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乃下加那班扎活佛關於大圓滿正行圓滿次第的開示
堪乃下加那班扎活佛自1999年冬天來漢地,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總計攝受弟子近萬人,幾年來他對弟子所摶授的教法無數,現今就堪乃下加那班扎活佛幾年來所講授的深廣殊勝的法要:現量直指超越所知,自然安住的智慧——本淨直斷和光明任運頓超,極密共與不共灌頂解脫大圓滿圓滿次第的講解,經活佛開許,部份整理翻譯出來以供同門金剛道友學習參考:頂禮大恩根本上師堪乃下加那班扎活佛
堪乃下加那班扎活佛進述
旦正加、燕鷹翻譯並整理
首先指示何者為修行之人,就是具足根器善士之分別而言,以具備精進出離心,如同正法之福田而不可缺少;厭棄輪迴之心,猶如入正法之門檻,是乞求解脫之必備條件,具足追求寂滅安樂之道者,如獲至寶菩提之種子,捨棄此生之大厭離心,則成為出離輪迴之方便道,常修菩提道之精進,類似於田裡的水等養分。故從喧鬧和煩惱中獲取寂靜者,不受任何違緣之阻礙,具備無偏之誠信,淨相以及個性溫和者,則是增長功德之基礎;具備堅固心,喜布施和恭敬者,是速獲得解脫之果的特徵。故熟知具有這些功德者為殊勝之根器者。如普作續行云:“正信、誓言、精進力,悲心、隨喜、無厭退。以及對於自身及妻兒眷屬,皆不貪愛且樂於施捨者,乃是信誓之表征,應當具備各實之義理。”
反之應捨棄的根器者,正如同上密續中指示:“非器歪門邪道者,樂於世間法及名譽。且我慢,不敬善知識,違背良心,放蕩,不足供養與敬仰心,行持臆度求強制,不合普定聖教法,增損自他起壞心,此等言行不可宣揚而應保守極密。”而具足根器者奉行之法如何修習,正如貢勤大師言。
努力使至尊上師極為喜悅。
並以聞思修訓練自心性。
特別對耳傳續藏中的要門
貫通晝夜恆常勤奮修習
剎那間亦不隨從凡夫俗事。
踏實追求甚深之真實義。
我的傳承是極其清淨的近傳無上極密共與不共金剛灌頂解脫大圓滿。是從法身普賢王如來到龍欽繞隆(無垢光尊者),由隆欽巴大法王真實回到人間,竹欽護法殿里親承傳大圓滿成就者第四世門局南克多傑,傳翁布丹嘎,傳堪布鮮嘎,傳堪布貢熱。傳我的恩師果洛多丹,恩師傳與我的。
我現在要講的這個法是由我的上師當年講給我的,我今天無誤的傳與你們,當年上師講的時候說:“我講的這個心法,如果有錯誤的話,由本尊護法來懲罰,如果講的法對眾生有益,所修法者如有信心,定能走向解脫。”
首先,我要講給你們的是,作為一個修行人,無論我們修的是什麼法無論是寧瑪巴、噶舉巴、薩迦巴還是格魯巴,最主要的是不要去分別“我”修的是什麼法,是什麼教派的法,現今世上只有一個法即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任何教派任何上師所傳給大家的都是釋迦佛的教法,蓮花生大士曾在《空行寧提》中就講過:“勿批評其它教法,亦勿輕蔑他人,一切教法,究竟勿分,如鹽一味。勿批評派乘高低,彼實前後相連,如此途之於旅,級之於梯。”
如果分別了教派分別了修法,你們想一下,是誰在分別是“我”在分別。作為一個修行人首先應確認這個“我”是真實的還是幻化的。它是一個還是幾個,是一個它在那裡,它有顏色嗎等等。要仔細的去想,找來找去,這個我只是一種凡夫的“自然意識”,它的自性如虛空一樣,什麼都沒有,但什麼都可以想像出來,當大家在修加行時都應去思考這些問題。
我傳給你們的是近傳無上共與不共金剛乘灌頂解脫大圓滿,它是無上的耳傳,所以當人們帶著一個無有執著的境界,對“人我”與“法我”都根本無存的定解,來作加行的時候,你們作的就不是加行了,而是無上金剛乘圓滿次第的正行了,就會明白“緣起無自性”的道理。通過發菩提心、供曼扎、上師相應法等修持,去掉一切的執著與分別,能執之心首先中斷。每當安住於一切顯現均無實有,都如夢似幻,面前僅剩淡淡的顯現,再通過一定的修持,那種淡淡的顯現也自然的消失,在自性空明的境界中,就會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最後,連空蕩蕩的感覺也消失掉了,心與空二者融合一味,如水溶於水一樣的無有分別,處於這種境界中時,不再生起任何的分別念的。這時回到世俗心態時也不會存在持續不斷的執著心。這就是無上耳傳,認識自然意識的自性是這樣的,如果你們能通過修持證明到這些,並確認無誤的話,你們就得到了上師的法,得到了一個真正的竅訣,一個通過自己修持能證得的竅訣。
