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崗臭蛙

黃崗臭蛙屬蛙科臭蛙屬兩棲動物,因其模式產地位於福建和江西武夷山交界的最高峰黃崗山而得名。其與花臭蛙的特徵很相似,但是有所區別。

基本信息

簡介

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間,在福建省武夷山採集到部分花臭蛙標本,經與模式標本產地的花臭蛙進行形態學等方面的比較後發現:來自福建武夷山的臭蛙標本與模式產地的花臭蛙標本有顯著差異,故鑑定為新種。又因為該新種位於福建和江西武夷山交界的最高峰黃崗山,於是命名黃崗臭蛙(Odorranahuanggangensissp)。其模式標本保存於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兩棲類研究室。

形態描述

皮膚光滑,背面和四肢背部皮膚有細小痣粒,體側有大小不一的扁平疣粒,疣粒在背部沿背側褶的位置明顯排成兩縱列;無背側褶;脛部無縱膚棱;口角後方至肩上方有2枚黃色頜腺;鼓膜前後方散布小疣粒;兩眼前角連線的中央有一黃色小點。
生活時背面黃綠色,頭頂、背部和體側密布規則橢圓形和卵圓形褐色斑,斑點周圍無淺色邊緣,頭頂、背部斑紋大而密,體側斑紋稀;鼓膜棕褐色,中心和外緣黃色;上、下唇緣黃色有黑褐色橫紋;4肢背面黃綠色,間以褐色橫紋,股、脛部背面大多有3-4條寬的褐色橫紋,橫紋間點綴著黑褐色小斑;股後方褐色斑紋大而密集,甚明顯;腹面白色無斑。
第2性徵 
雄性第1指有發達的乳白色婚墊,自內掌突基部沿拇指背、內側,於關節下瘤處變窄止於指末端吸盤的基部;下頜口角處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面具粉白色雄性線,腹面咽胸部和腹部滿布細小白刺,前臂內側面和上、下頜緣亦布細小白刺。雌性腹內成熟卵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米黃色,卵徑2.6mm左右。
雌性個體遠大於雄性,頭體長約為雄性的2倍;雌性個體鼓膜與眼后角間的距離較雄性的大,約為鼓膜徑的3/4。雄性個體前臂粗壯,內掌突遠大於雌性個體,雌性的內掌突約為第1指長的4/5。

鑑別特徵

1)雄性個體約為雌性個體長的1/2;
2)頭長與頭寬幾相等;
3)犁骨齒2短列,約等於兩內緣間距寬;
4)外側3指有窄的指側緣膜,第1、5趾側緣膜達趾基部;
5)股、脛部背面有3-4條寬的褐色橫紋,股後部褐色斑大而密集;
6)趾間全蹼,各趾之蹼達趾吸盤基部;
7)雄性具1對咽側下外聲囊,背面有粉白色雄性線;
8)雄性腹面咽胸部、腹部以及前臂內側和上、下頜緣密布細小白刺;
9)雌性腹內成熟卵動物極棕褐色,植物極米黃色,卵徑2·6mm左右。

生長環境

黃崗臭蛙生活于海拔200-800mm的大小溪流中,水流或湍急或平緩,環境陰濕、植被茂盛;成蛙常棲息於溪中和溪邊的石塊、岩壁上或溪邊的灌叢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福建省和江西省武夷山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