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鴻臚

大鴻臚

大鴻臚是古代官職位。中國古代朝廷掌管諸侯及少數民族事務。秦及漢初本名典客﹐西漢沿設,為九卿之一。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鴻臚。成帝時,將典屬國所轄職務併入。屬官有行人、譯官及郡邸長丞等。因所轄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封拜諸侯及少數民族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贊襄禮樂之官,王莽改為典樂。東漢官名稱大鴻臚卿。

引證解釋

官署名。《 周禮》官名有 大行人之職, 秦 及 漢 初稱 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 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稱大鴻臚,主掌接待賓客之事。 東漢 以後,大鴻臚主要職掌為朝祭禮儀之贊導。 北齊 始置 鴻臚寺, 唐 一度改為 司賓寺, 南宋 、 金 、 元 廢, 明 復之, 清 沿置。主官或稱卿,或稱正卿,副職為少卿,屬官因各朝代而異,或有 鳴贊、序班,或置丞、 主簿。《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鴻臚。”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郊廟行禮讚 九賓,鴻聲臚傳之也。”《 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客還, 鴻臚籍衣齎賜物多少以報主客,給過所。”

歷史發展

秦漢時凡諸侯王﹑列侯和各少數族的君長﹐以及外國君主或使臣﹐都被視為皇帝的賓客﹐所以與此有關的事務多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們因有罪而奪爵﹑削地﹐都由大鴻臚經手處置。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弔唁﹐並草制誄策和諡號。臣屬於漢的少數族君長﹐在接受漢的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獻等﹐屬於禮儀方面的事務﹐都由大鴻臚承辦。

郡國派屬吏到京師上計﹐大鴻臚要為他們安排館舍。大鴻臚秩為中二千石﹐有丞。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武帝時改行人為大行。又設郡邸長﹑丞﹐主管各郡在京的邸舍。東漢時只留一大行﹐余皆省去。大行之下有治禮郎四十七人﹐專門管理各項具體的禮儀事務。

魏晉至明﹑清﹐大鴻臚職掌屢有變化。魏晉及北魏﹐大鴻臚在掌一般殿廷禮儀的同時﹐僅負責奪爵削地事務﹐其餘權力分歸尚書省吏部﹑禮部﹑刑部。梁﹑陳稱鴻臚卿﹐改掌贊導一般殿廷禮儀而不負責封爵事務。唐﹑宋鴻臚卿恢復禮賓事務﹐兼主皇室﹑大臣之凶儀。金﹑元不設此官。明代基本恢復梁﹑陳之制﹐鴻臚卿專掌一般殿廷禮儀。清代沿用不改﹐賓客事務則轉歸理藩院管理。

著名的小喬,大喬的父親橋公(即橋玄)的七世祖宗喬仁也曾擔任過此官職.

虛擬人物

大鴻臚大鴻臚

霹靂布袋戲中的人物。身材肥碩的易水樓大總管,名列九大奇人之末-「九層皮」,因失去聖珠之故,個性轉趨汲營於權勢的追求,排場架子十足。

易水樓本以經營殺手仲介為利,卻因涉入武林紛爭,遭惹魔魁揮兵剿滅,大鴻臚因此號召九大奇人對抗魔威;後得六聰天乞資助,東山再起…。

九大奇人中,九層皮失去的是權之聖珠,以至於變成了極端追求權勢的可憐人。

名稱:大鴻臚

其他稱號:九層皮

性別:男

身份:九大奇人排行第九、易水樓總管、樓主

初登場:霹靂烽火錄第10集

退場:霹靂風暴第33集(死於傲笑紅塵),死後人皮被皮鼓師用來制鼓。

根據地:易水樓名人堂、紅磨山

結義:無不愛、雙駝峰、識三世、四寸奇蹟、五通先生、六聰天乞、七海游僧、八趾麒麟

組織門派:易水樓

上司:白雲嬌娘(易水樓主)

部署:中鴻臚、小鴻臚、常默衣、寒鐵衣、華琉衣、焦粕衣、叔夜衣、敬天俠、祝地客、曹仁漢

武學:一振天綱、二振維揚、三振藏形、四振拾芥、九振無畏、鴻臚展翅、橫掃滄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