所以你們在修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一個修法並不是完成的數量,而是要達到它的證量,比如說你們修誦金剛薩埵消除業障法時,按照生起次第前行的修法,是要觀想的特別清楚,如身色、坐姿、手印、服飾甚至細微的地方,瞳孔的黑白,汗毛的孔竅等。但從空性的角度來講,實有的東西,甚至如微塵般都不存在,應完全把它觀為水月一樣,加深對顯而無自性這一道理的定解,如能真正如法的修持,一定會在禪定及夢中出現各種清淨業障的征相,而白天也會覺得身體,特別的輕鬆,有一點能飛起來的感覺。禪修時證量則更加十分明清,身體無病等。
大家在修持佛法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確的修行方法,按照我所傳授的無上道來修行,找出那一個是心,什麼是心性?識別出自然意識,它們的本性是什麼?一定要了悟與證悟空性,當一個人真正了悟空性時,會對空性顯現為緣起,緣起了知為空性這一義理獲得深刻的定解,通過修持了悟空性,才能堅信不疑的證明因果不虛的真理。龍樹菩薩說過:“諸法了知皆空性,仍然不離業和果。”仲敦巴尊者同時也曾講過:“證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時的,生起悲心和斷除惡業是同時的。”現在有些人他們只是口頭上證悟了空性,他們看似修行了很長時間,但其煩惱並未減少,而且他們所造的罪業也非常大,這都是他們沒能真正的坐下來禪修,沒有能了悟到空性見的。本質與因果的關係。所以,你們一定要依靠無上不共金剛乘大圓滿的修行次第及正確甚深的見修方法(不指完成的數量,而是指質量),努力清淨自相續,持之以恆地不懈的修行。
諸位弟子,如果按照我所講述的方法去理解加行,去真正的修行,按質按量的去作,在兩至三年的時間裡,上等修行者能夠成就四禪定,中等修行者至少能修成初禪,下等修行最少也可達到欲心一境。通過這一修行的途徑,進而為其直指大圓滿的覺性,如此才能實現標準的止觀雙運。
你們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現在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是受凡夫的“自然意識”所支配,是“所”與“能”的凡夫見。真正的加行是要我們去掉凡夫的“自然意識”,無有“所”與“能”的,是要我們通過加行的修持破掉第七識——種子。即使種子沒有完全的破掉,但也要使它不受第八識習氣的支配,這樣才能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自覺到內心隨外境而轉的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無論觀察修(有相寂止)還是安住修(無相寂止),都變得輕鬆自然。在此基礎上,才能自心即完全專注於祥定狀態,觀和住都蕩然無存……才能坦然進入無念無顯像無現定般的境界……
你們修四皈依發心也不是口頭上念誦滿每個十萬遍就可以的,而是要明白,能夠解除我們生死輪迴與寂靜涅槃之畏懼的救助者唯有三寶。若欲解除其它六道眾生墮於輪邊際之痛苦,必須我們自己先已解脫此苦,否則將無法救度其它眾生。而佛陀即是無涅槃的示現者,唯一堪能救度眾生的。因此,我們當以佛陀為導師,以法為成佛之正因,以僧寶即登地以上的聖者(他們按照大悲佛陀的教導切實修行,並已獲得了某種程度的斷證功德)。我們應該以這樣的聖僧為解脫道上的楷模。最終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以佛為導師,法為道路,僧為道友,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皈依,假如你念誦了一千萬遍的皈依,如果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修完成的還只是數量。沒有達到修行皈依法所要求的證量,還是一個不具足圓滿的智慧與精進的凡夫。
