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隆

大陸隆

大陸隆也稱大陸裙,位於大陸坡和深海平原之間,靠近大陸坡的地方較陡,向深海減緩,平均坡度0.5°~l°,水深1500~5000米,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邊緣和南極洲周圍。在太平洋僅西部邊緣海向陸一側有大陸隆,在太平洋周圍的海溝附近缺失大陸隆。大陸隆上的沉積物主要是來自大陸的粘土及砂礫,厚度約在2 000米以上。

概述

大陸隆位於大陸坡與深海平原之間的、向海緩斜的巨大楔狀沉積體。大陸隆位於大陸坡與深海平原之間的、向海緩斜的巨大楔狀沉積體。

大陸隆 (Dalulong) 介於大陸坡末端與深海平原之間的緩坡地帶。一般始於水深1400—3200米處,止於深海平原邊緣。大陸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大陸隆缺失。與大陸坡相比,其坡度顯著變緩,一般為1/2000左右,較陡地段可達1/100。大陸隆的寬度自0—600公里不等,比大陸坡明顯變寬。大陸隆地帶是深海扇從海底峽谷向外擴展的地帶。主要沉積物是來自陸架和陸坡,由於重力崩塌、滑坡及濁流搬運和堆積而成。
大陸隆位於大陸坡深海平原之間的、向海緩斜的巨大楔狀沉積體。亦稱大陸裙。常由許多海底扇複合、改造而成。大陸隆一辭,是1959年由B.C.希曾等研究北大西洋海底地形時首次提出,並把它作為大陸邊緣的組成單元之一。
大陸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較緩,約在1/50至1/700之間,平均坡度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間。除有樹枝狀海底谷及少數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緩。
大陸隆主要展布於被動大陸邊緣,如: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大部分周緣地帶;沿西太平洋邊緣海盆陸側,如南海海盆的部分邊緣也有分布。活動大陸邊緣,如太平洋周圍的海溝附近,通常缺失陸隆。在有堤壩阻止沉積物向海方搬運的大陸邊緣,陸隆也不甚發育。陸隆寬狹不一,約在一百至幾百公里,寬者達1000公里以上。其總面積約250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球面積4.8%。  

位置形成

堆積很厚的大陸隆堆積很厚的大陸隆

大陸隆通常位於大洋型或過渡型地殼之上,但組成物質主要源自大陸。沉積物厚2公里以上,粒級多屬粘土至細砂,以中粉砂最為典型。沉積物的搬運方式,主要是沿坡而下,另還有沿陸隆而行和垂直下沉。
沉積物沿坡而下的搬運,由重力驅動,以濁流搬運為主,還有滑塌、砂流及碎屑流等。它們的流速較高,可達200厘米/秒,能將源地及沿途的被蝕物質帶到陸隆沉積。濁流沉積物的分選程度中等至差,具有自下向上由粗變細的遞變層理,單層厚度大多為幾十厘米,因濁流反覆活動可形成巨厚的濁流沉積層。
等深線流沿陸隆而行,它與地球自轉有關,由海水溫度、鹽度差異引起,沿海底等深線連續流動。等深線流遇到大陸邊緣或海底高地時,多順地形輪廓線,沿大陸隆流動。如大西洋有密度較大的底水被驅離南極和北極,在科里奧利力影響下分別沿南、北美洲東岸外向低緯區流動。等深線流流速不高,約20厘米/秒,變動幅度不大,主要搬運粉砂和粘土(偶有細砂),使沿坡而下和垂直下沉的物質發生再搬運,並可產生小至流痕大到波長几千米的底形,構成下部陸隆丘陵;甚至通過再沉積作用形成與等深線流平行延伸的巨大沉積脊。等深線流沉積物粒度細,分選好,有明顯紋層,微體生物殘骸和植物碎片較少。
生物源物質和其他細粒碎屑物質自上覆水層緩慢下沉,停積於陸隆表層,為結構均一的沉積。因其為陸源沉積和遠洋沉積的混合,故稱半遠洋沉積。其中陸源沉積有細粒碎屑和生物碎屑,遠洋沉積主要是鈣質微體生物(顆石藻、有孔蟲等)、矽質微體生物(放射蟲、硅藻等)殘骸和大氣塵埃(宇宙塵、火山塵和大陸塵埃)。
現代大陸隆一般沉積速率約可達每千年 4~10厘米。在更新世,沉速至少增加一倍。與陸架沉積物相比,陸隆沉積物富含長石、雲母和泥質,含石英較少。陸隆沉積物在許多方面可與古代復理石沉積相類比。由於陸隆沉積厚度極大,常富含有機質,陸隆沉積體系中的海底扇沉積及與之相連線的海底峽谷沉積可作為烴類遷移通道和儲層,顯示大陸隆具有良好的油氣遠景。

