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頭

大沙頭

大沙鄂爾多斯風景道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地處蒙陝寧三省交界,是著名的毛烏素沙漠源頭,由內蒙古興宇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景區是以沙漠溫泉為主體,以民俗風情文化為依託,以沙漠生態農牧業觀光為載體打造的集沙海娛樂、休閒度假、商務會議、生態旅遊於一體的西部沙漠運動大本營。配套特色民族商業、美食文化街,蒙醫理療、洗浴娛樂的五星級沙漠溫泉酒店;擁有生態農牧業、種養殖採摘園;沙漠競技、沙漠探險、沙漠狂野、沙漠野營等20多項沙漠休閒娛樂項目;沙漠溫泉養生莊園、沙漠生態莊園等特色高端休閒區;篝火晚會,馬術表演,成吉思汗神駿、八驃黃馬祭拜,文藝演出等豐富而極具鄉土特色的文化活動,是鄂托克前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經典景區,也是鄂爾多斯旅遊形象的重要名片之一。另外還有廣州大沙頭。

基本信息

鄂爾多斯大沙頭的傳說

大沙頭位於敖勒召其鎮,敖勒召其是蒙古語,有收穫、祥瑞、富饒之意,在很久以前,這裡草長鶯飛、
大沙頭大沙頭
牛羊肥美,人們過著悠然自得的放牧生活,遼闊的疆域矯健的馬匹;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麗;搖曳的蘆葦飛翔的天鵝;肥大的羊群樸實的牧民;原始的狀態在這裡延續,純潔的心田在這裡繁衍。可是好景不長,忽然有一天可怕的瘟疫在這裡肆意的蔓延開來,牛羊馬群死傷嚴重,當地牧民更是深受其害,一夜之間牧野變得死一般的寂靜。
青海塔爾寺的活佛知道了這裡的災情,派遣寺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到此地救苦救難,喇嘛騎著寺里的一匹神駿、並且帶著一匹神駿馱著救援藥品趕往此地普度眾生,這兩匹神駿日行千里,連夜馬不停蹄的趕到敖勒召其鎮,最終兩匹神駿不堪疲憊、勞累致死,喇嘛將其埋葬在此地。在喇嘛的拯救下,村莊又恢復了往日的祥和。當地的牧民請求喇嘛留下,並為其建了一座神廟供村民們上香祈福。
當地首領的女兒心地善良、濟寒賑貧,經常到廟裡為當地村民祈福。有一天她去祭拜時遇到了一表人才的喇嘛,兩人一見鍾情、陷入愛河、無法自拔。人神相戀,觸犯天條,天神大怒,颳起了龍捲風,用沙子將二人和神廟一起埋沒,此後沙子越積越高,從此形成了這片沙漠,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大沙頭。

鄂爾多斯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鄂托克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交界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著河套人發源地、中國鄂爾多斯文化之鄉、中國馬文化保護基地、中國鄂爾多斯婚禮文化傳承基地和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等美譽。堪稱民族奇葩、草原瑰寶、休閒勝地、度假天堂。東、北與烏審旗、鄂托克旗相連,南與陝西省定邊、靖邊縣接壤,西與寧夏鹽池、靈武、陶樂縣毗鄰。
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拖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大沙頭村,是按照國家5A級標準進行規劃建設的。處於蒙、陝、寧三省交界處,是著名的毛烏素沙漠的北部源頭,毛烏素沙漠由此向南綿延數百公里就進入陝西省境內。大沙頭海拔1500米,群峰聳立、主峰突兀,高度可達50米,四周古樹環繞,附近有人工鑿就的水庫和草原,再加上綺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古老而濃郁的民族風情,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更顯其奇特的大漠景觀。
關於其來源,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相傳,13世紀初,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路經此地時,被這裡的千頃碧野、萬頃森林和悠然自得的牛馬羊群所感染而駐足。忽然,他的寶騎一聲長嘶、翻蹄亮掌,向南飛馳數百公里,成吉思汗回首北望,只見一道霞光從現在的大沙頭直衝九霄。從此,成吉思汗寶馬所踏之處,變形成了毛烏素沙漠,而沙漠雄關大沙頭則因霞光沖天而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旅遊區是以沙漠溫泉為主體,以民俗風情文化為依託,以沙漠生態農牧業觀光為載體打造的集沙海娛樂、休閒度假、商務會議、文化體驗、農業採摘、生態旅遊於一體的西部沙漠運動大本營。景區配套特色民族商業、美食文化街,蒙醫理療、洗浴娛樂的五星級沙漠溫泉酒店;擁有生態農牧業、種養殖採摘園;沙漠競技、沙漠探險、沙漠狂野、沙漠野營等20多項沙漠休閒娛樂項目;沙漠溫泉養生莊園、沙漠生態莊園等特色高端休閒區;篝火晚會,馬術表演,成吉思汗神駿、八驃黃馬祭拜,文藝演出等豐富而極具鄉土特色的文化活動,是鄂托克前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經典景區,也是鄂爾多斯旅遊形象的重要名片之一。

