井為飲
奇琴伊薩奇琴伊薩
水井,北井則為瑪雅人祭神用的聖井。傳說每逢旱災之年,瑪雅人便函在祭司帶領下前往聖井,祈求井底諸神息怒,獻上豐盛的祭品,甚至包括活生生的美麗少女。1877年,美國探險家愛德華·H·湯普森打撈了這口聖井——一眼裝滿髒水、石塊和千百年積下的爛草枯木的黑洞。結果他大獲全勝!從井底臭氣熏天的淤泥里,一件件期盼已久的珍寶露面了,有玉石、金飾、花瓶、茅尖、翡翠碗和黑矅石茅等,伴隨著它們的,是一具具少女骸骨,證明那古老的傳說其實是千真萬確的史實。
奇琴伊薩的興盛時代約在11、12世紀,1224年,這個城邦的伊查人王朝被科康人推翻,從此一蹶不振。科康人在打敗伊查人之後,又打敗了烏斯馬里,壓倒四鄰,成為尤卡坦半島上的霸主。科康人建有瑪雅潘城,瑪雅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但在1441年,烏斯馬里率領諸弱小城邦聯合反抗瑪雅潘的霸權統治,一舉焚毀了瑪雅潘城。瑪雅因戰爭衰落了。瑪雅的落日,緩緩熄滅了它最後的餘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