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須;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癒合,因此齒列式為10(8-12)+3/2+10(8-12)。鰓囊5對,但每側所有的出鰓囊管(efferent gill pouch ducts)的開口集中於一處,因此外鰓孔只有一對,其中左側鰓孔與咽皮管(pharyngocutaneous duct)開口相癒合。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黏液孔數分別為(26-32)+0+(54-58)+14,總數為80-117。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前腹麵皮褶高於後腹麵皮褶(一般為退化);尾部皮褶低,甚至退化。棲所生態
活動力較弱,主要以死魚或其它無脊椎動物的屍體為食。捕獲時,全身會分泌許多黏液並捲成一團,藉以爭扎以利脫困。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的西南海域。漁業利用
主要為底拖網捕獲。棲息地較深,故較為罕見。盲鰻綱列表
盲鰻綱在分類上為1目1科6屬 | |
粘盲鰻屬 | 阿氏黏盲鰻 | 比氏黏盲鰻 | 蒲氏粘盲鰻 | 加勒比海黏盲鰻 | 赫氏黏盲鰻 | 中國粘盲鰻 | 紐西蘭粘盲鰻 | 黑粘盲鰻 | 塔斯曼海黏盲鰻 | 弗氏黏盲鰻 | 六鰓粘盲鰻 | 勞拉黏盲鰻 | 長鰭粘盲鰻 | 麥氏黏盲鰻 | 門氏黏盲鰻 | 小黏盲鰻 | 多齒黏盲鰻 | 八鰓粘盲鰻 | 紫粘盲鰻 | 多孔粘盲鰻 | 五鰓粘盲鰻 | 海灣黏盲鰻 | 史氏粘盲鰻 | 太平洋粘盲鰻 | 斯氏黏盲鰻 | 懷氏粘盲鰻 | 楊氏黏盲鰻 |
盲鰻屬 | 安芬盲鰻 | 澳洲盲鰻 | 南非盲鰻 | 圓身盲鰻 | 德布氏盲鰻 | 長背盲鰻 | 費氏盲鰻 | 台灣盲鰻 | 紫盲鰻 | 大西洋盲鰻 | 赫氏盲鰻 | 似赫氏盲鰻 | 白頭盲鰻 | 克氏盲鰻 | 郭氏盲鰻 | 濘盲鰻 | 麥氏盲鰻 | 麥克米倫盲鰻 | 少牙盲鰻 | 佩氏盲鰻 | 羅氏盲鰻 |
線盲鰻屬 | 長體線盲鰻 |
新盲䲁屬 | 新盲䲁 |
副盲鰻屬 | 陳氏副盲鰻 | 費氏副盲鰻 | 紐氏副盲鰻 | 沈氏副盲鰻 | 台灣副盲鰻 | 懷氏副盲鰻 | 楊氏副盲鰻 |
多孔盲鰻屬 | 多孔盲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