我所說的是真心話。我的上師果洛多丹也是這樣傳給我的,我今天同樣的傳給了你們。我上師傳給我的教言我都一一銘刻在心,我希望你們也應把我的教言毫無缺的損完整銘記於心,並再三深思。但是,有很多人對上師的金剛語不加“審慎觀察就隨意自言,才使寧瑪巴自宗的耳傳竅訣喪失了很多。欲便佛法永住。唯有不間斷地設法延續清淨傳承與竅訣精華。所以,我把歷代上師總集出來的精華與竅訣,毫無保留的讓弟子翻譯出來,分部分的傳給大家,就是希望你們能修行到真正的大圓滿,掌握真正的竅訣,走向解脫。
我傳給你們大家的《大圓滿龍清領體能顯遍智妙道前行儀軌》,每天必須修誦至少一次,我講的是要“修誦”,要從“人生難得”開始。首先通過每天念誦,直到可以背誦後,進行安住的觀修,按照我前面所講的方法進行觀修。通過前行、加行如法如量的修行,至少達到“欲心一境”。這時你們的身心會產生一些覺受和功德。在安坐,端身,攝心後,氣脈調合通暢,感覺心神安和、清淨、不弛散,再修習一段時間,心地會豁然明朗,自身如雲、如影,會產生爽爽空淨的覺受,但猶能見到身心之相。再修習,會不見欲界定中之影像,猶如虛空……達到初禪。這時才能為你們直指大圓滿覺性,實現標準的止觀雙運,進而講授徹確。
下面我就寧瑪光明大圓滿的修行次第簡單的給大家講解一下。
一、前行:有共與不共之分。
(一)共者:即由人生難得、人生無常、憶念輪回痛苦,思維業因果等組成,在這裡我就不多講了,大家請看《普賢上師言教》及《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等。
(二)不共者,即殊勝皈依和發心皈依。
二、正行:即生圓二次第
(一)生起次第為金剛薩埵修誦法,上師瑜珈與供曼扎及發願祈禱。
(二)圓滿次第,其中有樂空圓滿次第,明空圓滿次第和無二智慧圓滿次第。
1、樂空圓滿次第,主要講述修習、氣、脈、明點、拙火等。
2、明空圓滿次第,主要講述解除分別之離戲教示,本質如虛空無法真空,自性為自成而無造作,無二離戲之智慧等禪修過程中的分辨體驗之境相。
3、無二智慧圓滿次第,此處才是大圓滿阿底瑜珈(分前行正行),此處只講授一下正行,正行分三,本性區別和品類。
(1)品類分三,大圓滿心部,分七。
大圓滿界部,分四
大圓滿竅訣部,分二,特徵,性質。性質分三等,很細很細……
最極密無上之部分,即本性無依言詞之故,則不取決於尋思。自性以現前識知之故,則不住持伺察之見。法相達四現分量之故,果位則不願三身五智慧。其又由本來自然而成之時,於此現證之故也。大圓滿要門竅訣原由各個分別為二萬零十二部,三千零三十二個章節,二百一十萬首頌偈。五千要點,八大護持,一百零八要害。一千九百關口,七千區別,五萬零二決定。這裡所敘述的內容等同虛空邊際之賜教。
在無上極密十七續當中,最為心要精髓則才是“徹卻”與“托噶”。
若依極密竅訣中的心要精髓與諸因相,使一凡夫在此生此世中解脫,上根精進者,由上師開示並進入修持一年零一個月,中精進者四年零五月六夜,下精進者,七年十一月,能使血肉實體之種於自地消散而獲得光明彩虹之身,諸漏自盡而於原始狀態之中解脫。
以上這些只是個修行的次第,在這裡我把這個講給大家是要你們明白:有些人只是在口頭上講我給你們傳了“大圓滿”,給你們灌了“大圓滿”的頂就可以了……有些居士講,某某活佛給我灌了“大圓滿”的頂;我在藏地學某某“大圓滿”等等不如法的話。
我傳給我的弟子們的法,是按照傳承,修行次第開示,講解竅訣等一步一步修的,我不能講假話。你們也不可以不打好基礎,妄想什麼我的根基高,不用修加行,可以直接修“大圓滿”。如果有人這么想,最好去找直接能傳你修行“大圓滿”的“上師”。
