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障森林公園

大屏障森林公園

大屏障森林公園總面積26.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公園分為森林浴區、登山遊覽區、植物景觀區、休閒農業區、森林生態保育區、親水活動區、行政服務區七大功能區,園內人文資源主要有防空洞及革命據點大屏嶂等。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屏嶂森林公園位於東莞市東南部,總面積26.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公園分為森林浴區、登山遊覽區、植物景觀區、休閒農業區、森林生態保育區、親水活動區、行政服務區七大功能區,園內人文資源主要有防空洞及革命據點大屏嶂等。


大屏障森林公園
大屏嶂森林公園位於東莞市東南部,總面積26.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9′7″-114°1′11″,北緯20°45′44″-22°49′25″之間。園中的環形山脈和中高丘陵,宛如一天然屏障,主峰海拔約為348.3米,故此得名“大屏嶂”。現已建成占地12.5萬平方米的兩個出入口廣場,環山道路27.8公里和登山步行道40公里。
公園分為森林浴區、登山遊覽區、植物景觀區、休閒農業區、森林生態保育區、親水活動區、行政服務區七大功能區。五個特色鮮明的主要景點分別是觀音山、大屏嶂次生林、翠頂山竹徑健身步行道、雷公山登山步行道,還有世界最大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其中五個球場。公園內生態環境優美,溝谷 、溪流眾多,植物品種多樣,擁有樹齡超過100年的羅浮栲等古木,突顯山的古老幽靜。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大屏障森林公園大屏障森林公園
公園地形為低山高丘,西部大屏嶂山脈,遠望如屏障,是東莞寶安交界山,最高海拔水頭嶺348.3m,北部觀音山海拔278.0m,東面為寬闊的平原和蝦公岩水庫、企洞水庫,林地相對高差最大290m,一般在100-200m之間。
土壤主要為砂頁岩發育的赤紅壤,以中、薄土層為主,分別占62.2%、24.7%。

氣候特徵

公園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和氣候影響,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年降雨量1500-2400mm,雨量集中在4-8月。年蒸發量1600-1700mm,有夏秋多雨,春冬乾旱的特點。根據多年觀察資料,平均氣溫21.8℃,12-2月極端低溫3.1℃,7-8月極端高溫37.5℃,無霜期350天以上。

森林植被

公園植被主要為人工闊葉林和針葉林。林分類型主要有馬占相思林、馬尾松林濕地松林、杉林、荔枝林、柑桔林和在山坑、溝谷陰坡保留少量的次生地帶性植被-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水域

與公園接壤的水庫有兩座(屬塘廈鎮):蝦公岩水庫和企洞水庫,可借景。公園境內有小水庫和小水塘4座:山間小溪5條:鷓鴣坑、大小坑、老虎岩坑、牛軛曲坑、玖坑小溪等,常年有水,均流入蝦公岩水庫。
大屏嶂森林公園作為一個集研究、科教、娛樂三位一體生態公園,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森林資源豐富,原始次生林保存比較完整,森林覆蓋率96%以;自然資源景觀獨特,整個公園依山傍水,層巒疊障,山水一色,突出了森林、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觀為依託這一生態、休閒主題。

旅遊景點

大屏障森林公園大屏障森林公園
1、公園主入口廣場公園主入口廣場位於塘廈鎮大坪村附近,廣場占地面積約8.5萬平方米,樹種有212種,樹種搭配豐富,一年四季保持有鮮花盛開。廣場入口處豎立11根約6米高大理石柱,將大屏嶂森林公園七個大字鑲嵌在上面,氣勢磅礴,十分顯眼。廣場中間建有2668平方米的荷花池,種有荷花、睡蓮、蘆葦等十幾種水生植物,每到夏季荷花盛開的季節,池邊木橋上站滿了攝影發燒友及駐足欣賞的 遊客,是附近村民,外來員工晨操晚練的好去處。

2、竹徑步行道遊覽區

竹徑步行道遊覽區位於大屏嶂森林公園核心區甜板湖附近,全長約2公里,沿途大部分為茂密的竹林,該步行道地勢平坦,環境幽靜,沿途可欣賞到溪流的潺潺流水,終年川流不息。溪流中有許多小魚、坑螺等。節假日一家人 和小朋友到此玩玩水,摸摸鵝卵石、坑螺,捉下小魚等,別有一番情趣。

