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在萬石岩西側的醉仙岩(古人說它山勢猶如仙人醉臥,故稱之為“醉仙岩”。頂峰的大岩石,形似一隻蹲著的駱駝,被稱為“駱駝峰”),有一座清初月松和尚募化興建的天界寺。昔日寺僧晨間撞鐘108下,聲聞遐邇,因而有 “天界曉鍾”之稱,為 廈門小八景之一。寺前有一巨石掩覆成洞名“醴泉洞”。洞中有口井,被稱為“仙井”。沿寺後拾級而上,有“問仙路”、“仙跡石”、“石棋局”、“灶浴盆”等景。頂峰巨石,刻“天界”二 字。臨近絕頂又有一石洞,名“ 長嘯洞”,洞壁有明萬曆年間平倭將領施德政等人的唱和詩。內部景觀
天界寺的建造,緣起於元文宗圖·帖木耳蟄居金陵時的潛宅。公元1328年,元文宗即位後,為不忘落魄之時,旨令在朝天宮秦淮運瀆閃駕橋北,建造龍翔集慶寺,以志紀念。明洪武二十一年,龍翔集慶寺遭火災,焚毀殆盡。這把火正合生性嫉妒的朱元璋心理,為做出順應“昭然天意”的姿態,他下令遷出城外,擴大規模,選址重建。幾經斟酌,勘定“靈煙繚繞,瑞氣氤氳”的鳳山,是修造禪院的理想之地,遂大興土木,擇吉動工。欽命在即,未幾告竣。
建成後的天界寺,莊嚴巍峨,氣勢雄偉。有金剛殿、天王殿、正佛殿、左觀音殿、石輪藏殿、三聖殿、左伽蘭殿、右祖師殿、迴廊、鐘樓、毗盧閣、半峰亭、華嚴樓以及方丈、僧寮、齋堂、倉廩等建築,寺產田一萬三千餘畝,遍布高淳、溧水。僧侶雲集,香火裊裊。皇帝朱元璋賜名天界寺,敕書“善世法門”匾,額於寺門。並將浙江天台高僧真淳所獻佛牙舍利供置該寺毗盧閣,足見眷顧之隆。當時,天界寺與靈谷寺、報恩寺鼎立而三,號稱“金陵三大佛寺”,統管京城全部沙門僧眾。其中,天界寺分管次大剎二:雞鳴寺、靜海寺,中剎十二:清涼寺、永慶寺、瓦官寺、鷲峰寺、承恩寺、普緣寺、吉祥寺、金陵寺、嘉善寺、普惠寺、弘濟寺、接待寺,成為城南禪林寺院之主。一時,天界寺勝過大雷音,上自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紛至沓來,頂禮膜拜。四方僧徒,求經度牒,參禪悟道,佛事極盛。確實是明朝初期名震遐邇的佛教勝地。天界寺地處南郊,丘陵環抱,綠樹掩映。晨鐘暮鼓,廟宇軒昂。環境幽朴,形同世外。墨客騷人,多駐其間。或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或吟詩作賦,了悟禪機。每當大地春回,薰風和暢,萬木吐翠,百鳥齊鳴的時候,踏青尋芳的遊人,皆以“游牛首,宿天界”為美事,頻年不疲。出神入化,令人陶醉。因此,天界寺自然還是當時的旅遊勝地。明永樂二十一年,天界寺復焚於火後,數經涅槃。離離原上,淒淒芳草。斷壁殘垣,寒鴉枯樹。一片衰敗,卒不忍睹:“近山鳳去花仍碧,遙海人歸樹獨青。玉輦宸游競寥廓,行人揮淚讀新銘。”明天順二年僧人覺義,募捐化緣,擬重修寺院。無奈心餘力蹇,應者寥寥。老逝有期,籌措無人。雖竟數椽,盛況難再。清鹹豐元年,兵燹四起,雨花台不幸淪為主要戰場。天界寺首當其衝,在劫難逃。殿宇亭閣,銷毀幾盡。唯有一殿廡和兩銀杏,僥倖留存,成為天界寺閱盡滄桑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