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頭碼頭

大沙頭碼頭

大沙頭碼頭,這個曾起飛過革命的飛機、擔當廣州水運樞紐角色的地方,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廣州濱水風情特色的旅遊休閒勝地。大沙頭遊船碼頭是廣州最大的珠江游碼頭。地處廣州市最大的濱水休閒廣場――港灣廣場,岸線長450米,擁有12個泊位,能同時停泊12艘珠江游遊船,2011年遊客接待量超過100萬人次,占廣州市珠江游遊客接待量的一半以上。

基本信息

簡介

大沙頭碼頭大沙頭碼頭
大沙頭遊船碼頭於廣州市市中心,東鄰東湖公園和二沙頭省體育集訓中心,西鄰東堤橋海珠橋,隔江與濱江大道相望,交通十分便利。大沙頭客運站由解放初期的40多家私營船務行於1954年3月組成聯營,1956年3月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合併而成。大沙頭客運站曾經是是廣州連線珠江流域沿岸各大、中、小城鎮的水路客運始發點和終點。日最大通過量為4萬人次以上,由於九十年代中後期水路客運受陸路客運飛速發展的影響,大沙頭客運站逐漸取消了各條航線,轉型為以珠江游為主的旅遊碼頭,現在的大沙頭客運站擁有現代、智慧型化的售票大廳、綜合候船大樓、有250個小型車車位及30個大巴車車位的大型停車場、1層商業區、800米長的景觀堤岸及3萬平方米江畔生態公園等配套設施,是目前廣州整體配套設施最完備的珠江游遊客集散中心和最大的珠江游遊船“母港”。

歷史沿革

大沙頭碼頭大沙頭碼頭
航空港聲名顯赫
翻開大沙頭的歷史,首先便發覺如今人煙繁盛的商業旺地,80年前原來是警衛森嚴的航空基地。20世紀20年代初,孫中山政權轄下的航空局便設在大沙頭,革命軍政府製造的第一架戰鬥機“樂士文一號”也是在大沙頭機場首度起飛。

說起大沙頭的老軍用機場,其實是有一段典故。孫中山先生主張“航空救國”,大力發展航空事業,選擇廣州東南部的東山作為航空基地,在此處設立了航空局、飛機場、飛機製造廠和航空學校。後來廣東航空學會、空軍墳場亦位於此,從而使東山成為中國航空事業的重要基地。l920年11月,在趕走桂系軍閥後,孫中山從上海返回廣州,第二次在廣州建立革命軍政府,在大沙頭設立航空局,時有水陸飛機9架。1923年2月,孫中山回廣州就任大元帥,重組革命軍政府。3月,航空局局長楊仙逸著手重建空軍,後將從美洲籌款所購的數架飛機運至大沙頭,並在此建立了飛機場。

“水上的白雲機場”
大沙頭碼頭對於廣州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水上的白雲機場”。從20世紀60年代初大沙頭碼頭開始正式營運,到2000年該客運碼頭宣告內河航運業務暫停,這期間從此處登船遠行的市民不計其數,碼頭連線岸、船的舷梯,更記錄了無數珠三角地區民眾踏入廣州的第一個腳印。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內外交往的增加,上世紀70年代大沙頭迎來首個客運高峰期,成為廣東省內河旅客轉運較集中的站點,共有36條沿海及內河主要航線和150多個沿途站點,溝通了省內水路內河沿線,銜接內河沿岸各縣市。旅客年出口量308萬多人次,平均每天出口約8000人次。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廣州港口各客運站根據客源情況,增加了一批新航線,拓展了客運業務。大沙頭客運站在客源調查中發現職工集體旅遊增多的新情況,及時與航方合作開辦旅遊航線業務,開闢了廣州至清遠飛霞、惠州湯泉、肇慶、桂林、封開、蛇口、珠海石景山等旅遊航線;對一些客源充沛而運力不足的航線與航方合作,進行調劑運力和加班航行。1983年,該客運站經營客運航線32條,直達航線29條,每日發出“紅星”客運班船45艘次,旅客年通過量680萬人次,日平均1.86萬人次。春節客運高峰期間,日最大通過量為4萬人次以上,達到該碼頭歷史上第二個客運高峰期。如此的盛世,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才逐漸削弱,大沙頭碼頭的輝煌和式微,同時也記錄著廣東省內河航運在建國後的興衰榮辱。

發展現狀

廣州最大的珠江游碼頭
如今的大沙頭遊船碼頭位於珠江廣州河段的黃金水域,東接海印大橋,西臨江灣大橋,地處廣州市最大的濱水休閒廣場――港灣廣場,岸線長450米,擁有12個泊位,能同時停泊12艘珠江游遊船,2011年遊客接待量超過100萬人次,占廣州市珠江游遊客接待量的一半以上。碼頭擁有現代、智慧型的售票大廳、綜合候船大樓、有250個車位的大型停車場、1層商業區、800米長的景觀堤岸及3萬平方米江畔生態公園等配套設施,是目前廣州整體配套設施最完備的珠江游遊客集散中心和最大的珠江游遊船"母港",碼頭在建工程完工後將是廣州市集旅遊、娛樂、購物、餐飲於一體的最具特色的全開放式的濱江休閒勝地,堪稱廣州"外灘"。

捷運上蓋的港澳直通車車站
廣州至港澳首個直通車站昨天在大沙頭碼頭正式啟用,從而宣告廣州沒有專門的港澳直通車站歷史結束,也使廣大民眾港澳出行又有了一個方便的乘車地點。由於坐大巴去香港票價比坐火車便宜,而且該車站位於老城區內,所以開業首日已經吸引了大批街坊光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