“大圓滿”是什麼?它的實際涵義不僅是指人類心靈潛在的一種狀態,而且還在明確表達了只有通過依法修煉人的心體才能達到一種絕妙寂靜的心理過程。金剛乘的密法,並不是像有些居士認為的那樣:現在有很多的書,都把竅訣等寫出來了。真的如此嗎?竅訣是經過歷代祖師的傳承與總結的修行方法,沒有方法來達到所說 的目的,只是“口頭禪”,決不是竅訣。而且竅訣,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在修持過程中用來講授、指導的。
這些修行的方法講起來你們可能會認為是很難修成的。其實,如果真正掌握了大圓滿的修行方法,是很簡單的,是不費力的。這個方法我也可以告訴大家,就是調伏自己的心性,像我前面講過的調伏你自己的“凡夫的意識”
再一點是,弟子們千萬注意,不要隨意看到書裡面,或聽到某一位上師所講的一小段內容就馬上照著去“修”,這是不對的,一定要注意修行的次第,如果離開了次第,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違緣及障礙。
以前有很多的上師活佛給大家講過開示,寫過很多的書。從人生難得,壽命無常開始一直到皈依發心,作五加行等……這些是一個修行者必須打好的基礎。
修持圓滿次第的正行是“空樂圓滿次第”是由氣脈明點開始的,在前面的修行次第中我講過的。修習氣脈明點是吉祥獅子上師向蓮花生大士指示的不可思議之樂明無證耳傳法。是在修習有相本尊及上師瑜珈之後,將自身處於金剛亥母境界。觀想身中有三脈即右有血脈白色,左有精脈紅色,中間有動脈青蘭色,上端達到頭頂,下端至於密處。中脈頂上有大樂輪三十二脈,喉間受用輪十六脈,心間法輪八脈,臍間幻化輪六十四脈。
修氣脈明點主要是對心進行訓練,這是很必要的,因為心是“自我”的基礎。一個沒有受過訓練的心,會讓你陷入各種紊亂中。沒被訓練的心,是容易被激怒,容易起伏,容易受外境的影響,容易被操縱,它僵化,固執等等。
心的訓練的目的就能使用心更大的部分,最終是要讓我們成佛。
修氣脈明點就是一種禪修,是訓練心靈最直接,最實用,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很多的續論中都講過“即使你非常博學,做過廣泛的分析,也聽聞了很多的教法,除非能把這些用到實修上,否則,就像種了莊稼不去收穫的農夫一樣,你沒有完成最主要的工作。”
但所謂的禪修方法同樣有很多種,有的是讓心安住在本來的狀態;有的則是用一些技巧方法強迫進入一種更清晰、更鮮明的無礙境界;有的用相反的思維對治煩惱的波浪;有的是用類似的念頭或煩惱來對治那個煩惱等等。
不管是那一種方法,禪修基本上就是讓自己習慣於某種特別思考方式的過程。這些方法都是經過我們歷代的傳承祖師所發現的一些思考方式與心靈行為的類型,在這些發現中,發展出創造或喚起特殊心態的技巧。如果我們能規律地禪修,就會逐漸地習慣於這些心態或思考方式,使這些成為自然。止觀是一切其它禪修技藝的基礎,它能產生寧靜專注與清明。這些都是使其它修行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它包括了由最初到最高所有禪定的精華。
“止”使你們專注範圍變窄,因此減低了心靈的造作,創造一種寧靜的狀態。但這並不是表示你的心變狹窄了,而是人的心越寧靜就越寬廣越柔和,使你想怎么用它,什麼時候用它。都有能隨心所欲。然而如果只有寧靜,無法讓你體會“空性”的見地;所以由“觀”產生的洞察力,也是必要的,請大家注意理解我所說的這番話。
“止”還可分為有相“止”與無相“止”,我著重給大家講“無相止”。
修“止”的目的就讓你的心得到“輕安”,它表示心受到良好的訓練,便你毫不費力地就能放棄粗重的習性。
當你在床上試著修習時,發現心與自己的意願是相反的;不是在計畫的未來就是在回憶過去。當你能夠阻止心這樣做的時候,就是“輕安”。
在修行中,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如果你習慣於“無相”止,就把心住在中脈里。到了中間,可以放鬆一點,但仍要隨時提起正念,要有警覺的心。如果心變得昏沉,就想一下讓心平靜下來的利益,去除昏沉。如果心變得掉舉,就思維出離心,讓自己冷靜下來。昏沉,掉舉消失後,立刻回到專註上。呼吸順暢,把你的心和你的感覺都集中所傳註上,這樣修持一段時間後,就會有五種體驗生起。
