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寫碑文
綏德縣委書記曹世玉題寫碑文實錄
綏德立下8塊功德碑!!!綏德縣縣委書記、縣長曹世玉於2002年11月18日同日題寫碑文的有6塊,其中“名州步行一條街碑”既題寫碑名又撰寫碑文。另外兩塊碑書寫了碑名,尚無碑文。
碑記內容
天下第一樓碑記余籍子長,少時已知綏德為陝北大縣。漸長,又知綏德曾為扶蘇、蒙恬戍邊重鎮。及成年,嘗侍母至綏就醫,來去匆匆。後途經千獅橋,亦僅知綏德石雕之精美。已卯秋於綏任職,益覺古今美譽誠堪當之,亦如牌樓所示也。贊牌樓之魅力,抒綏民之豪情,探究綏德石文化之淵源,史、劉二君已有詳述。牌樓緣何而來,寄意為何,盡知之人疏也。築河堤,修大道,余無慮也;建牌樓,雕雄獅,意不決也。乃集諸領導並有識之士而議曰:為與不為,民願是從。
![天下第一樓碑記](/img/f/a9b/nBnauM3X0ITOxcDOwUTMxADN0MTM2QDMxMDMwADMwAjMxAzL1E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帝州綏德,聞名遐邇。知綏德而不知天下名州,知天下名州而不知江公士松之摩崖題刻,是不知綏德也!愛綏德必以天下名州為榮,愛天下名州而不庇護此題刻,非真愛天下名州也!然無知之人不知輕重,髒亂之行有辱勝名,有識之士多有怨憂,痛惜也!余至綏德,忽焉三載,晝夜所思,惟興縣富民耳。興旅遊,擴商貿,吾縣發展之希望也。護題刻,固河堤,整鋪面,建廣場,興步行街,換舊城以新貌,吾所願也。乃於壬午之春,詳事籌謀,勘定興工,苦戰數月,至冬始成。街道平坦,彩磚鋪地;店鋪對開,琉當飾頂;廣場新景,賞心悅目;忽而觀之,宛若游龍;卻車馬之喧鬧,啟生意之興隆,百姓稱道,予心慰也。然人知其好,而不盡知其難也。籌資難,施工難,拆遷尤難。念諸君迎難而上,一心為民,任勞任怨,誠可敬也。今之廣場、步行街來之不易,但願市民客商備加珍愛,悉心呵護,更祈乾群同心,與時俱進,興文明風尚,促商貿繁榮,誠不負我天下名州之美譽之。
濱河大道碑記城無防洪之堤,民少休閒之所,何成興綏之業?此築河堤修大道之由也。殫精竭慮,經營城市,言通百姓,以地代資,諸公奮力,乾群同心,此河堤大道之所成也工役之詳,大道中段已立石記之。夙願已償,萬民歡騰,頌讚不絕,呵護垂愛,情理然也!大道落成,相鄰地畝驟然增值,綏德古城一時英姿煥發,風采卓然,遊子思歸,客旅眷戀,商賈頻臨,生機無限。由是更令酷愛故土、勤勞智慧、勇於拼搏之綏德父老雄心勃起,民心凝聚。再造文化名城之輝煌,重振天下名州之雄風,情如沸然,勢若弓滿。此興綏吉兆也!文人雅士多有寄語:為官一任難能可貴者,惟心繫國之興衰、民之生息,正一時之風尚,創一代之業績,貽一方以恩澤。吾輩謹記也!漫步長堤,觀瞻俯仰,山環古城,堤攬長河,亭台隱隱,水光瀲灩,千樹競秀,百卉含香,綠草如茵,大道生輝,兩岸瓊樓廣廈鱗次迭起,歌舞華燈盡夜不息。或為朝夕,或為節假,婦孺老少嬉戲如流,舞伴情侶車騎交錯,怡然品茶,陶然對歌,各具情致,自成風景。美哉!有形之大道誠可頌也,無形之大道尤當堪頌!先賢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神龍大道碑記龍為中華民族之圖騰。素以“秦漢名邦”、“天下名州”為譽的綏德,倍多龍之文化遺存。此地曾為龍泉縣治。
![神龍大道五龍柱](/img/a/18c/nBnauM3XyAjNxATOwUTMxADN0MTM2QDMxMDMwADMwAjMxAzL1E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學子大道全長二千零五十米,寬三十米,堤高十二點五米,全程工役動土七十五萬方,砌石八點六萬方,面硬化一萬六千零八十六平方米,鋪設花崗岩彩磚一萬五千六百平方米,綠化面積八千二百平方米,投資二千六百萬元。學子、神龍兩大道同時興工,吾心憂焉。黃公曰:由是,益壯綏民之膽氣也。否,無奇也。果如是,拼搏而成也。君不見,綏德城南長堤襟河,亭台依欄,大道平坦,草樹並秀,瑞獅呈祥,牌樓巍峨,環郭市邸,氣象空前?或問大道緣何命以“學子”?答曰:民願是也。君不見,大道西側,綠樹成蔭,瓊樓屹立,煥然新貌者乃新遷綏師!回首近百年,綏德師範,英才濟濟,倍多綏德兒女許身報國,矢志革命,“鐵肩擔道義,熱血鑄中華”,亦如古城綏德,聞名四海,飲譽天下!當此世紀之初,科教興國,人才創業,為舉國上下之共識。藉助大道命名召喚綏德兒女,承革命先烈之遺願,效歷代先賢之風範,覽當今世界之聖書,成興國立業之大才。謹以此念寄大道,誠然無愧乎大德不沒,至善也矣!
