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太白花楸
種拉丁名:SorbustapashanaSchneid.
命名來源:[Bull.Herb.Boiss.Ser.2,6:313.1906]
系中文名:天山系
系拉丁名:Ser.TianschanicaeKom.
組中文名:複葉組
組拉丁名:Sect.Sorbus
屬拉丁名:Sorbus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太白花楸(學名:Sorbustapashana)為薔薇科花楸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共長9—18厘米,葉柄長1.5—2.7厘米;小葉片(4)5--6(7)對;間鎘1—2厘米,頂端和基部的小葉片較中部的稍小,卵狀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長4--6.5厘米j寬1—1.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偏斜圓形,邊緣有銳鋸齒,基部或近基部1/3以下部分幾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在中脈上有白色柔毛;葉軸外被白色柔毛;上面具溝;托葉線狀披針形,膜質,早落。復傘房花序大形,具多數花朵;疏鬆排列;總花梗和花梗被白色柔毛;花梗長5--8毫米;花直徑1.5--2厘米;萼筒鍾狀,內外兩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圓鈍,外面無毛或僅在邊緣上有稀疏白色柔毛;內面有白色柔毛;花瓣寬卵形或近圓形,長7--9毫米,寬6--2毫米,先端圓鈍,白色,內面近基部微有白色柔毛;雄蕊通常20,長約為花瓣之半或更短;花柱通常5,短於雄蕊,基部密被白色絨毛。果實球形,直徑8—10毫米,紅色,先端有宿存閉合萼片。
花期6月,果期9月。
產地分布
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新疆、陝西、甘肅等地,生長于海拔1,900米至3,5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雲杉以及冷杉杜鵑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1]
本種提示
本種和天山花楸S.TianschanicaRupr.在小枝、小葉片對數和形狀以及花的構造上完全相似,惟在總花梗、花梗、葉軸和小葉片下面中脈上密被白色柔毛,是其異點。又與花揪樹S.Pohuashanensis(Hance)Hedl.比較,兩者的冬芽和小葉片形狀很相似,惟後者冬芽外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常具草質托葉,花朵較小,直徑不到1厘米,果實也較小,直徑6—8毫米,易於區別。C.K.Schneider發表S.giraldianaschneid.IllHandb.Laubh.1:672.F.369a.1906,產陝西北部南山(Ngo-San,Giraldi5128)。據其木本植物手冊所記,此種最初發表在Bull.Herb.Boiss.Ser.2.6:1906。但檢查該刊並未見有記載。手冊中只有簡單記載和小葉片圖,小葉片斗對,長圓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偏斜圓形,邊緣有尖銳鋸齒,長7.5厘米,寬2厘米。從形態觀察。疑係太白花揪的幼樹標本。不足為成立新種的依據。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花楸屬(Sorbus L. ),薔薇科,約8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50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可作果樹育種的砧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