3、觀音山登山遊覽區

觀音山登山遊覽區位於大屏嶂森林公園核心遊覽區,這裡森林茂密,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登山路四通八達。有寬敞的觀音山登山大道,還有迂迴曲折的登山小道。累了可沿途在錦繡亭 、半山亭、觀景閣、聚豪廊休息,慢慢欣賞周邊的森林景觀和遠眺世界第一的高爾夫球場,令人賞心悅目。

仙女湖釣魚休閒區

4、仙女湖釣魚休閒區位於浪琴花園前面,該區水面150多畝,湖水清澈,湖中有一個約1300平方米的小島。仙女湖養有十多個魚種,周邊有400多個標準釣位,每逢周六日,湖邊坐滿了來自東莞、深圳的釣魚愛好者,一片熱鬧歡樂的景象。

5、大屏嶂登山遊覽區

大屏嶂登山遊覽區位於公園的西部,是東莞、深圳兩市的交界處,東面是東莞市,西面是深圳市。大屏嶂最高海拔348.3米,是公園內的最高峰。這裡保留了一片約3000畝的原始次生林,樹種約有500多種,其中有一棵直徑2米以上的古樹—羅浮栲,樹齡100年以上;有樹齡50年以上的 山茶樹、錐木、黎塑等。這裡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達2000個/立方厘米以上,是登山野營的好去處。

6、雷公山登山遊覽區

雷公山遊覽區位於黃江鎮打古山水庫,石水口水庫附近,最高峰海拔294米。該遊覽區山峰峻險,群巒疊嶂,森林資源豐富。步行道有五個出口,曲折崎嶇,是登山探險愛好者的好去處。

7、高爾夫球場景觀區

世界第一大的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其中五個球場坐落於此,擁有90個洞,晚上增開一個燈光球場,建成了一座五星級的配套會所。球場環境非常優美,曾舉辦了多場高爾夫國際大賽,掀起了一股高爾夫文化熱潮,響譽中外。

特色景點

步道覽勝

竹徑步行道竹徑步行道
1、觀音山登山大道
觀音山登山大道位於觀音山遊覽區,這裡是公園的核心遊覽區,森林茂密,空氣清新,鳥語花香。
大道長約1.4公里,兩旁綠樹成蔭,風景別具一格。登山大道部分路段比較陡峭,登上山頂需要一定耐力。觀音山高277米,沿途有錦繡亭、半山亭、聚豪廊、觀景閣,可供登山遊客稍作休息,可以靜心欣賞周邊的森林景觀和遠眺世界第一的高爾夫球場,令人賞心悅目。
而在觀音山山脈的南側,有一長約600米,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石壁,是由大屏嶂林場於2003年8月投資建設、同年9月正式落成的。石壁景觀實為3米步行道上邊坡的加固護坡仿石工程。整段仿石造工逼真,令人讚嘆。該工程的建設不僅為遊客提供健康步行觀光拍照的好去處,為公園提供通往大屏嶂次生林保育區防火治安的交通緊急要道,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公園山坡塌方的危險性。石壁景觀在公園的中心位置,漫步在石壁景區的步行道上,可遠眺世界最大的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和遠山的景觀,視野開闊,心神舒暢。石壁景觀是遊客登山觀光必到的好地方。
2、大屏嶂半山步行道
在觀音山遊覽區內還有另一條路徑,即大屏嶂半山步行道,是1.5米寬的人行步道,起點在觀音山腳的錦繡亭,終點為五指羅(山高347米,僅次於大屏嶂),與翠屏步行道交接。大屏嶂半山步行道穿梭於大屏嶂山脈遮天閉日的次生林中,古樹參天,鳥語花香,讓人有遠離都市喧囂、回歸原始的感覺。
3、竹徑步行道
在一片占地面積約90畝的竹林間,鋪設了全長約2.5公里的竹徑步行道。竹林以青皮竹、黃金間碧竹、廣寧竹、雜交竹、佛吐竹、毛竹為主。竹子形態優美,裊娜多姿,四時青翠,凌霜傲雨,倍受喜愛,素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竹徑步行道地勢平坦,環境幽雅,沿途竹林茂密,溪流終年不息,溪流中還有許多小魚、坑螺等。常有遊客全家大小到此玩水捉魚摸坑螺,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

