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陳列館

大夏國皇帝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元末大夏政權的創建者。22歲時參加徐壽輝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任統軍元帥。 1363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隨後,建立各項統治制度,賦稅以十分取一,並開科取士。在其管轄範圍內較早的 。 1982年3月底,湮沒數百年後在江北上橫街重慶織布廠的施工現場中被發現,墓中出土了玄宮之碑及大批絲織品等珍貴文物,為研究四川地方史和元末戰爭史提供了寶貴資料。198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陳列館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陳列館
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陳列館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北城洗布塘街重慶織布廠內。郵編:630024

建館隸屬

明玉珍墓建造於1366年。1982年在重慶織布廠廠房擴建工程中發掘出土,1985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撥款在原址上修建陳列館。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屬重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江北區文館所管理。

館舍介紹

明玉珍(1331-1366)元末隨州人,1351年聚鄉人屯兵青山,被推為屯長。後參加徐壽輝紅巾軍反抗元朝統治,任元帥。1360年入成都,自稱隴蜀王,1362年在重慶稱帝,國號夏。1366年死後葬於重慶。明玉珍墓陳列館是一座紅牆綠瓦的仿古建築。館舍占地面積188平方米。分前廳、展廊、墓室、庭院及地下室五個部分。

歷史沿革

1982年3月30日,位於重慶市嘉陵江北岸江北城上橫街洗布塘的重慶織布廠,在擴建廠房的施工過程中,挖出一座古墓,內有龍袍、銘旌、金杯、銀錠等大量珍貴文物,還有一方“大夏太祖欽文昭武皇帝玄宮碑”(玄宮之碑),碑文完整清晰,共鐫刻1004字。原來,這座古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農民起義軍領袖墓葬、湮滅600多年的明初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睿陵。這一發現曾轟動一時,被列為1982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之首。1983年,重慶市政府特將睿陵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在原址建立了“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陳列館”。
明玉珍(1331-1366),隨州梅丘(今湖北隨縣)人,家世務農。元末農民戰爭爆發,集鄉民千餘人起兵,後參加徐壽輝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任元帥。1358年,率軍沿長江三峽入川,摧毀了元朝在川的統治。1363年正月,明玉珍稱帝,以恢復漢族王朝統治為號召,國號大夏,紀年天統,定都重慶,占有川蜀及陝、甘、滇、鄂部分地區。明玉珍治國鋼(綱)紀法度卓然有緒,廢除元朝一切徭役,減輕賦稅,置翰林院,開進士科,去釋老二教專奉明教社會安定,生產得到發展,百姓安居樂業。1366年,36歲的明玉珍病故,由其年僅10歲的獨子———皇太子明升繼位,改元開熙。明升年幼由明玉珍之妻彭太后聽政,1368年,已在長江下游應天(今南京)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派遣湯和等領兵溯江征蜀,夏軍敗退,重慶危急大臣們勸明升與彭太后北上成都,彭太后曰:“大兵入蜀勢如破竹,城中兵民需數萬,皆膽破心怖,豈能效力,若率之出戰,死傷必多,亦終不免也,不如早降以免生靈於鋒鏑”彭太后與明升及官出降,夏亡(1371年)。據《明史稿·明玉珍傳》記載:明升和母親彭氏及官屬出降後,均從重慶送到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念明升幼弱,“事由臣下,宜免其伏地上表等罪之儀”,即日授明升“歸義侯”爵,賜第京師。第二年(1372),朱元璋又將彭太后明升母子一行數十人,遷徙到數千里之外的高麗國延安(在今韓國)。名義上是交高麗國君代管,實際是充軍,而後明升被封為“華蜀君”,招為駙馬。
明升遷高麗後,蕭然無累,安居樂業,後生育有四子。悠悠光陰,迄今已過去620多年,一脈相傳,明氏已繁衍27代子孫,在韓國有3萬多人,朝鮮還有1萬多人。韓國彭太后後裔創設有“西蜀明氏宗親會”,尊明玉珍為“草鞋王”以“勤儉、樸素、正直”為族訓。他們都稱自己的祖先是中國西蜀人,並將“本貫”(即籍貫)填寫為“西蜀”,但卻不知蜀是四川的簡稱,為了祭祀祖先在三八線以北修建了望祭壇,以祭祀祖先。

館藏作品

該館展出內容有:明玉珍墓出土的棺槨、金銀器、銘旌、雲風紋緞畫幅、明被、袞龍袍、褶衣、襦裙、蔽膝、墓志銘《玄宮之碑》及其它有關明玉珍的文物和資料。
主要出版物:陳列館簡介,《明玉珍及其墓葬研究》。

開放時間

玉珍墓陳列館每周二天,即二、四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