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太原動物園](/img/3/ea1/nBnauM3X0MzM4YDM0EzN3YTO2QTM5ETOzMjNwADMwAzMxAzLx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03年3月市委、市政府從保護動物、加快園林城市建設,促進太原經濟發展,為山西省人民辦好事、實事出發,組織專家多次論證並廣泛徵求市民意見,經第十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確定將臥虎山公園改建為太原動物園。
2003年5月1日新動物園正式開工建設。經過6個月的緊張設計施工,建成動物所需館舍及配套設施50多項,並於當年10月18日舉行隆重的動物搬遷儀式,在全國同行業當中創造了當年規劃、當年設計、當年建設、當年搬遷和動物零傷亡的奇蹟。
改建後的太原動物園於2004年4月29日正式向遊人開放。
景區環境
太原動物園屬黃土丘陵地貌,全園占地面積79.36公頃(1190畝),地勢為東西走向,東南高,西北低,海拔在816到889米之間,相對落差為73米,東西直線長約5華里,南北寬約1~2華里。全園有各種樹木70餘種,植物數量達到30萬餘株,以喬木和灌木為主,除了側柏和檜柏這些常綠樹木外,還種植了國槐、丁香、連翹、芍藥、玫瑰等,行道樹以槐樹和楊樹為主,種植草坪約6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85%以上,園內基本實現“黃土不露天”,給遊客創造了一個“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優美自然環境。景區布局
太原動物園以野生動物展出為主,充分利用園內現有的自然環境,創造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是一個集景觀型、生態型、娛樂型和參與型為一體的城市動物園。全園可以分為七個景區,分別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小小天地景區;種植各種花卉的百花苑景區;以飼養靈長類動物為主的花果山景區;以水禽湖、百鳥苑、孔雀苑為主的鳥語藍山景區;以飼養野驢、氂牛、鴕鳥、角馬、岩羊等食草動物為主的草原風情景區;由熊山、獅園、虎園、豹館等組成的自然森林景區,其中虎園採用的是散放式管理;以餐廳、表演場、遊樂場組成的中心休閒娛樂區。全園分布大型動物、靈長類動物、鳥類、肉食、草食動物等共170種3300餘只,其中一級保護動物28種,二級保護動物30種,金錢豹和長頸鹿等動物在飼養上保持了國內的先進繁育水平。園內設有20多個館舍,還設有動物繁育中心、動物飼料加工房、動物防疫救治中心等其它輔助設施。我園目前是華北地區唯一以圈養和散養相結合的綜合性動物園,還是山西省最大的野生動物異地保護、繁殖、展覽的城市動物園。
主要景區
鳥語藍山景區
![太原市動物園](/img/4/eb5/nBnauM3X2ETO4czM5IzN3YTO2QTM5ETOzMjNwADMwAzMxAzLyc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花果山景區
猿猴館,館內現有靈長類動物10餘種40多隻,主要有青猴、赤猴、松鼠猴、黑葉猴、黃狒狒等,大都從非洲引進。猴山,占地8000平方米,這裡主要飼養的是獼猴,分別為湖北獼猴、廣西獼猴、山西獼猴等10餘種180餘只。
小小天地景區
![太原市臥虎山公園](/img/e/eda/nBnauM3XxIDOwATNxMzN3YTO2QTM5ETOzMjNwADMwAzMxAzLzc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草原風情景區
整個區域占地140多畝,內有20種170餘只動物,可以分為走禽區、鹿區、羊區、駝區和馬區等,全部是散放飼養,以樹皮自然分隔,遊人可直接進入與動物親密接觸。食草動物區,主要有鴯鶓、果下馬、鴕鳥、野氂牛、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馬鹿、角馬、髯羊、大耳羊、岩羊、白唇鹿、梅花鹿、駱駝、黇鹿、麋鹿等動物。斑馬館,館內共有5對,10匹斑馬,它來自於非洲,以野草和樹枝為食。我園的斑馬夏天一般餵苜蓿,冬天主要為東北草。
自然森林景區
![太原市動物園](/img/e/a97/nBnauM3X1gTM4gDN0MzN3YTO2QTM5ETOzMjNwADMwAzMxAzLzc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心休閒娛樂區
目前有豪華波浪、花果山漂流、森林狩獵、歡樂旅行、海豚戲狼、碰碰車等遊樂項目30個,此外還有動物表演場,餐飲中心等基礎設施,以滿足廣大遊客各方面需求。
本園在修建館舍的同時,為了方便遊客,還修建了涼亭供遊人休息,安裝座凳、垃圾箱、果皮箱、警示牌、導遊圖、動物說明牌等服務設施,現有觀光遊覽車25輛,公廁13個,售貨亭11個,極大的方便了遊客的參觀和遊覽,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一個設施完善的遊園環境。