果園飄香

1、香荔園
香荔園位於甜板湖路兩旁,總體占地面積100畝。荔枝又名離枝,屬常綠喬木,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園內引進優良荔枝樹品種,清明節後,大地春回,天氣轉暖,翠頂山上的名貴荔枝“糯米糍”、“妃子笑”、“桂味”就長出淡黃綠色的枝丫,枝丫上的花蕾也就陸陸續續地開出米黃色的小花。到荔枝成熟時,滿山遍野的荔枝飄溢出濃烈的果香,完全可以想像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境界。還有的詩人稱讚荔枝象“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那也真是一點不假的。由於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維生素、蛋白質等,對貧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氣痛等病均有一定療效。
這滿山荔枝所產的荔枝蜜,成為大屏嶂的特產,是名副其實純天然的上等蜂蜜。在這片荔枝林里放置著幾百個木頭蜂箱,一窩蜂一年能割20多斤蜜。儘管荔枝在嶺南遍地皆有,但翠頂山上的荔枝是名貴品種,再得益於大屏嶂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本地多年來自然放養的蜜蜂在采蜜釀蜜時添加其特有的成份,最終釀成了翠頂山特有的荔枝蜜。荔枝吃多,容易引起身體燥熱。荔枝蜜卻不然,它有生津、益血、理氣的功能,對嬰幼兒發育和老年人益壽延年都有促進作用。蜂蜜本身幾乎含有蔬菜中的全部營養成分,每天早晚用溫開水兌服一杯,保你面色紅潤、身體健康。
2、柑桔園
從荔香亭往北300米左右就可到達柑桔園。於2003年春天開始培植桔園,占地面積50畝,主要品種有沙糖桔、年桔、夏橙、碰柑。柑橘是多年生常綠果樹,嫁接苗定植後在適宜的栽培條件下,經過2至3年的生長,開始結果投產,盛果期可延續數十年。柑橘果實色、香、味具佳,汁多爽口,營養豐富,有助於消化,增強抗病力,對壞血病有輔助治療作用。當柑桔掛滿枝頭、一片亮黃時,到柑桔園中欣賞一番豐收盛況,會是一件讓人興奮陶醉的美事。
3、楊梅
楊梅園位於傣式樓與月牙湖畔之間的小山坡上,園區占地約1畝,主要品種有黑炭梅、東葵梅、大紅蘇、白梅、紅梅。楊梅,又名龍晴、朱紅,因其形似水楊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楊梅,屬楊梅科植物,嫁接苗定植後3-5年開始結果,10年左右達到盛果期,60、70年後逐漸衰退,壽命達100年以上。楊梅是我國特產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顆值千金”之美譽,北宋蘇東坡在游江南後也寫道:“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因此,在吳越(現江浙)一帶,有“楊梅賽荔枝”之說。楊梅果實色澤鮮艷,汁多味濃,酸甜適口,營養價值高。站在雄偉的傣式樓旁,一邊感受月牙湖邊輕輕楊柳風,一邊品嘗楊梅帶給你的酸甜感覺,這將是生活當中一件愜意之事。

