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ific Lslands
太平洋是地球上島嶼最多的大洋,計有大小島嶼2萬多個,面積達44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中部...橫亘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馬來群島東西長4500多公里,它們把太平洋西部水域分隔成近20個邊緣海、數十條海峽和水道。
自然條件
太平洋島嶼按成因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後者又可分為火山島和珊瑚島。伊里安島和美拉尼西亞的大多數島嶼都屬於大陸島,面積較大,既有高大崎嶇的山地,也有寬窄不等的沿海沖積平原,有利於發展農業,最適宜種植熱帶經濟作物,並有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礦藏。玻里尼西亞的夏威夷群島就是典型的火山島,迄今仍有火山活動,這種島嶼海拔較高,火山熔岩、火山灰經長期風化,土壤肥沃,森林茂密,適宜發展農業,也可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密克羅尼西亞以珊瑚島為主,面積較小,地勢低平,水分滲漏嚴重,土壤肥力較低,對農耕不利。部分島嶼儲藏有豐富的磷酸鹽礦。礁湖和環礁有缺口同外洋聯繫,往往形成船隻避風的良好港灣。
太平洋島嶼大部分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屬熱帶(雨林、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5°~ 28℃,年較差一般不超過 5℃。年平均降水量大多為2000~3000毫米,局部地區超過4000毫米,如夏威夷群島中的考愛島,其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2 040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多地區之一。西部各島由於受大陸影響,季風顯著。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和玻里尼西亞的中部,為颱風的發源地。
太平洋島嶼除珊瑚島外,植物均甚繁茂,生長著熱帶經濟作物,主要有椰子、咖啡、可可、香蕉、鳳梨、甘蔗、橡膠樹等。在沿海地帶牧草茂盛,有利於發展畜牧業。美拉尼西亞熱帶森林茂密,盛產白檀木、紅木等珍貴木材,世界馳名。太平洋島嶼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最重要的是磷酸鹽礦,分布在諾魯、吉里巴斯的大洋島及索羅門群島等。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儲量居世界首位。金、銅、鉻、鎂、石油等的儲量也比較多。此外,還有鈷、銀、鋁土礦等。玻里尼西亞中部的萊恩群島盛產珍珠。
經濟概述
在長期殖民統治和外國壟斷資本的控制下,太平洋島嶼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結構畸形,面向出口的農、礦產品得到了片面的發展,例如諾魯和吉里巴斯的磷酸鹽礦、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銅礦、斐濟的甘蔗、湯加的椰子和香蕉等,都在該國或地區的經濟收入或其出口總值中占到50%以上,個別國家如吉里巴斯高達90%。然而糧食生產卻非常落後,長期不能自給,依賴國外進口;製造業基礎異常薄弱,工業產品依靠輸入,形成典型的“單一經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者,把太平洋島嶼的國家和地區變成了它們農礦產品的供應地和工業產品的銷售市場。
60年代以來,新獨立的國家正在改變和克服過去在長期殖民地和外國壟斷資本控制下所形成的“單一經濟”的狀況,採取多種措施發展多樣化經濟,來增加國民收入和滿足居民生活需要。例如諾魯從1970年起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對磷酸鹽的開採和出口,利用垃圾填平廢礦區,積極發展農業,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提倡遠洋捕魚,興辦航運事業,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生產。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在戰後大力發展旅遊業。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向多種經營發展。
太平洋島嶼的主要經濟部門是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和採礦業,次為新發展的旅遊業,近些年來,民族工業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1)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業是重要的經濟部門。主要熱帶經濟作物有椰子、棕櫚、甘蔗、鳳梨、香蕉、芒果、咖啡、可可、橡膠等。椰子分布較為普遍,以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斐濟、索羅門群島、西薩摩亞等國為最多,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以椰子種植園為主,多為外國資本控制。年產椰子240~260萬噸,占世界的6~7%,大部分供出口,占世界椰子出口總量的10~12%;年產椰乾33~36萬噸,占世界椰乾出口總量的8~9%。棕櫚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等地,年產棕櫚仁、棕櫚油分別為6萬噸和16萬噸。甘蔗主要分布在斐濟、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等,其中以斐濟種植最多,收穫面積6萬公頃左右,年產甘蔗350~420萬噸,集中在維提島和瓦努瓦島的西部。甘蔗種植園多被英國控制。鳳梨主