鄂爾多斯大沙頭經歷

2007年,在此成功舉辦了首屆大沙頭沙漠賽車節,吸引遊客達2萬人次,並被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命名為“沙漠車基地”,並與東勝區聯合舉辦全國一流的穿越本色鄂爾多斯汽車邀請賽,真正將大沙頭打造成為鄂爾多斯市賽車運動基地、中國沙漠賽車基地。2008年8月25日至28日,鄂前旗與東勝區聯合舉辦了穿越本色鄂爾多斯汽車邀請賽,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天然資源,2005年敖鎮人民政府引資進行了初步開發,為了深度開發,2008年11份,鄂前旗人民政府與內蒙古興宇旅遊文化投資公司簽訂開發協定,編制了景區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規劃,並於2009年9月景區重要項目動工建設。
2011年1月份,10省區市300多名攝影家聚焦鄂托克前旗。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攝影創作基地、中國西部攝影家創作基地、中國內蒙古攝影發祥地在大沙頭拉開揭牌和開機儀式,並在大沙頭旅遊區舉行了為期三天的採風攝影活動。
2012年5月1日,“舞動大沙頭·暢遊無極限”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五一開園迎賓。期間,舉辦了騎馬、摔跤、射箭、文藝演出等一系列活動。
2012年8月13日,第十屆中國銀川國際汽車機車旅遊節暨鄂爾多斯大沙頭首屆汽摩節啟動儀式在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舉行8月14日,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2年8月30日,國際戶外馬拉松腳踏車賽在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舉辦。
2012年9月9日---10日,“穿越風景道·圓夢鄂前旗”鄂爾多斯風景道旅遊文化節啟動儀式暨大型演唱會在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舉行。主要活動內容有:啟動儀式及大賽、大型文藝晚會,穿越鄂爾多斯風景道特色旅遊景點巡遊、風光攝影、鄂爾多斯風景道自駕游發車儀式等。
2012年10月1日—2日,鄂爾多斯風景道大沙頭第二屆“沙海月圓”中秋國慶書畫旅遊文化節,再次拉開帷幕。此次活動邀請了國內著名書畫家劉澤、馬炳芝等前來鄂爾多斯風景道採風獻藝。
2012年12月23日,中國—鄂爾多斯旅遊風景道—各景點原創音樂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旅遊區的旅遊產品有沙漠運動、沙漠溫泉、拓展訓練、汽車摩托越野活動、商業一條街、豪華賓館、大型娛樂場所、大型民族歌舞演藝中心等。
蒙古文化包括:蒙古歌舞文化、蒙古民俗文化、蒙古祭祀文化、蒙古建築文化、蒙醫文化、蒙古馬文化等。

鄂爾多斯大沙頭項目

旅遊區已擁有五大俱樂部,即沙漠之洲俱樂部、沙漠越野車俱樂部、沙漠機車俱樂部、狂野俱樂部、馬文華俱樂部,在那裡可以體會沙漠KTV,享受沙漠酒吧,野外燒烤、火鍋,觀看演出、馬術,並有專用的沙漠露營帳篷,讓你在沙漠裡過夜度過美麗而與眾不同的夜晚。
旅遊區以獨特的自然風光,怡人的景觀,多變的空間,優美的環境,以及獨特的文化特色深深地吸引著遊客。再加上毛烏素諸多的傳說,給這片神奇的沙漠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具有神秘感和挑戰性,使得來到這裡的人們不僅能親眼見證她的美麗與純潔,而且能感受“西部沙漠運動大本營”的特色,體驗成吉思汗征戰歷史的主線,享受沙漠運動的快樂。
另外,大沙頭旅遊景區位於鄂前旗敖鎮西南2公里處。處於正在規劃實施的鄂爾多斯風景道主幹道上,景區與主幹道相距不到500米,大沙頭景點依託毛烏素沙漠大背景,於平地聳立而起的大面積大型沙丘,使之成為鄂前旗著名的標誌性景觀。
風景道主要是依託X627線(銀川――敖鎮)和S216線(敖鎮――靖邊)等道路把沿途的比較分散且不同特色的景觀進行有機地串連起來。該風景道從銀川進入,經鄂前旗上海廟工業園區、大汗行宮、鄂爾多斯文化旅遊村、三段地工委敖鎮大沙頭、榆樹壕、城川民院、鄂爾多斯沙漠大峽谷等10個節點,全長210餘公里,是一條適宜於自駕車或自助旅遊的景觀道。