森林苗圃

1、原始次生林群落
在公園的西部是大屏嶂登山遊覽區,這裡是東莞和深圳的交界處,東臨東莞,西臨深圳。園內的最高峰——大屏嶂,海拔348.3米。這裡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達2000個/立方厘米以上,是登山野營的好去處。該區已建設好的翠屏步行道為3米寬人行道,起點在佛坳,與大屏嶂山頂步行道相接,終點為五指羅,全長約3300米。步行道建於大屏嶂山脈連綿的山峰上,沿途可鳥瞰公園西邊深圳公明大片綠色的平原,同時亦可觀賞腳下大片的大屏嶂次生林。
這裡保留的2500多畝的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經過多次採伐和破壞以後自然形成的森林,具有比較濃厚的原始韻味,徜徉其間,若夢若仙,給人以尋古探幽與夢求神往的無窮魅力。
這裡是植物的王國。各類植物種類豐富,有500多種,參天古木比比皆是,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奇美挺秀,蔚然可觀。其中尤以樹齡過百年的羅浮栲古樹為最,其地徑為368厘米,樹高約25米,樹齡約110年。這棵樹在50年代曾被砍伐,後來萌為多枝,其中兩條萌枝的胸徑已超過200厘米,年齡也已達50年。而樹齡50年以上的還有山茶樹、錐木、黎蒴等。這裡主要的喬木樹種還包括腺葉櫻、小果石筆木、鴨腳木、黎蒴、楊梅葉青岡、紅枝蒲桃、中華錐、黃牛木、黃杞、荷木等。至於林中的花卉,也是應有盡有,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爭奇鬥妍。
這裡也是動物的樂園。野生動物主要有野豬、穿山甲、果子狸、貓頭鷹、蟒蛇,還有蜜蜂、鷹、鷓鴣、黃鶯、麻雀、斑鳩等。草長鶯飛時節,正是鳥兒們求偶聯姻的大好時光。黃鶯和畫眉的歌聲,百轉千回,如吟如訴;鷓鴣的啼聲高亢洪亮,聲聲相接;斑鳩咕咕鳴叫,不急不慢,悠閒自在……真是鶯歌燕舞,百鳥爭鳴,身臨其境,是一種不可言傳的感受。
2、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
在大屏嶂半山步行道近南端的T字路口處,有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由殼斗科的楊梅葉青岡、石櫟、中華錐、黎蒴以及樟科的浙江潤楠等常綠植物組成,物種豐富,結構穩定,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生態價值。
3、大屏嶂最高的樹種——黃杞群落
在大屏嶂半山步行道中部左右,生長著大屏嶂森林公園裡最高的樹種——黃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高達30米的黃杞占據著闊葉林的最上層,屹立於黎蒴、小果石筆木、鼠刺、紅枝蒲桃等闊葉樹之上。黃杞群落同樣屬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群落高低錯落,樹種各占其位,發揮著改善和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
4、原生竹林
竹子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迷人的生命形態之一,具有高度的經濟和生態保護價值。野生竹林適應環境為年均氣溫20℃,絕對低溫0℃以上,全年無霜。竹林為單優勢種組成,常混在針葉林或常綠闊葉林下。大屏嶂的野生竹林(野山竹)面積約15畝,竹林位於觀音山南側半山腰間,錦繡亭北面步行道旁約500米處,一路蜿蜒約200米,儘是密密麻麻的竹林,抬眼望去,陽光都很難照射進來。據林業專家考證,這片原生竹林有1000年以上歷史,它們生命力頑強,每年春季,小竹筍萌芽生長,新老交替,年年復始。它們經歷了無數次自然淘汰後得以保存下來。該片竹林一般株高3-6米,直徑1-2厘米,竹乾通直,節間長40-60厘米。以前,主要用來修建茅舍、圈養圍園,也可用作瓜果豆類植物的支撐等,現在已成為公園的特色景點之一。
5、苗圃場
苗圃場位於翠頂山的香荔園旁,占地面積約50畝,育有苗木10 多種,主要樹種有:樟樹、荷木、降香黃檀、無憂樹、無患子、蝴蝶果、揚紅楓玲、大葉杜英、深山含笑、樂昌含笑、麻楝、玉蕊、仁面子、扁頭、吊瓜木等。公園規劃將苗圃場與翠頂山周圍殘林改造有機結合,將場內的植物花卉掛上品種名牌,為遊客提供一個觀賞鮮花、認識植物的科普園。

旅遊指南

東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園橫跨塘廈鎮、黃江鎮和大屏嶂林場。西南 深圳市觀瀾鎮公明鎮相接,北與黃江鎮接壤。是廣州、東莞、深圳三大城市的交通中心,距廣州120公里、深圳30公里、東莞37餘公里、香港48公里。森林公園距深圳梅觀高速公路僅3分鐘車程,交通十分方便。

交通指南

78路:市汽車總站--鳳崗(沙嶺)
市汽車東站、莞深高速、塘廈、鳳崗(早班:6:00 未班:19:20)
81路:市汽車東站--鳳崗(沙嶺) (途經大屏嶂森林公園黃江次入口)
寮步、大朗、黃江、樟木頭、塘廈、鳳崗(早班:6:00 未班:19:30)
(塘廈公車)2路:塘廈(天和百貨)--大坪(大屏嶂森林公園塘廈入口)
(黃江公車)2路:黃江公園--長龍 (途經大屏嶂森林公園黃江次入口)
255路:常平火車站--清溪車站 (途經大屏嶂森林公園黃江次入口)
自駕游:公園設塘廈和黃江兩個出入口廣場,可以經莞深高速大坪出口抵達大屏嶂森林公園塘廈入口,或者經公常路、塘龍路抵達大屏嶂森林公園黃江出入口廣場。

