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條目
隧道介紹
大禾山隧道位於鷹廈鐵路北段K89+618處,穿越閩贛邊境武夷山分水嶺,全長1459.2米,隧道海拔460米,山峰海拔730米,線路坡度10.6‰上坡,南端有80米長線路在半徑300米的緩和曲線上。
廈門端有斜井一處,拱部留有與斜井相通風洞,均無襯砌,自然通風極為不良,列車排煙較難,隨時間、氣候、風向、行車密度和上下行車而變化,需30~100分鐘。
該工程由中南設計分局(現鐵四院)勘測設計,鐵道兵8505部隊第23支隊施工,1955年5月23日開工,1956年1月24日導坑打通,3月2日鋪軌通過,5月6日竣工。
隧道穿越地層為花崗岩,石質變化較多,節理稀密不一,岩石堅實係數F值在20以下,開挖時常遇到裂隙水。由於施工部隊缺乏經驗,開挖進度每端日進1~2米,這個進度一直維持了兩個月,經領導機關檢查指導和大力發動民眾之後,在施工組織上做了調整,並建立專業導坑組,採取四班製作業,上部開挖改為底部引進,互相聯繫保證協同,加強出碴組織,開展勞動競賽,進度速度加快,新記錄不斷出現。尤其是鐵道兵司令員王震到大禾山工地視察,和指戰員們一起研究改進施工方法,並親自進洞打風槍,給施工部隊極大鼓舞,工效不斷提高,使開挖每端日進平均由1.66米提高到4.9米,創造了兩端合計日進34.05米的記錄,為提前118天打通隧道起了重要促進作用。大禾山隧道的開挖、通風、照明、運輸等全部使用機械,共配有各種機械65台2960馬力,全部機械運轉72378小時,柴油消耗427噸,打炮眼總延長138888米,開鑿石方60610立方米。隧道兩端洞口都在溝谷中,北口路塹長107米,計有土石方12000多立方米,南口路塹長233米,計有土石方31000多立方米。
根據設計檔案,大禾山隧道全部採用次堅石襯砌,襯砌材料拱部用140級混凝土磚,邊牆用毛方石及次毛方石,這些設計屢經改變或修正。施工中由於襯砌地段不能及時決定,拱部全按次堅石襯砌開挖,後襯砌材料拱部改為灌注140級混凝土,邊牆改為漿砌片石。竣工後,次堅石全襯砌長度為824米,堅石不襯砌長度為635.2米,隧道內有避車洞9座,避人洞29座。
大禾山隧道,施工工期349天,平均日成洞4.2米,總計使用勞動力295628工,平均每米成洞203工,開挖167工,襯砌83工,預算投資3483965元,每米平均2388元,實際成本3026250元,每米平均2074元。
大禾山隧道因急於鋪軌通車,洞內沒有全部襯砌,造成嚴重漏水,且曾落石危及行車安全。1968~1969年,南昌鐵路局向塘大修隊施工整修,增加襯砌24處計622.5米,1977年,邵武大修隊進行大修,增設照明三相四線布設隧道右側,距軌面高3.2米,有外接電源和備用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