海洋學相關知識(二)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太平洋型岸線
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太平洋兩岸分布
卷碎波
卷吸
化學形態
印度洋中脊
勞埃德船級社
大陸架坡折
衛星遙感觀測
大陸增生
衛星海洋學
大西洋赤道潛流
大西洋型岸線
大西洋型大陸邊緣
南美洲板塊
南海沿岸流
南海暖流
大浪
大洋生物
分潮日
大洋深淵水層生物
大洋深層生物
動力海洋學
南極繞極水團
大洋對流層
南極海隆
大洋化作用
大洋中層生物
大洋上層生物
大波平均
大氣輸送
大氣輸入
大氣海鹽
南極洲板塊
大型底棲生物
大型動物
多金屬結殼
多級閃急蒸餾
多級分離器
多種型大洋
多瓶采水器
多點系泊
多波束測深儀
南極底層水
都卜勒海流計
南方濤動
外濱
外源有機物
外來種群
復食性
複合潮
複合濱線
聲遙感
聲學海洋學
單食性
增生楔
增水
單錨腿
增密
單點系泊
堆積冰
單周期
基線研究
半遠洋沉積
埃克曼輸送
埃克曼螺鏇
埃克曼深度
埃克曼抽吸
動力方法
垂盪
半潛式鑽井裝置
垂向穩定度
坡度流
均勻層
分潮
地質海洋學
分點潮
地理障礙
地方種群
地方種
地幔隆起
半鹹水種
午後效應
地基承載能力
土工試驗
固著生物
固定冰
副輪
北美洲板塊
回步
回歸潮
回聲測距
嗜溫細菌
嗜冷細菌
喜陰浮游生物
喜壓細菌
哈迪浮游生物記錄器
哈浮游生物記錄器
北極水
北方兩洋分布
北太浮游生物網
後濱
同質性
同潮圖
同域分布
同化數
同化效率
北大西洋深層水
葉狀幼體
副熱帶模態水
副標準海水
可捕係數
古鹽度
古生產力
剩餘鹼度
古深度
古海流
分潮時
古地磁地層學
古地中海
化學清除
前濱
化學成岩作用
化學形態模型
化學形態分析
雙高潮
雙擴散
雙周期
雙低潮
叉臂系泊系統
參比物質
參比元素
原存營養鹽
厭氧生活
厭氧帶
厄特沃什效應
大洋拉斑玄武岩
埃克曼層
前進波
化學風化作用
初級生產力
半潮面
可更新資源
化能營養
印度洋板塊
垂直分布
動力定位
加壓艙
天文潮
增殖
減壓艙
大陸邊緣
變溫動物
基床
初級生產量
地縫合線
大眼幼體
大潮
地幔柱
化能自養生物
半日潮
大型浮游生物
多樣性
多態現象
化學海洋學
大陸隆
大陸階地
台灣暖流
古溫度
古海洋學
大西洋中脊
南極繞極流
大洋板塊
大洋區
半島
堡礁
堆積作用
地轉流
地幔對流
圍海工程
圍堰
品系
周轉率
周叢生物
南海縣
大陸漂移
發光細菌
發光生物
反滲透
聲吶
區域海洋學
大陸架
大陸坡
大洋環流
司馬熾
反射波
印度洋
北冰洋
勞亞古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