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義昌

大島義昌(1850~1926) 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為日本山口藩士大島慶三郎之長子。16歲即從軍征戰,1871年8月自大阪陸軍青年學校畢業後,任職軍界,歷任少尉、大佐、旅團長等職。

大島義昌(1850~1926) 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為日本山口藩士大島慶三郎之長子。16歲即從軍征戰,1871年8月自大阪陸軍青年學校畢業後,任職軍界,歷任少尉、大佐、旅團長等職。
1894年7月,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大島義昌率其混合旅團4000餘人進兵朝鮮與清軍作戰,在牙山、成歡、平壤等地沿途燒殺,禍殃百姓,後又竄入遼東半島各地搶劫掠奪。甲午戰爭後,得到日本三級金鴟勳章旭日重光章,被封為日本男爵。1898年晉升中將,任日軍第三師團長。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大島義昌奉命指揮第三師團入侵遼東半島,於猴兒石登入後攻打金州,占領南山,後又轉戰鞍山遼陽、沙河、奉天等地,因作戰有功晉升為大將
1905年9月5日,日俄簽訂《朴次茅斯和約》,日本重新占領大連,並對大連實行殖民統治。1905年10月,日本政府對占領地實行軍政統治,在遼陽設定了關東總督府,任命大島義昌為首任關東總督。他上任後,首先接管了大連地區及滿鐵附屬地的守備任務,同時承擔日軍從東北撤退的大連兵站業務。自此,大島義昌不但統帥日本滿洲軍駐遼東半島的四個師團,其關東民政署及各地民政署、軍政署悉歸他管轄,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成為日本在大連地區和遼東半島的“太上皇”。為使關東總督府成為集軍事侵略、軍政統治於一體的殖民統治機構,他首先將大連地區作為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軍事基地,把大批日本侵略軍從中長鐵路沿線移駐關東州,並以旅順、大連為中心建立了陸海軍指揮系統,在旅順設定關東憲兵隊,在大連等地設定關東憲兵分隊,在旅順等地配置步兵聯隊,以保護南滿鐵路為名,設立了獨立守備隊,在旅順設定要塞司令部及重炮大隊等軍事力量,逐步完成了遍布遼東半島的軍事部署。
1906年7月31日,日本政府處於外交壓力,名義廢除關東總督,並於同年9月1日在旅順設立關東都督府,其都督仍由大島義昌擔任。大島義昌受命後,只是將執政地點從遼陽搬到了旅順,其權力依舊。從此,旅順便成為日本統治中國東北的中心。
1909年5月,大島義昌為把殖民統治擴展到政治侵略、經濟侵略、文化侵略等各個領域,提出設立旅順工學堂的建議,並於同年建立該學堂。他積極支持分裂滿蒙的陰謀活動,給日本浪人川島浪速和肅親王發起的“滿蒙獨立運動”提供多方援助,並將旅順作為其策劃和指揮的基地。1912年1月末,參加辛亥革命的革命黨人藍天蔚奉命率部由海路北上,準備以遼東半島為落腳點從北方向清政府施壓,加速清朝的崩潰進程。北伐軍登入後活動在“中立地帶”。但大島義昌以關東督都府的名義兩次致書無端指責北伐軍,要求北伐軍撤出“中立區”。北伐軍被迫於2月21日至23日由海上撤走。
1912年4月,大島義昌離職,於同年6月回國,被封為子爵,此後一度出任軍事參議官。1914年7月,日本殖民統治者冒充社會各界的名義,於大連市內大廣場(今中山廣場)建立大島義昌全身銅像(大連解放後被拆除)。大島義昌於1915年被編入預備役,1920年退役。1926年病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