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網草
大羅網草,禾本科黍屬植物,稈單生或叢生,直立或膝曲,高30-60厘米,稍粗壯,節上密生硬刺毛。植株除小穗外,多少被疣基毛。葉鞘鬆弛,短於或下部的長於節間;分布在產廣東、廣西和台灣等省區。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羅網草
- 別名:網脈稷(禾本科圖說)
- 拉丁學名:Panicum cambogiense
- 界:植物界
- 族:黍族(Trib. Paniceae R. Br)、黍亞族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亞綱:鴨跖草亞綱(Commelinidae)
- 目:禾本目(Poales)曾歸莎草目(Cyperales)
- 亞目:2003年APGII分類法將原來分在在莎草目、鴨跖草目中的部分科合併為禾本目((Poale)
- 科:禾本科(學名:Poaceae)
- 亞科:禾亞科(Agrostidoideae)
- 屬:黍屬(Panicum L.)
- 種:大羅網草
- 命名者及年代:Balansa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單生或叢生,直立或膝曲,高30-60厘米,稍粗壯,節上密生硬刺毛。植株除小穗外,多少被疣基毛。葉鞘鬆弛,短於或下部的長於節間;葉舌極短,頂端被長約1.5毫米的睫毛;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3-10毫米,頂端尖,基部圓形。圓錐花序開展,長15-30厘米,主軸被疣基毛;分枝纖細,有棱槽,粗糙;小穗橢圓形,長2-2.5毫米,綠色或帶紫色,無毛,頂端尖,具柄,第一穎寬卵形,長約為小穗的1/2,頂端尖,基部包卷小穗,具5-7脈,脈間具橫紋;第二穎卵狀橢圓形,與小穗等長,頂端喙尖,具9-11脈,脈間具橫脈,成熟後常先早落;第一外稃與第二穎等長同形,具7-9脈,脈間具橫紋,其內稃透明膜質,長約與外稃相等;第二外稃橢圓形,革質,長1.5-1.8毫米,平滑光亮,頂端鈍;鱗被有多數脈,長約0.26毫米,寬約0.32毫米。染色體2n=18。花果期8-10月。
分布
產廣東、廣西和台灣等省區;生於田間或林緣。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高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高棉。
禾本科·黍族·黍屬的植物
黍屬(Panicum L.),禾本科,約500種廣布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近20種(包括引種的),南北均有分布,其中黍P. miliaceum L. 為我國很早就栽培的糧食,與稻一樣亦有秈、糯品系及許多品種;此外有的種可為牛馬飼料,如引種的大黍P. maximum Jacq.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