鄂爾多斯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所處位置

距旗中心2公里、距長途汽車站2.5公里烏海-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G6京藏高速和G20青銀高速(337公里)銀川(河東國際機場)-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G20青銀高速(185公里)榆林-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G65包茂高速和G20青銀高速(311公里)陝西省西安市-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G65包茂高速和G20青銀高速(632公里)鄂爾多斯市-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
G65包茂高速和G20青銀高速(632公里)

廣州大沙頭

大沙頭可以指大沙頭飛機場,也可以指大沙頭路、大沙頭二路、大沙頭二馬路、大沙頭三馬路、東華南路、東鐵橋二馬路。大沙頭四馬路。也可指大沙頭站。

廣州大沙頭地理位置

位置: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是一條呈東西走向的道路。車輛通行方向為由東往西單向行駛。東起東湖路
西至大沙頭二馬路,因這一帶清代為大沙頭島而命名。
©2014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
大沙頭
附近主要建築:大沙頭國小、大沙頭遊船碼頭、大沙頭

廣州大沙頭機場

當時,大沙頭飛機場分水上飛機場和陸上飛機場。大沙頭機場位於中國廣州市現在的大沙頭三、四馬路一帶。機場建於1917年7月,當時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護法政府,在大沙頭建設機場,主要用於飛行訓練。1923年,孫中山在機場附近興建了廣東飛機製造廠,自行研製飛機。同年7月,首架飛機“樂士文一號”在大沙頭機場成功試飛。水上飛機場即大沙頭南岸對開江面,停泊在碼頭的水上飛機可由碼頭開到江面,在水上滑行起飛。陸上飛機場則是一條東西向的跑道,在大沙頭島中間,與今天的大沙頭三馬路、四馬路成直角相交。
據介紹,當時大沙頭機場一帶防衛嚴密,機場四周遍插紅旗,水上以水火罐為界,陸上則以紅旗為界,除大本營及航空局派出的艦艇及人員外,其他任何人和船隻均不得進入界內。如有擅自闖入者,駐軍可以開火迎擊。
廣州大沙頭故事
1923年,孫中山任命華僑飛行家和飛機製造師、被譽為“中國空軍之父”的楊仙逸為中華民國大元帥府航空局局長兼廣東飛機製造廠廠長。
當時,楊仙逸身邊既無圖紙,也缺少製造飛機的專業人才。楊仙逸回到航空局,著手設計圖紙,他要用中國人的圖紙及中國的設備和材料,製造出真正中國化的第一架飛機。
一天,楊仙逸在家修改圖紙累了,正靠牆休息,孫中山和宋慶齡前來看望他,孫中山說:“仙逸君,航空局製造飛機所需經費,我已經囑咐財政部接濟,以利進行。製造飛機雖至關重要,但仙逸君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才對啊。”