遊客須知

1、進入公園,嚴禁帶火種上山,嚴禁在園區內吸菸、燃放煙花炮竹。
2、嚴禁在公園內游泳、攀爬。
3、步行道偏僻,隱蔽,請不要單獨行走。
4、園區公路,步行道周圍樹木、雜草眾多,小心有毒蛇。
5、切勿亂摘野果、花草、毒菇,小心有毒。
6、迷路或身體不適,請及時向森林公園警務區報導。

7、公園內基礎設施尚未完善,進入公園車輛要服從工作人員管治。

傳說故事

雷公山

雷公山位於黃江鎮打古山水庫、石水口水庫附近,最高峰海拔294米,是園內第三高峰。在段坑、南山坑、大鼓山、佛坳等四條園內公路中,修建了五條步行路,五條支線從五個方向匯集到雷公山頂。雷公山步行道為1.5米寬人行步道,共有四個出口,道路曲折崎嶇,有滿山遍野的荔枝果林和常綠闊葉(次生)森林,是登山探險愛好者的好去處(配套設施正在完善中,此區暫未開放,遊客請勿進入)。
相傳五百年前,有一年遭遇大旱,田地龜裂,草木枯黃,溪間斷流。別說耕種缺水,喝水都非常困難。當時鄉中耆老,備下三牲祭禮,到雷公山半山腰的岩洞拜祭山神,祈求上天降雨。山神土地即上奏天庭,求施澤於民。玉帝即傳諭雷公行雷,四海龍王施雨。立時昏天暗地,閃電雷嗚,大雨傾瀉而下。打那以後,子民感其恩,叫此山“雷公山”。而鄉中耆老拜祭山神的岩洞,我們稱它“雷公岩”。傳說那是山神土地出沒之所,時有顯靈施恩於子民,村民遺失牲畜或物件,前往所求,多有靈驗。也有一些善男信女前往求姻緣撮合、問卜求安。在岩洞前面有一塊重約數十噸的大石,名曰:蟾蜍石。傳說是本村的一名勇士將其抬上去的。這塊大石是讓前往岩洞拜祭祈求的人站立及放置器皿之用。大家可能會深表疑問,數十噸的大石也能人手搬動嗎?要考證,可能沒有一個確實的說法。但這塊石與座底石互不相連,周邊為一些石塊楔住,縫隙清晰可見,因此,逢是所見之人都會置信無疑這大石是人手抬上去的。
關於雷公山名字的由來還有另外一個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一位老漢在砍柴下山的途中發現了一個用芭蕉葉蓋著的男嬰,嬰孩全身一絲不掛,唯有肚子鼓脹地圓圓的。老漢已近五旬,老伴腿有殘疾,膝下無兒無女,老夫老妻整日為身後無人困擾,今見金童嬰兒喜出望外,愛不釋手。抱回家後,取名大肚仔。從此,這對年老夫妻對大肚仔百般呵護,含辛茹苦地撫養他成人。誰知大肚仔偷雞摸狗、遊手好閒、打架鬥毆、嗜賭為命。老漢夫婦稍有怨言,還遭其毒打。最後,更加變本加厲地把老漢夫婦轟了出來,沿街叫賣房產。眾鄉親極為憤怒,攙扶著白髮蒼蒼的老漢和殘疾的婆婆,在村頭跪拜,向天祈禱並向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訴說大肚仔的不忠不孝之舉。觀音菩薩聞之,十分惱怒,立即稟報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即派雷公、電母天神處置。雷公拿出法器鐵錘、鋼釺,用力擊打,電母晃動光鏡,閃電不斷,五雷轟頂,劈向大肚仔,大肚仔被擊倒在地,氣絕身亡。從此,也就有了“雷公山”。相傳在雷公山頂曾建有雷公廟,雷公面紅耳赤,額頭長著三隻眼,足似鷹爪,身高體壯。左手持釺,右手握錘,做欲擊打狀。電母站立雷公身後,面容秀美端雅,兩手持鏡。村民常在陰曆二十四日奉祭。

