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慶宮

天慶宮

天慶宮又稱劉蘭塑胡同。是人們為了紀念劉蘭塑這位傑出的藝術家,把天慶宮南的一條小胡同起名劉蘭塑胡同。

天慶宮天慶宮
天慶宮又稱劉蘭塑胡同。是人們為了紀念劉蘭塑這位傑出的藝術家,把天慶宮南的一條小胡同起名劉蘭塑胡同。

簡介

天慶宮天慶宮
北起草嵐子胡同,南止西安門大街。因建於元代的廟宇“玄都勝境”記憶體所塑神像而得名。

相傳劉鑾或即劉元,為元代塑像聖手。今廟與像無存。只把塑作為地名相傳下來把“鑾”音為蘭,故稱劉蘭塑胡同。

北京胡同的名稱實際上是以人為中心的,有的直接以人名命名,有的是以人們離不了的提供衣的市場名命名的,有的則是以人們生活的住所、道路等建築物命名的。

北京以人名為名的胡同就有幾百條,有民族英雄、達官顯貴歷史人物,也不乏市井平民。

北京的胡同既是形成於元,那以元代人物命名的胡同當然是不少了,位於西城區西安門大街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胡同叫“劉蘭塑胡同”。

劉蘭可不是這個人的本名,當然他更不叫劉蘭塑了,這個人叫劉元,是元朝的一位技藝超群的塑像專家,我就不用說他的本領有多大了,只是說說他的作品,您就能知一二了!

當年元朝皇城西北部,太液池西邊有座“元都勝境”寺,其中正殿供著的玉皇大帝、左殿供著的三元帝君都是劉元所塑,塑像栩栩如生,生動傳神(不是技藝超群,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讓他來主持雕刻呢!)。

那這么有名的劉元為什麼會改名了呢?說起來是時間的原因啊!原來到了清代這個寺改成了“天慶宮”,因為中間隔了一個朝代,這么塑像專家的名字也被眾口傳成了劉蘭或劉鑾(發音是不是很近似?)。

後來的事不說你也知道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藝術家,把天慶宮南的一條小胡同起名劉蘭塑胡同(人們真的不知道這已經不是他的真名了),不過直到清乾隆年間的城圖上才標註出這條小胡同,如今寺觀與塑像都不在了,留下的只有這條小胡同-----劉蘭塑胡同。

北京西城區府右街北口、西安門大街上,有一條劉蘭塑胡同(劉蘭,有人也寫成劉鑾),北京傳說劉蘭是個民間雕塑藝人,善於“摶換”(俗稱“脫活”,即用泥打成小樣,上貼以布,再層層塗漆,最後脫模,類同現代脫胎漆器)。但終元一代,無劉鑾或劉蘭其人,在《元史》203卷中,有雕塑藝人劉元其名在焉,他字秉元,天津寶坻縣人,善於雕塑。

天慶宮天慶宮
這劉蘭塑,應是劉元塑。清人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中有“劉鑾塑胡同”地名,並說“天慶宮舊為‘元都勝境’”,按書的體例,是說元都勝境在這條胡同里。這樣一來,道出了元都勝境與劉元的關係。

劉元是天津寶坻農民的兒子,為生計跑到山東青州,拜老道為師,學會了“畫廟”(畫壁畫)、捏像等手藝,尤以塑神像為長。清人高士奇記北京風物時說:“玄(諱元)都勝境……建於元”;相傳劉元塑像,並說這些神像神情動止,宛如生人,“真稱絕藝”。

元代至元四年,世祖忽必烈將燕京改為中都,到七年,在海淀建“大護國仁王寺”,設梵天佛像,選中了劉元。塑成後果然莊嚴華妙,“天下無與比”,因此封他為昭文閣大學士、正奉大夫、秘書監卿;並賜宮女為妻,寵信有加。到延四年(1317),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阜成門裡修大永福寺(俗名青塔寺,因院內建有青石佛塔),又重修香山寺,兩寺山門內的“四大天王”都是劉元所塑,威靈顯赫,仁宗很讚賞,並下旨:除皇差外,劉元不準在外間塑像。延六年,建東嶽廟,皇帝再命劉元塑廟中主神“泰山大帝”及侍臣像。

據《元史》記載,泰山大帝像“巍巍然”,而侍臣像遲未動手,後看到秘閣藏唐相魏徵畫像,突然心動,暗想“不似魏徵,豈可做帝相”。結果一天就塑成大帝侍臣之像,深謀遠慮,很為動人,直到清康熙間尚存,陳廷敬曾有《東嶽廟劉元塑》一詩紀之。但劉元成了御用雕塑家以後,實際是扼殺了他的藝術生命,因此劉元傳世的作品罕見。

在劉元天津寶坻原籍,那裡曾有廣濟寺,廟內三大士及脅侍諸天神像,據傳也出自劉元之手塑。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察後,認為從技法、時間、地理上“是可以的”,此說見於他的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