就這樣,大沙頭“紅樓”成為孫中山大元帥府第一個飛機製造廠。楊仙逸及其同伴們利用征戰空襲,經過近3個月不捨晝夜的艱苦探索和辛勤勞作,“樂士文”第1號飛機製造完成,這是我國第一架軍用飛機。該機為雙翼、雙座軍用偵察、教練機,裝有1台美國寇蒂斯公司生產的OX-5型8氣缸活塞式螺鏇槳發動機。飛機翼展10.16米,機長6.40米,總質量為730千克,最大時速為120千米,乘員人數2人,可攜帶4枚25千克的炸彈。
宋慶齡
飛機試飛第一女性
l923年8月,“樂士文一號”在大沙頭機場首度起飛。孫中山及夫人宋慶齡參加了試飛典禮。當孫中山先生環顧左右,問誰願意隨機試飛時,孫夫人宋慶齡出人意料地應聲而出。飛行員黃光銳力勸宋慶齡不要冒險。“我相信我們飛機製造廠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宋慶齡說,“我很榮幸能成為第一個參加飛機試飛的中國婦女。”這位畢生憂國憂民的偉大女性,戴上飛行帽和眼鏡,登上了飛機。
飛機穩穩地滑上跑道,轉眼升上了天空,在廣州市上空飛行了兩圈後,徐徐降落在大沙頭機場,全場掌聲雷動。
為了表達對宋慶齡的敬意,楊仙逸等人當場聯名向孫中山提出請求,要求以宋慶齡在美國讀書時用過的英文名字譯音來命名這架飛機(宋慶齡上國小時有個英文名字叫ROSAMONDE,中文譯為樂士文,意思是“玫瑰世界”、“美好前程”)。
“樂士文一號”就這樣非同凡響地誕生了。之後,孫中山與宋慶齡在飛機前合影留念,並親自題寫了“航空救國”四字以資鼓勵。
當時,英國外交部代表詹姆士德芮肯之子PaulDraken也是“樂士文一號”的首批乘客之一,他在日記《第一次飛行》中詳細地寫下了當時的情形:
“我們自機場起飛到達廣州市的上空,華南夏季的潮濕悶熱在空中頓時變得清涼舒爽。我探頭往下看,底下的建築物變得好小,連廣闊的珠江也都變成如同一條緞帶,江面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船隻停泊,一艘中國的小炮艇緩緩地往下遊行駛;當飛機轉向一定角度時,陽光就會在水面泛出耀眼的光芒,令人睜不開眼睛。”
“樂士文一號”試飛後,交航空隊使用,曾參加攻擊惠州陳炯明部的戰鬥。
同年10月底,陳炯明派奸細深夜潛入大沙頭飛機庫縱火,“樂士文一號”和一部分飛機器材同遭焚毀。在北京的中國航空博物館裡,仍然可以見到它的複製品。
“廣州號”
中國第一次長途飛行
碩大的紅樓紀念碑矗立在路邊,路人行色匆匆,或許因為是太過熟悉的地方,反而被人忽視了它的過往和將來。
紀念碑的碑身已經斑駁,專門用於塗抹“牛皮癬”的顏料已經把碑身的側面、背面刷出了幾大片白色,黑色油筆塗寫的電話號碼還依然隱約。
來來往往的人們,似乎沒有幾個人知道大沙頭機場,當然,更不會知道銘刻在歷史上的一項中國航空史的紀錄——中國近代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長途飛行,便是從大沙頭機場起飛的。
1928年,國民政府航空處向美國瑞安飛機公司購入當時較有名的瑞安B-5型“四輪馬車”(Brougham)5座單翼飛機水陸型各一架。當年夏天,飛機運達廣州裝配,陸上型命名為“廣州”號,水上型命名為“珠江”號。
經訓練後,決定籌措長途飛行創舉。
首航機“廣州”號由張惠長為機長,與第二隊隊長楊官宇、航校教育長黃毓沛、隨機機械師楊標組成機組。1928年11月11日8時15分,“廣州”號在廣州大沙頭機場起飛。到機場歡送的有廣東軍政要員、中外各界代表、以及航空處、航空學校、飛機修理廠等共數百人。場面極為隆重。
當天,“廣州號”飛行目的地為漢口。由於中途遇到了惡劣氣候,直到14時30分才降落武昌附近的南湖機場。
11月15日9時50分,“廣州”號從漢口直飛南京。13時30分降落南京明故宮機場,受到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司令馮玉祥將軍和從廣州專程趕到的李濟深,以及孫科、吳鐵城、何應欽等當時南京政府軍政界頭面人物及各界代表數百人的熱烈歡迎。