萬順廣場碑記宋代,此地乃新建綏城也。金元後,漸成陝北旱碼頭之心臟,萬順仁、萬豐永、萬吉永、長順興諸商行興盛一時,譽滿諸省。嘆歲月如流,風雨侵蝕,牆殘木朽,危房林立,寢不安枕,住戶憂焉;拆舊建新,百姓盼焉。繼往開來,祈萬家安樂、百業順昌,是廣場稱“萬順”之由也。然言之易,乾之難,幾代老宅,雖破爛而不捨離;合居一院,欲拆遷而難斷權屬。判一家之事尚難,析百姓私產何易。此三十年欲為而未為之故也。壬午初春,舉工拆遷,顧盼拖延,情可諒也。諸君操勞,日以繼夜,幾多登門,幾多算賬,苦口婆心,懇切勸釋,箇中曲折,難以言表。然為民之舉,利民之事,終能得民之心,動民之情;群賢鼎立,舉縣垂愛,此廣場之所成也。棄舊屋而遷新居,誠可樂者;拆冗繁而展新姿,尤為抒懷。得廣廈,添新景,歷練幹部,密切黨群,數美俱也,豈能不愛之護之!置身其間,悠然觀之,為華燈,為綠茵,四周皆新也。春和日麗之晨,長劍堪舞;風清月白之夜,短詩可吟。奕棋以益智,品茗以養神,樂而忘憂,延年益壽也。長者相遇而議曰: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以今觀之,古人之言信矣!吾對曰:若吾一縣之民如一家之人,何難之有!
社會評價
小縣城豎起八塊“功德碑” 書記寫碑文 是耶非耶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時間:2004年4月
一段時期以來,記者不斷接到陝西綏德民眾的反映:自從該縣2000年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以來,縣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是,每當一項大型工程竣工後,縣委、縣政府都要立一塊石碑,而且大部分碑名、碑文均由縣委書記題寫,當地民眾對此看法不一。
書記題碑自述“愛民如子”
記者在綏德縣城看到,縣城的南大門口,一座氣勢宏偉的石牌樓拔地而起,在石牌樓的正前方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名為“天下第一樓記”的大理石石碑,碑文的落款為“中共綏德縣委書記、綏德縣人民政府縣長曹世玉”。碑文的內容如下:“余籍子長,少時已知綏德為陝北大縣……己卯秋於綏任職,益覺古今美譽誠堪當之,亦如牌樓所示也……築河堤,修大道,余無慮也;建牌樓,雕石獅,意不決也。乃集諸領導並有識之士而議……眾皆贊同,吾意始決。”
這段半文半白的碑文概括了題寫碑文者到綏德任職並修建這個石牌樓的前前後後。碑文最後一段寫著:“……若敬民如父母,愛民似子女。則官德至善也,官能如此,民自安矣……”似乎顯示出其“愛民如子”的情懷。
十里縣城路八塊“功德碑”
隨後,記者驅車沿著綏德縣城的主幹道趕往綏德縣政府所在地“萬順廣場”,在四五公里的路程中,可以看到碑文落款名為“曹世玉”的石碑有8塊,其中6塊還由其親自題寫了碑名。
在綏德縣政府所在的萬順廣場所在地,幾位知情者透露,2003年春季,在距縣政府辦公樓約100米處的一座屋頂上,突然豎起了一塊“不忘曹青天”的牌匾。今年3月1日,在中央一家媒體來綏德採訪之後,這塊牌匾便突然不見了。
百姓“口碑”要比石碑好
對於縣委書記親自題寫碑記及那塊“不忘曹青天”牌匾,綏德縣幹部民眾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此舉有為個人歌功頌德的嫌疑”,而另有人則說:綏德縣縣城這幾年之所以能舊貌換新顏,與縣上主要領導的努力不無關係,立塊碑紀念紀念,也“說得過去”。一位70多歲的老翁說,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辦好事自有公論,立碑留名大可不必,因為老百姓的“口碑”、“心碑”,要比那石碑重要。(文/《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