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語
讀音
DàXíng HuángDì
解釋
大行皇帝:中國封建社會對皇帝死後且諡號未確立之前的稱呼。
詞類
人物稱謂名詞
說明
大行皇帝是中國封建時代,在皇帝去世直至諡號、廟號確立之前,對剛去世的皇帝的敬稱。
“大行”就是永遠離去的意思。
大行皇帝的諡號、廟號一旦確立,就改以諡號或廟號作為正式稱號,不能再稱“大行皇帝”。
出處
最早見於《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相關
1.梓宮:君王的棺槨以梓木製成,因而得名。
2.大行皇后、大行皇太后、大行太皇太后:和大行皇帝相呼應,分別是對死後且諡號未確立之前的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稱呼。
3.嗣皇帝:嗣位的皇帝。
4.大行天皇:日本天皇死後的稱呼。
5.先行殿下:朝鮮半島古代君主死後且諡號、廟號未確立之前的稱呼
前黎皇帝
人物簡介
黎桓(越南語:Lê ),越南前黎朝(Nhà Tiền Lê)開國君主,因即位時的稱號是“大行皇帝”(Đại Hành Hoàng Đế),故後世稱他為黎大行(Lê Đại Hành)。
生平事跡
黎桓的先祖來自廣西桂林陽朔縣,其父黎寞(或黎覓)。
他原任丁朝(Nhà Đinh)軍隊的最高統帥“十道將軍”。
公元979年,因丁朝開國君主丁部領(Đinh Bộ Lĩnh)與其子丁璉同時遭到宮廷侍衛杜釋行刺身亡,繼任君主丁璿年幼無法處理朝政,黎桓趁此跟丁部領遺孀楊雲娥太后私通並逐漸奪權,攝朝政,自任副王。
丁朝舊臣定國公阮匐、外甲丁佃、范盍等人不滿黎桓的逾越行徑而起兵反抗,並發布公告曰: “黎桓將不利於孺子, 吾奉受國厚恩, 若不早圖, 以安社稷, 何面目見先帝(指丁部領)於地下乎?”,結果被掌握朝廷兵力優勢的黎桓一一擊敗並消滅。
公元980年黎桓被朝臣擁立為皇帝,建立前黎朝,稱號“大行皇帝”,尊號“明乾應運神武昇平至仁廣孝皇帝”(Minh Càn Ứng Vận Thần Vũ Thăng Bình Chí Nhân Quảng Hiếu Hoàng đế)。
宋朝聞訊丁朝君主被權臣篡位,起兵南下征討,卻被黎桓大軍擊潰。
之後,黎桓為求宋朝冊封,與宋朝通好。
公元993年,宋朝封其為“交趾郡王”(Giao Chỉ quận vương)。
公元997年,宋朝又加封其為“南平王”(Nam Bình vương),標誌著“黎家政權”得到宋朝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