改建後的太原動物園從開園到現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視動物為生命,以遊客為源泉”的建園之策和立園之本,以“科技人才強園,文化建園,依法制園”為管理方針,強化自然、生態、綠化環境建設,加大動物科普教育與動物飼養管理力度,堅持安全與服務並重,挖掘動物文化、歷史文化和民情民俗文化,豐富活動內容,打造特色,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力爭把太原動物園打造成為山西旅遊品牌和國家4A級景區,使太原動物園成為娛樂休閒、科普宣傳和科研教育的最佳場所。一、常設旅遊活動項目。太原動物園自2004年4月29日正式向遊人開放以來,先後通過引資和合作經營等方式引進了動物表演館、猴山、袋鼠館、小小動物村、鴿子廣場等項目,增加了動物種類,豐富了遊覽內容。與此同時,在每年的4月至11月間,與深圳野生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合作,引進了亞洲大象表演和南美海獅表演,使動物園的旅遊活動項目提升了一個檔次。
景區文化
太原動物園位於省城東北隅的臥虎山上,距市中心6公里,占地面積79.36公頃(1190.41畝),地形地貌為東南高、西北低,東西直線長約5華里,南北平均寬約2華里,全園有供遊客參觀的各種動物品種170餘種,3300餘頭(只);各種植物70餘種,30餘萬株,草坪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了85%以上;動物表演場四座,生態餐廳兩座,遊樂設施30餘項,年接待遊客量130餘萬人次。園內林木茂盛、景區相連、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呈現出多色彩的園林景觀特色,整個景區處處體現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棲息環境氛圍,豐富和滿足了省城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豐富旅遊內容、開拓旅遊市場、發展特色旅遊產業、帶動旅遊和區域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太原動物園已成為我省無可替代的綜合性主題旅遊景區。
動物園以“自然、野趣相融合,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為主題,建造出一個最適合動物生存的自然環境。全園遵循自然、依地形合理分布建設,根據功能區劃分為七個遊覽景區,分別是專為兒童設計的“小小天地”景區;以觀賞各種花卉為主的“百花苑”景區;以展覽黑猩猩、黃狒狒、松鼠猴、節尾狐猴、青猴、赤猴、獼猴等靈長類動物為主的“花果山”景區;由火烈鳥館、百鳥苑、水禽湖、孔雀苑、鳴禽館、猛禽館組成的“鳥語藍天”景區;以展覽大熊貓、非洲犀牛、長頸鹿、大象、斑馬、鴕鳥、駱駝、梅花鹿、角馬等食草類動物的“草原風情”景區;由熊山、獅館、豹館、狼舍、虎園等組成的“自然森林”猛獸區;由生態餐廳、遊樂場組成的“中心休閒娛樂”區。另有海獅表演、大象表演、馬戲表演,場場表演新奇有趣,引人入勝。
太原動物園在規劃、建設中,加強自然、生態建設;經營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視動物為生命,以遊客為源泉”的建園之策和立園之本,以“樹立形象、打造品牌、提檔升值”為發展方向;管理中加強服務質量建設,加大動物保護、品種引進、繁殖、科普教育和宣傳力度,堅持安全與服務並重,不斷挖掘動物文化、歷史文化和民情民俗文化,每年定期舉辦“動物運動會”、“動物文化節”、“廟會”等大型遊園活動,豐富活動內容,打造特色,逐步將太原動物園建設成為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動物特色為一體的人、動物、自然和諧旅遊景區,成為我省娛樂休閒、科普宣傳和科研教育的最佳場所。
專項旅遊活動
動物文化節
![太原市臥虎山公園](/img/b/0b2/nBnauM3XyUzN2IDO5MzN3YTO2QTM5ETOzMjNwADMwAzMxAzLzc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動物運動會
太原動物園為進一步發揮科普教育工作,給廣大遊客朋友們提供一個了解動物本能、親近動物生活的場所,特在每年暑假期間精心組織策劃了“動物運動會”活動,豐富暑假遊園活動內容。屆時會邀請國內著名動物園組隊參賽,規定比賽項目,進行動物技能大比拼。
所獲榮譽
太原動物園堅持執行國際ISO三標管理體系標準,建園以來分別榮獲省、市級模範單位、市級“精神文明單位標兵”“省級和諧文明單位”榮譽,在創建優質服務方面分別兩次榮獲“山西省旅遊行業十大品牌和十大影響力品牌”稱號,獲得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太原市四星級公園”的殊榮,被省科協評為“09年度省級十大科普教育平台”,獲得太原市“城鄉清潔工程十佳景區”稱號。
服務設施
2005年,太原動物園共安裝服務設施座凳600個、垃圾筒250個、果皮箱700個、警示牌、導遊圖、動物說明牌183塊(個),建成動物表演場1座、亭(長)廊7座、公廁13個、售貨亭11個,購置觀光遊覽車23輛、小火車1輛,中心休閒區也正在建設當中。10月19日,太原動物園共安裝電子售票機17個,其中西門9個、南門8個;入園檢票通道22個,其中西門10個、南門10個、偏西門2個。
遊覽信息
乘車路線
830路、25路、845路、855路、864路、878路(動物園站)
門票信息
10元
景點地址
位於太原市區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