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杜鵑
大武杜鵑是杜鵑花科內杜鵑屬中的物種之一,常綠灌木, 高1.5—4米,稀達6米;分枝多,纖細,幼枝疏被棕褐色柔毛,後近於無毛。分布於台灣西南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武杜鵑
-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tashiro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亞綱:五椏果亞綱(steridae)
- 目:杜鵑花目 Ericales
- 科:杜鵑花科 Ericaceae
- 屬:杜鵑屬
- 種:大武杜鵑
- 命名者及年代:Maxim.
- 分布區域:台灣
種名
種中文名:大武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tashiroi Maxim.
種別名:塔西洛杜鵑(中國植物學會雜誌)
國內分布:產我國台灣西南部(大武山有記錄)。生於海拔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林緣。
國外分布:日本南部的九州至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海 拔:500
命名來源:(台灣植物志)【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ser 3 1: 164. 1887】
中國植物志:57(2):435
組中文名:假映山紅組
組拉丁名:Sect.Tsusiopsks Sleumer
亞屬中文名:映山紅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Tsutsusi (G.Don) Pojarkova
屬中文: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 高1.5—4米,稀達6米;分枝多,纖細,幼枝疏被棕褐色柔毛,後近於無毛。葉革質,2—3枚輪生枝端,橢圓狀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2—6.4厘米,寬1—3.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初時兩面被扁平灰褐色毛,不久上面無毛,亮綠色,有皺紋,中脈在上面F凹,下面除凸起的中脈被毛外,其餘無毛; 葉柄長 3—6毫米,密被貼伏的扁平棕褐色毛。花芽卵球形,鱗片闊卵狀圓形,先端微具尖頭,沿中脈或向頂端具糙伏毛,其餘無毛。傘形花序具花1—5朵;花梗長6—11毫米,密被扁平亮灰褐色柔毛;花萼具5小齒,被棕褐色柔毛;花冠淡玫瑰紫色,鍾狀漏斗形,長和寬均為2.5—3.5厘米,裂片5,開展,長圓形或頂端有凹缺,具深紫色斑點, 比花冠管短,無毛:雄蕊10,稀12,不等長,與花冠近於等長,花絲無毛; 子房卵球形, 長3毫米, 密被亮灰褐色貼伏柔毛, 花柱向先端變粗,無毛。蒴果狹卵球形,長9—13毫米,密被扁平棕褐色毛。
產地分布:
產我國台灣西南部(大武山有記錄)。生於海拔500米的常綠闊葉林林緣。日本南部的九州至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參考文獻:
Rhododendron tashkoi Maxim. In Bull. Acad.Sci. St Pstersb. Ser.3, 31:164. (in Md.Biol. 12:489.) 1887;Hemsl.In Journ.Linn.Soc. Bot. 26:31. 1889; Wils: in Journ. Am. Arb. 6:171. 1925;Rehd.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123. 1930;Fang in Joum. Bot.Soc.China 2(2):607. 1935;Kanehira,Form. Trees rev.Ed.551.P1.509. 1936;台灣植物志4:3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