要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西薩摩亞、庫克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等地,年產量2~3萬噸,其中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產量較多。香蕉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西薩摩亞、斐濟、新喀里多尼亞等,年產香蕉110~120萬噸,其中巴布亞紐幾內亞占大洋洲總產量80%以上。芒果主要產於庫克群島。咖啡以巴布亞紐幾內亞為最多,年產可可豆3.4萬噸,絕大部分供出口。橡膠主要集中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次為西薩摩亞。此外、還有湯加和庫克群島的柑桔、檸檬和酸橙,湯加和斐濟的鳳梨等水果。新赫布里底群島的白檀木、烏木等珍貴木材以及法屬玻里尼西亞的香草等也較有名。除經濟作物外,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作物有薯類、玉米、水稻等。薯類以木薯較為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湯加等。玉米產於斐濟和新喀里多尼亞。水稻主要栽培於斐濟、索羅門群島等。畜牧業比較發達的有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斐濟等。漁業以西薩摩亞最為重要,魚類是當地居民的主食。其次,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等捕魚業亦較發達。
(2)採礦業是太平洋島嶼的第二大經濟部門。主要有磷酸鹽、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開採。磷酸鹽礦藏豐富,質量高,含磷37%以上,開採方便。戰後年產量近300萬噸,主要分布在諾魯,其領土僅有24平方公里,但約有2/3的土地蘊藏著磷酸鹽礦,其產品之高為世界之最。第二次大戰前的1939年出口量占太平洋島嶼的3/5以上。1968年諾魯獨立,1970年成立國家磷酸鹽公司,使磷酸工業國有化,其開採、處理、運輸全部機械化,使磷酸鹽的開採有較大的增長,年出口量 200萬噸,主要運銷澳、新、日、英等國。磷酸鹽礦是諾魯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民經濟收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次是國外的房地產收入,而農業所占的比重很少。80年代估計,諾魯磷酸鹽礦蘊藏量為2 400萬噸,按目前每年200萬噸的速度開採,到20世紀末將告罄。所以近幾年來,磷酸鹽的開採及其出口均比以前有所減少,主要是磷酸鹽儲量減少,諾魯政府控制開採和控制出口的緣故。其次,吉里巴斯的大洋島曾盛產磷酸鹽,年產量60萬噸,由英、澳、新合股經營,70年代末已停產,磷酸鹽礦合罄。太平洋島嶼的有色金屬開採主要有鎳、鉻、錳、銅等。其中鎳礦開採的歷史較長,鎳礦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島,其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年產鎳5萬噸左右,居世界前列。金屬鎳主要運往美、英等國。鉻礦開採較為重要,產量亦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錳礦開採在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銅礦的開採集中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布乾維爾島上,儲量9.44億噸,年產精銅砂約60萬噸,占國民總產值的1/3和出口總值的1/2,在太平洋島嶼中居首位。太平洋島嶼的採金業比重重要,主要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1988年產黃金31900公斤)、斐濟(2864公斤)等,此外還有采銀業。
(3)戰後,尤其是70年代以來,太平洋島嶼的旅遊業發展很迅速。維提島、塔希提島、瓦胡島、關島等,均處於國際交通線上,還有許多島嶼由於山水綺麗,風光旖旎,氣候宜人,也是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現在,旅遊業在太平洋島嶼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收入中越來越占重要地位。湯加的旅遊業已成為該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收入占國民經濟總收入的1/3以上。湯加對外貿易的逆差部分,主要由旅遊收入和僑匯來填補。斐濟旅遊收入占國民經濟收入的1/4,僅次於蔗糖的出口,占第二位。關島、法屬玻里尼西亞、西薩摩亞、吐瓦魯、萬那杜等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專門建立了旅遊機構。總之,旅遊業的發展為太平洋島嶼的國家和地區不僅增加了外匯收入,而且也有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並提供了就業機會。
(4)近20年來,太平洋島嶼的民族工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戰前,這裡的採礦業和農產品加工工業幾乎全被美、英、法等國所控制。戰後日本等國壟斷資本乘機滲入本區。但自60年代以來,太平洋島嶼隨著新興國家的相繼獨立,其民族工業也相應地得到了發展。如諾魯的磷酸鹽工業,斐濟甘蔗製糖工業,湯加、吐瓦魯等國的椰子加工業,所羅門、吉里巴斯、萬那杜等國的漁產加工以及西薩摩亞的木材加工等部門也有一定的發展。
由於太平洋島嶼處於亞洲、美洲、澳大利亞大陸的通道上,又溝通著太平洋和印度洋,因此,在國際交通和戰略位置上十分重要。太平洋島嶼的海、空、鐵路、公路運輸相當發達,特別是海、空交通使得各島與世界各地有了廣泛的聯繫。海洋運輸除了本地區島嶼之間的聯繫外,同其他各大洲主要國家的重要港口的貿易往來最為重要。太平洋海底電纜通訊尤為重要,經太平洋島嶼最主要的海底電纜線有:從北美洲經瓦胡島的火奴魯魯、中途島、關島到亞洲;還有從加拿大的溫哥華經芬寧島到斐濟維提島的蘇瓦,這些都是電訊往來的重要線路。目前,美國在太平洋設有衛星站,對太平洋地區電訊往來有一定的影響。太平洋島嶼的航空運輸也占重要地位。有不少島嶼修有飛機場,如威克島設立現代化的航空站,即是橫渡太平洋航空線的中間站。瓦胡島上也有鐵路分布,主要運輸礦產品和農產品等。太平洋島嶼公路線長約3萬公里,大多分布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的維提島、夏威夷群島等,公路一般為環島式,以運輸農產品為主。
太平洋島嶼的對外貿易輸出的農產品主要有:椰子、椰乾、椰油、棕櫚仁、棕櫚油、咖啡、可可、蔗糖、香蕉、鳳梨、柑桔、水產品、橡膠、木材、珍珠、貝殼等;礦產品有;銅砂、磷酸鹽礦、鎳、錳、鉻、黃金、白銀等。主要進口有糧食、食品、飲料、燃料(石油)、機械設備、運輸設備、紡織品、日用品等。貿易對象主要是美、英、法、德、澳、新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