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五加
所屬卷:Diplopanax Hand. - Mazz.
所屬科:Araliaceae
中文名:大果五加
其它中文名:雙參、山枇把樹(廣西大苗山)、馬蹄參。
文獻來源: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 (1933); Chun(1940)*; Li(1942)*.
拉丁名:DiplopanaxstachyanthusHand.-Mazz
別名:馬蹄參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目:傘形目Umbelliflorae
科:五加科Araliaceae
屬:馬蹄參屬Diplopanax
保護等級:Ⅱ
描述欄位
大喬木,高10-25米;樹皮灰褐色,厚達1.5厘米;小枝粗壯,黃褐色至綠褐色,有明顯的葉痕。單葉全緣,革質,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6厘米,寬3-7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兩面光滑無毛;側脈6-11對,稍明顯,網脈不顯;葉柄粗壯,稍扁,無毛,長2—6厘米。圓錐花序單生於枝頂,上部的花排成總狀花序式,無花梗,下部的花排列成傘形花序式,花具短梗,整個花序密被淡黃色或灰白色絨毛,後變無毛。總花梗粗壯,有條紋;苞片闊卵形,早落。花淡黃色,花萼下面有關節,萼管長3—4毫米,上寬下窄,密被短柔毛,邊緣5齒裂,齒呈三角形,鈍頭;花瓣5,鑷合狀排列,卵形,長約3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雄蕊10,其中5個不發育,花絲較花瓣短,花葯圓形至長圓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圓錐形。果大,為1木質乾果,卵圓形至長圓形,長4.5厘米,寬3.5厘米,光滑無毛。內有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東南部(西疇、屏邊),生於海拔1300—1700米潮濕亞熱帶常綠苔蘚林中,為上層優勢樹種之一。亦分布於貴州、廣西。越南北部也有。
科研價值
大果五加為孑遺植物,是主產我國的單種屬,該屬原隸屬五加科。但果實大型,外果皮堅硬,1室,僅1粒種子,胚彎曲
等特徵與五加科不同,而與山茱萸科中的單室茱萸屬Mastixia或隱核茱萸屬Tectocarya.較為接近或相似,故有學者將它歸人山茱萸科。因此,大果五加對研究五加科、山茱萸科的系統發育和古地理、古氣候都具有科學價值。
現狀及保護
植物現狀:漸危種。本種又名馬蹄參,系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的上層樹種,由於原生植被已遭破壞,大果五加也在逐漸減少。
保護措施:分布區內一些地方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本種的保護、研究與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