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遺址陳列館

大明宮遺址陳列館

大明宮遺址陳列館是建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宮遺址內的一座遺址博物館,其前身為1979年9月開始籌備、1981年8月正式建立的大明宮遺址保管所,館址先設於大明宮麟德殿遺址,後遷至大明宮含元殿遺址。 2003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國三方合作保護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復原保護工程竣工,2004年3月日本國政府無償援助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展館、窯址保護廳及環境整治項目竣工,所址隨即遷移,2004年5月含元殿遺址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現藏有各類文物139件。包括大明宮歷年來出土的大量金銀器、銅鐵器、佛造像、善業泥等。出土最多的是磚瓦類建築構件,其中不乏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紀念磚、刻線石、石雕等。

歷史回顧

大明宮始建於貞觀八年(634年),是唐代皇帝的主要朝寢之所,是唐王朝的統治中心和國家象徵。大明宮遺址面積約3.2平方公里,經考古調查,遺址仍保存較為完整,範圍清楚,遺物埋藏豐富。宮城、宮門、夾城、苑城、宮牆,以及宮牆門、殿堂、房舍、台閣、廊、道路、池、渠、井等建築遺蹟,分布密集,至今有數處大型夯土基台矗立在地面上。其中含元殿是大明宮南起第一座正殿,其主要功用是舉行元日、冬至的大朝會,現遺址高出地面十餘米。麟德殿是大明宮內一座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殿宇,主要用於皇帝舉行宮廷宴會、觀看樂舞表演、會見來使、設道場等。

遺址保護

1957年3月,大明宮遺址被列為陝西省第二批名勝古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5年起國家文物局撥出專項資金對麟德殿前殿遺址基台實施復原保護工程,1987年5月麟德殿遺址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一2004年對大福殿遺址、東北城角、望仙台、重玄門遺址進行環境清理、填堵窯洞、圍鋼護欄、覆蓋黃土等工作,2005年利用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對麟德殿中、後殿、東西二亭、結鄰樓、郁儀樓基台作全面復原保護。

2003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國三方合作保護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復原保護工程竣工,2004年3月日本國政府無償援助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展館、窯址保護廳及環境整治項目竣工,所址隨即遷移,2004年5月含元殿遺址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現藏有各類文物139件。包括大明宮歷年來出土的大量金銀器、銅鐵器、佛造像、善業泥等。出土最多的是磚瓦類建築構件,其中不乏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紀念磚、刻線石、石雕等。

館內陳列

館內的基本陳列先後有:

1983年,於麟德殿遺址建簡易陳列室,陳列部分遺址採集標本,並配以簡單文字說明。

1994年,對陳列室重新布置,此展主要運用展板文字說明大明宮歷史沿革及發生重大事件,並增加文物標本數量。

2004年,含元殿遺址展館建成,面積約1400平方米。展示手段利用聲像、圖板、模型、文字、出土文物標本等,對大明宮及大明宮遺址情況作系統說明,使觀眾充分了解大明宮興衰史及現狀。

科研工作方面,編輯出版了《大明宮遺址》、《大明宮》等著作,並編寫關於唐大明宮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綜合研究《時代的呼喚》、《大明宮遺址總體保護規劃方案》等。

陳列館現有在編人數38人,其中初級職稱以上15人。館內共設辦公室、資料研究室、宣教部、總務部四個部門。陳列館目前正在維修中,暫不對外開放。年觀眾人數3萬至4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