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大瞿島的植被狀況是有植被面積180公頃,植被復蓋率為77.2%,森林復蓋率為71.2%。其中有針葉林(黑松)145.6公頃;闊葉林16.1公頃;竹林4.1公頃;灌叢3.5公頃;草叢2.7公頃;草木栽培植被8公頃。
大瞿島是洞頭縣重點風景區,不僅有"石佛觀海"、"宋人面壁"、"白象吸水"、"仙童擊鼓"等等眾多的自然景觀;而且有鄭成功教場遺址等人文景觀。
大瞿島山巒巍然,雄立海上,島上林木成蔭蒼蘢蔥翠,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故人稱"東海綠州"。
地理
大瞿島有山地2.32平方公里,灘涂面積0.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65.97公頃;旱耕地13.45公頃;園地0.44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4.26公頃;交通用地1.84公頃;水域面積1.18公頃;未利用土地46.16公頃。典故
傳說觀音大士曾準備將大瞿選作清修的佛地。在大瞿島的東海岸,有一塊約10米高的的礁石於海邊,酷似一尊拱手盤坐於蓮花台上的觀音菩薩像,其面對波濤萬頃的大海,這便是大瞿一景"石佛觀海"。據說是觀音大士離島去普陀時點石成形留作紀念的。 大瞿島南面有一片海岸開闊的石灘,面積10餘畝堆滿各種巨形卵石,並有許多被海浪侵蝕而成的石窟。
大瞿島俗稱“渡居”,因島上聚集的早期居民,大多因生活貧困從大陸渡海 遷移而來,故名。島位洞頭西南側,與縣城北岙鎮相距9公里。面積2.33 km2, 最高點頂台山海拔239.2米。居民約600人,屬洞頭鄉管轄。
景點

歷史
大瞿也是一座深藏歷史激情的島嶼,島上有鄭成功校場遺址。山巔另建一“響雪亭”,為觀海懷古絕佳處。清順治十五年(1658)11月,鄭成功部攻克溫州磐石衛後,在大瞿、大門和小門等島嶼休整操演達7個月之久,次年即率師北進,一度深入長江腹地南京。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水師畫卷之一,大艦小船,柚櫓千帆,載著5萬忠於明王朝的赴難義士,在此誓師北伐。於今洞頭洋的 碧波白浪,仍然激盪著當年南明將士的豪歌,一如響雪亭柱鐫刻的楹聯:“大度若斯,萬頃煙波堆白雪;瞿然若此,四時風浪響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