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盲鰻
英文名:Atlantic Hagfish(大西洋盲鰻)或者Slime Eel(黏液鰻)拉丁文學名:myxine glutinosa
大小:16 – 32英寸(40.64-81.28厘米)
棲息地:全世界,海床上
棲息深度:最深到4,000英尺(1,219米)【/IMGA】
介紹
這種魚和中國人比較熟悉的七鰓鰻是近親,也是沒有頜的原始魚類,與淡水中產卵的七鰓鰻不同之處,是它們完全生活在海洋。
它們是海洋深處的真正怪物,在許多人看來是很噁心的東西,沒有鱗片,皮膚軟軟的,沒有腹鰭和背鰭,在嘴的末端有密集的三角形的牙齒。
它們不僅沒有頜骨,甚至根本沒有硬骨頭,整個骨幹都是軟骨。它們的眼睛進化得很原始,位於皮膚下面,而且幾乎是盲的。
鰓在5到15對之間。
真正使大西洋盲鰻成為恐怖怪物的是它們的進食習性,這種習性是各種盲鰻共通的,盲鰻把自己吸附在經過的魚的軀體上,然後開始往寄主的身體上打洞(多選擇鰓部)並往裡鑽,一旦進入,盲鰻就開始用特化的帶矬的舌頭來吃寄主魚身上的肉,而且是從里往外吃。
一條盲鰻在大魚腹中呆七小時,可吃進比它自身體重大18倍的魚肉。
有人曾在一尾鱈魚的體內找到了123條盲鰻,鱈魚的內臟已被吃光。
盲鰻的內鰓孔與咽直接相連,外鰓孔在離口很遠的後面向外開口(見最上的圖片),使身體前部深入寄主組織而不影響呼吸。
大西洋盲鰻體表有特殊的腺體,能產生厚厚的黏液.事實上,一個成年大西洋盲鰻一次產生的黏液可以裝滿一個奶罐正因為如此,它們在西方得到了黏液鰻的稱呼,當它們的鼻孔塞滿了黏液時,它們甚至真的“打噴嚏”。
大西洋盲鰻的黏液和任何其他生物製造的自然黏液都不同,它們裡面有一些細小纖維,從而使黏液黏度增強而且很難被去掉。
一些海洋生物學家認為大西洋盲鰻就是用這種黏液來保護自己不被捕食者傷害,大西洋盲鰻可以很容易製造一個黏液的繭,如果捕食者同這些黏液接觸過多的話,甚至可能由於鰓被堵塞而窒息。
大西洋盲鰻還能利用從這個黏液繭逃脫的小花招來逃避敵人,它把自己縮成一團,然後突然彈直,把這些黏液甩出去。
這種魚棲息在軟泥豐富的海底,而最深曾在4千英尺的海底發現它們。
它們在軟泥上打一個洞,然後把自己藏進去,只留頭部在外面,等候經過的犧牲品。除了活魚之外,這些惡魔還吃無脊椎動物,並打掃死魚的屍體以及將死未死的魚。
由於在這種深度覓食不易,所以大西洋盲鰻幾乎找到什麼就吃什麼。
大西洋盲鰻和其他類型的盲鰻都屬圓口綱、盲鰻目。它們雌雄同體,在交配時它先充當雄體,一段時間後,又充當雌體。
受精卵不經變態可直接發育成小鰻。
盲鰻綱列表
盲鰻綱在分類上為1目1科6屬 | |
粘盲鰻屬 | 阿氏黏盲鰻 | 比氏黏盲鰻 | 蒲氏粘盲鰻 | 加勒比海黏盲鰻 | 赫氏黏盲鰻 | 中國粘盲鰻 | 紐西蘭粘盲鰻 | 黑粘盲鰻 | 塔斯曼海黏盲鰻 | 弗氏黏盲鰻 | 六鰓粘盲鰻 | 勞拉黏盲鰻 | 長鰭粘盲鰻 | 麥氏黏盲鰻 | 門氏黏盲鰻 | 小黏盲鰻 | 多齒黏盲鰻 | 八鰓粘盲鰻 | 紫粘盲鰻 | 多孔粘盲鰻 | 五鰓粘盲鰻 | 海灣黏盲鰻 | 史氏粘盲鰻 | 太平洋粘盲鰻 | 斯氏黏盲鰻 | 懷氏粘盲鰻 | 楊氏黏盲鰻 |
盲鰻屬 | 安芬盲鰻 | 澳洲盲鰻 | 南非盲鰻 | 圓身盲鰻 | 德布氏盲鰻 | 長背盲鰻 | 費氏盲鰻 | 台灣盲鰻 | 紫盲鰻 | 大西洋盲鰻 | 赫氏盲鰻 | 似赫氏盲鰻 | 白頭盲鰻 | 克氏盲鰻 | 郭氏盲鰻 | 濘盲鰻 | 麥氏盲鰻 | 麥克米倫盲鰻 | 少牙盲鰻 | 佩氏盲鰻 | 羅氏盲鰻 |
線盲鰻屬 | 長體線盲鰻 |
新盲䲁屬 | 新盲䲁 |
副盲鰻屬 | 陳氏副盲鰻 | 費氏副盲鰻 | 紐氏副盲鰻 | 沈氏副盲鰻 | 台灣副盲鰻 | 懷氏副盲鰻 | 楊氏副盲鰻 |
多孔盲鰻屬 | 多孔盲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