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通過把分布於浙江省西天目山的花臭蛙(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與模式產地花臭蛙以及花臭蛙2個新隱種南江臭蛙和黃崗臭蛙進行比較,因存在明顯差異,而把浙江省西天目山區的花臭蛙鑑定為一新種—天目臭蛙(Odorranatianmuiisp.nov.)。鑑別特徵
1)雌性遠大於雄性,雌性成體體長約為雄性的1·75倍;2)頭長大於頭寬,吻端鈍尖;
3)後肢前伸脛跗關節達眼鼻間;
4)趾間全蹼,第4趾兩側及第2、3趾內側蹼以緣膜達趾吸盤基部;
5)背部褐色斑稀疏,形狀、大小、排列不規則;
6)四肢背面淺褐色橫紋寬窄不一,脛部橫紋4或5條;
7)雄性具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面有肉粉色雄性線,第1指具乳白色婚墊;
8)雌性成熟卵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米黃色,卵徑2.17mm左右。
形態描述
皮膚光滑,背面和四肢背部皮膚有細小痣粒,體側有大小不一的扁平疣粒,疣粒在背部沿背側褶的位置排成兩縱列;無背側褶;脛部無縱膚棱;口角後方至肩上方有2枚黃色頜腺;兩眼前角連線的中央有一黃色小點;腹面胸部、背面、體側腋部及後肢背面散布著細小白刺,上、下頜緣亦布細小白刺。生活時背面黃綠色,背部褐色斑稀疏,形狀、大小、排列不規則,斑點周圍無淺色邊緣,吻至眼前褐色斑細碎;沿背側褶位置縱行排列著橢圓形深褐色小斑,把背面和側面分開;顳褶黑褐色,自眼后角沿鼓膜上方斜向後,似一條黑眉;鼓膜褐色,中心和外緣深褐色;上下唇緣黃色有黑褐色橫紋;四肢背面淺褐色橫紋寬窄不一、橫紋間距差異較大,脛部背面橫紋4或5條,橫紋間點綴著褐色斑;股後方褐色斑小而稀疏;趾蹼為淺灰色雲斑;腹面白色無斑。
第二性徵
雄性有發達的乳白色婚墊,自第1指基部背面、腹側面至關節下瘤處向上變窄沿指背面達吸盤基部;下頜口角處具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面具肉粉色雄性線。雌性腹內成熟卵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米黃色,卵徑2.17mm左右.產過卵的雌性個體(HNNU0707082)卵巢萎縮,灰褐色,卵巢指狀分葉,分為8和12葉。雌性大於雄性,體長不超過85mm,頭體長約為雄性的1.75倍;雌性個體鼓膜與眼后角間的距離較雄性的大,約為鼓膜徑的1/2.雄性前臂粗壯,眼間距、上眼瞼寬、眼徑的相對值遠大於雌性。
同類物種比較
黃崗臭蛙與天目臭蛙的不同之處
1)雄性體長約為雌性個體長的1/2;2)頭長與頭寬相等;
3)後肢前伸脛跗關節達鼻孔;
4)趾間全蹼,各趾蹼均達趾吸盤基部;
5)雄性背面有粉白色雄性線;
6)背部橢圓形和卵圓形褐色斑密集、規則。
南江臭蛙與新種的不同之處
1)雄性個體相對較大,雌性僅為雄性的1.34倍;2)無外掌突;
3)後肢前伸脛跗關節達吻端;
4)趾間全蹼,第4趾蹼達遠端關節下瘤,其余趾蹼達趾吸盤基部;
5)第5趾達第4趾第2、3關節下瘤間;
6)雄性咽部具淺棕灰色雲斑;
7)雌性成熟卵動、植物極均為乳白色。
花臭蛙湖北宜昌地模標本與天目臭蛙的不同之處
1)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
2)股、脛部背面有4~6條窄的深褐色橫紋;
3)脛部有縱膚棱;
4)雄性腹面胸部、背面、體側腋部、後肢背面及上、下頜緣無細小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