11月19日,“廣州”號離開南京飛往北平。抵達時曾在北平上空繞城飛行四圈,然後安全降落。機組成員在北平受到熱烈歡迎,並遊覽多日。
11月26日,“廣州”號飛離北平。當天下午降落奉天(現瀋陽)。當時,奉系統治東北,仍沿用北洋時代的舊國旗五色旗,而“廣州”號的機翼、垂尾均塗有國民黨的飛機標誌,東北當局能否接受,尚無把握,沒料到竟受到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航空界人士及當地政府官員的熱烈歡迎。事隔不久,東北宣布易幟。
12月1日,“廣州”號飛離奉天,於15時21分到達天津,降落東局子機場,受到傅作義將軍為首的各界及天津兩廣同鄉會的盛大歡迎。
12月4日,“廣州”號離開天津飛抵上海。12月17日9時,“廣州”號攜帶紀念長途飛行郵件回航廣州,途中因天氣不佳,便在南昌降落停留一宿。次日9時離南昌飛回廣州。14時安全降落大沙頭機場,所攜帶的郵件均蓋有12月18日14時的郵戳。
這次長途飛行全程約5890千米,空中分段飛行的時間總計為49小時,在那個時代,這無疑是一樁了不起的創舉。
大沙頭從當年荒涼開闊的航空港變成萬人登入的大碼頭,又從萬人登入的大碼頭變成極具地方特色的商業重地,每一次變化都是大刀闊斧而又處在風口浪尖上。
沿著昔日軍用機場的框架和脈絡——南北走向的大沙頭三馬路往前走,這裡在上世紀20年代就是機場跑道,直到軍用機場遷徙沒落之後,才變成菜地,新中國成立之後又變為碾米廠以及倉庫的用地。
往江灣橋方向走去,規劃中的港灣廣場正在轟隆隆地施工。不久之後,一群標誌性的、現代化的建築將在這裡崛起。
也許在今天許多廣州人的眼中,輝煌一時的大沙頭機場,不過是歷史前進腳步的一個淺淺腳印,歷史教科書里的幾行隔膜而生疏的文字。幾十年的重量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的,並不僅僅是沿江路421號的命運。隱藏在繁華都市的歷史廢墟,何止一個“紅樓”紀念碑……
百年回眸
1、民國9年(1920年)
3月義大利8架飛機訪問廣州。離開廣州時,1架飛機低空向市民告別,觸樹墜毀,飛行員受輕傷。
11月29日,孫中山回廣州重建護法軍政府。是月航空局在廣州大沙頭成立,直轄2個飛機隊。朱卓文為航空局局長。
2、民國10年(1921年)
4月中國第一套航空郵票正式發行。
民國11年(1922年)
3月31日中國民航飛機首次發生飛行事故,14人遇難。
12月廣東護法軍政府在廣州大沙頭設立廣州飛機製造工廠。至1936年日軍入侵廣州前夕,共修造飛機60多架。
3、民國12年(1923年)
3月1日孫中山從上海返回廣州後組成政府,稱大元帥府,任命楊仙逸為大元帥府航空局局長兼廣州飛機製造廠廠長。
7月廣州飛機製造廠製成的1架小型雙翼、雙座軍用偵察教練機在廣州大沙頭機場舉行命名典禮。孫中山當即為該機命名“樂士文一號”。
9月20日楊仙逸奉命東征惠州,在博羅梅湖白沙灘改裝水雷作為重型炸彈使用,不慎爆炸,以身殉難,百餘人罹難。後經國民政府批准,每年9月20日為“航空紀念日”。
10月廣州大沙頭飛機場倉庫被陳炯明派奸細縱火,“樂士文一號”等一批飛機和器材被焚毀,飛機修理廠遷至東山皮革製造廠(今廣東省委大院)。
4、民國13年(1924年)
3月1日張學良親自駕機進行奉天(瀋陽)至營口間郵件運輸試航,首開東北民用航線。
7月1日廣東軍事飛機學校在廣州成立,校址設在廣州東山區皮革製造廠舊址,後遷至大沙頭,1933年夏遷至白雲機場。