佛坳

在宋朝末年,太子炳衙門失守,行軍大司馬葉志廣輾轉荊途,幾經逃亡避難,來到大屏嶂山脈下的一塊沖積平原定居下來,那裡便是今天的“大坪”(音為太平)。多年以後,新安郡橫坑村的何姓客家人也陸續搬來,在“龍崗仔”定居,隨後又有從河南廣東梅縣的葉姓客家逃荒至陸坑居住。大坪、“龍崗仔”、陸坑這三地的村民共同開鑿了一條通往黃江梅塘圩的棧道,為自己的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後來,由於戰亂頻頻、民不聊生,這條通往黃江梅塘圩的棧道一時間成了土匪草寇打家劫舍、搶掠民財的地方。而在當時名震一方的義士葉旺聽後大發雷霆,組織起村裡的壯丁成立了一支聯防隊,為當地路過此棧道的商人護行。之後匪亂漸漸平息,再也沒有之前的猖厥之勢。其實今日的佛坳就是當時的“賊”坳。由於佛坳地形險峻,又是商人的必經之路,所以當時的土匪都選擇在此下手。商人們每次經過佛坳都心驚膽戰,因為葉旺的聯防隊並不能時時刻刻地守護他們,所以商人們只有誠心祈求佛祖的庇佑,保佑他們能夠安全地通過此坳。也可能是人們的虔誠之心終於感動了上蒼,自從把此坳命名為“佛坳”之後,就真的沒有土匪再出現,於是佛坳這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龍船坑”

“龍船坑”是緊挨著水庫邊上的一塊凹地。那裡原來有一塊巨石,足足有幾十噸重,石質黑紅、堅硬如鐵,形狀酷似一條龍船,“龍船坑”這個名字就隨即叫開了。在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的時候,有人說這是塊鐵礦石,不容分說就把“龍船”打碎,運了出去。至於到底有沒有鐵煉出來就不得而知了。從此,“龍船坑”就再沒有“龍船”,只剩下這坑了。

“龍崗仔”

相傳在宋朝末年,有一些從新安郡橫坑遷徙來的客家人,就居住在大屏嶂的山下。他們保持著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和本土客家方言,和塘廈大坪的村民友好往來,和諧相處。當地人就把這些客家人生活的村落叫做“龍崗仔”。一直到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風起雲湧,海外洋人堅船利炮,清王朝風雨飄搖,國無寧日,民不聊生。“龍崗仔”的客家人,除少量的何姓落戶到大坪外,絕大部分人家靜悄悄地離開了大屏嶂,棄捨了他們數十年為之奮鬥的家園,另外尋覓生存發展的地方。他們去了寶安、香港,還是飄洋過海去了南洋,沒有人知道。但是塘廈大坪一代代的村民們,還在不斷談論著“龍崗仔”的客家人,不停地叨念著“龍崗仔”的“釀豆腐”、“燜鵝”、“煮狗肉”、“蘿蔔乾”、“醃酸菜”,那些膾炙人口的美味佳肴。當然,能讓這裡的人們這么記掛的不僅僅是客家美食,更重要的是客家人在遷徙、流浪、拼搏、創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文化精神。

“老虎岩”

在很多年前,大屏嶂山上有很多動物,有蟒蛇、黃猄、野豬,還有老虎。天剛蒙蒙亮的時候,老虎常常從大屏嶂茂密的山林里鑽出來,順著平緩的坡勢慢慢地走下來,不慌不忙地在大水坑邊上喝水,天熱時還不時地洗個澡。大坪村裡有不少的人見過老虎,後來就把老虎常來戲水的地方叫“老虎岩”。而這往日的“老虎岩”已經由瑞典國際高爾夫知名女高手安妮卡大師設計成為了高爾夫球會中最具特色的球場之一。

知青故事

不僅客家文化在大屏嶂深深紮根,知青精神也對大屏嶂影響深遠。1972年,40多個十六、七歲的孩子從東莞縣城來到當時的國營大屏嶂林場。做為插隊的知識青年,他們和林場職工同吃、同住、同勞作。從窪地育苗到上山植樹,從平整土地到灌溉施肥,從伐竹修路到築堤防洪,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青山林海處處留有知青們的足跡。可以說,如今大屏嶂的繁榮風貌,有著知青們那一份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