廣州大沙頭火車站歷史

大沙頭火車站,舊稱廣九車站,原址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白雲路南端,是原廣九鐵路華段的終點站,始建於1911年,歷史上曾以廣州東站、廣州站為名,曾經是廣州市內規模最大的鐵路客運站。廣州新客站在1974年啟用後,大沙頭火車站一度改為客技站使用,至1985年被拆除。
晚清時期
19世紀末,香港已成英國的殖民地,港英政府開始向清政府提出九龍—廣州的鐵路修築計畫,以方便英國將貨物和人員快速運往內地市場。宣統三年(1911年),廣州第二條鐵路——廣九鐵路全線建成通車,並在大沙頭設站,因是廣九鐵路的起點站,故名為廣九車站,又稱大沙頭火車站,採用西方近代建築風格。當時的廣州建成區包括了廣州城、東關、南關、西關及河南五大片區。大沙頭(島)位於廣州的東南角,即東關以東的山體(今東山一帶)南麓。廣九車站則選址在大沙頭島西側對岸,即築橫沙南側,成為了當時廣州城東南方的城界標誌建築]
民國時期
1922年3月21日,廣東革命軍總參謀長鄧鏗將軍乘坐火車從香港返回廣州,在到達廣九車站準備離開時,被兩名兇徒殺害。同年夏季某天,孫中山來到了廣九站,乘火車趕到50公里外的石龍坐鎮指揮圍剿陳炯明的戰鬥[2]。
1924年,大沙頭火車站前新建的馬路(今白雲路)
1940年代的廣州大沙頭車站站前廣場建成。
1937年8月,國民政府為連通廣九、粵漢兩路,利用原設計修築黃埔支線的一段路基,修建粵漢鐵路西聯站至廣九鐵路石牌站的一段鐵路,稱為“廣北聯絡線”。1940年,侵華日軍為擴建天河機場,將廣九鐵路東山(梅花村)至石牌間3公里線路拆除,改由東山向東北方經沙河連線石牌站,在與廣北聯絡線接軌處設天河站(今廣州東站)。抗日戰爭結束後,廣九鐵路局撤銷,廣九鐵路華段劃歸粵漢區鐵路管理局管理。至1947年修築了一條由廣北聯絡線雲麓至廣九鐵路永村的聯絡線,兩端設雲麓、永村線路所,稱為“雲永聯絡線”。至1940年代末,該時期的廣州雖然已經向南發展到今瀝滘村所在地,但其他方向基本沒有延伸。大沙頭火車站從城市東南角轉變為東部標誌物,漸漸被城市包圍。由於火車站仍處於城市邊緣地帶,對市內交通沒有太大影響;而且臨近城市中心區,故其有日益壯大之勢。而車站站前的白雲路全長0.5公里,由於地處火車站門前,在1949年前一直是廣州市最寬的馬路,且為首次嘗試中間設綠化帶的複式馬路,當時成為模範馬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之後,廣州地區鐵路運量逐年增大,1951年,廣州東站更名為廣州站,確定為廣州地區的鐵路客運專用,但廣州民眾通常仍然慣稱“東站”。
1957年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合併為京廣鐵路,以及1960年廣州西南大橋(後更名珠江大橋)建成,廣三鐵路與京廣、廣深兩路接軌,廣州站客流量越來越多。1950年代,為配合廣州建設成為“東方巴黎”的構想,廣州新客站(今廣州站)的建設規劃被提上日程。1958年,選址流花橋的廣州新客站動工;1962年6月,由於當時中國大陸正值經濟困難時期,而國民黨也利用這個機會派特務到廣州散布謠言、煽動民眾,引起了1962年廣東各地“逃港潮”,甚至謠傳“英女王生日,六一大放(入境)三天”、“邊境開放三天,不用通行證可以去香港”,結果在當年6月1日,一千多人沖入火車站,等候購買往平山、深圳的火車票,晚上增至兩千餘人,稱“廣州站事件”。1972年廣州新客站復工;1974年4月12日,新廣州站建成啟用,廣州鐵路樞紐布局也相應作出調整。廣州新客站正式命名為廣州站,位於大沙頭的原廣州站恢復名為廣州東站(非此時的廣州東站),。1984年9月,位於廣州站西北的廣州客車技術作業整備站(廣州客技站)竣工投產,同時原廣州東站客技整備所停用,永村至廣州東站間線路全部封閉。。1984年11月,大沙頭原廣州東客技站至天河一段原廣九鐵路被拆除,雲永聯絡線隨之撤銷。這段線路上的東華東路、署前路、達道路、梅花村、東風東路等8處市區內的繁忙平交道口同時拆除,改善了市區交通,如今成為了內環路的一部分。而大沙頭火車站也成為了一個“遺留”的車站,再也沒有鐵路連線,於1985年初被清拆。此地權仍屬廣州鐵路局(今廣州鐵路集團),在1997年,大沙頭火車站原址上建成了三棟高層廣鐵集團鐵路宿舍住宅樓,和一棟廣東省交通廳辦公樓(廣東交通大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