在開始時,你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停不下來,就像山間的瀑布一樣無法控制。膽小者或無有口傳的修行者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認為自己無法好好修下去,由於沮喪便生起懈怠。這種情況你應感到歡喜,因為這是你修習禪的第一種體驗的到來,應把它視為瑞兆——這就是所謂的認出概念的生起。
事實上,修行專注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集中在某一個物體上,而是要你了解自己的心有多散亂。而你們在這時並不知道這是最重要的。
瀑布的經驗被認為是禪體驗的黎明,雖然太陽還未升起,但光線已經出現在天際,這表明結果已經在那裡了。
緊接著第二種體驗也會發生。你們這時候的心境就像急流穿越峽谷一樣。有時你專注的很好,有時卻像急流撞到岩石,形成漩渦,然後又回到了寧靜。
繼續修行下去,會出現第三種體驗,就像河流中的水潭,有時會產生波浪,但其它時候則會平靜無波。
第四種體驗就好像是有波浪的大海,你的種種心靈幻想,就算它非常的巨大,只要略提正念它就會立刻平息下來,並且井然有序。
第五種體驗的到來,它像沒有波浪的大海,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大海都維持不動。到了這個階段,身體就像羽毛一樣的輕,心完全能受到控制,欲界的大部分煩惱都停息了,也可能會得到某種程度的預知力和神通。
經歷了修“止”的五種體驗後,你的造作就會越來越不活潑,逐漸失去了對你的控制力。而且你們還會明白,實修和研讀對你們心境所起的效果之間的差異。
當你們關注於無分別之本智充滿虛空而停止呼吸之氣時,則會產生離戲大中脈之智慧。又將情器精華融入光芒明點或本性智慧,無二分別示現心中之本尊佛,其身語意發光而中脈內充滿種子字和紅光,而外現出使萬物變為如此,又顯現二次血脈而立刻將所有種子字變為雙運本尊,雙運之代紅白菩提充滿有情世界,一切精華從鼻口吸入並充滿中脈而位於無分別境,最後本尊佛化為光而位於無生界……
下而我將觀修時的一些體現與狀態出現時而應注意的及解除分別之離戲演教與諸弟子講解。
請注意,此次所翻譯整理出來的是現今任何一位上師,活佛的所沒有公開講說的,是明空圓滿次第的精華。你們必須明白的道理,因為是觀修體現等諸多修體實踐的無誤之指導。是解除修行障礙之指導,是本教派區別與其它教派之心法與指導。
此前所講述的五種經驗及變化,是為外境六識與內境明慧融為一體,而處於無分別的境相。由此而寂滅一切粗細的執著,而處於地分別境,這是傳注一境的本質。
注意下面。專注一境又有樂,明,無分別三種境況與現相,樂是指阻止因不攝入住處及所住者之物質覺受而處於空相幻術境之樂。明是指處於沒有中斷六識,執著實有及內外無住處空明之境,無分別是指攝入內外覺受等一切無分別智慧之中而專注於一境。這一切被稱為專注一境之瑜珈而成為樂明寂靜之岐途。以此離戲者為:無分別性如虛空而離戲,將解除產生無色界之障礙;六識境相如幻術而離戲將解除有色界之障礙。樂明之性質如水中月而離戲,將解除欲界之障礙。
其次,第三禪之錯處,為識別為樂之錯處,第四禪為明之錯處,第一無色界為空之錯處,非有非非有之禪完無分別之錯處。
只是無貪于樂,還不能解決錯處,如同第四禪,只是安住於未成就之空性,也無助於明之錯處,如同非有之禪定。
因此,認為空有無別之修煉為糾正錯處則是更大的錯誤,如未獲得無邊之虛空色相而修煉。以此沒有任何境而阻礙一切色相,如同非有禪定面未獲得任何成就,等於還沒有離開世俗。當今多數大禪定者意樂如此般修煉,這是有染之心所修的結果。
雖然有人為認為以專一心之習氣去修煉或體驗,會產生戲之禪地真實通道。但是離戲時會失去空之本性而意為無染空性,從而陷入如同浮糠下的水坑而無法辨認空性;如印記空性則成為一境空性,勝觀之諸法不能清淨,進入諸法錯處;如專注空性為掌握空性實義而修煉,則是無分別之錯處。由此則不是真實之離戲,如經文說:“無分別為自然成就。”故離戲之時,不能理解無分別之空性,如同非有非非有之禪定。然而,執傲斷定沒有抓住核心之空性為無生離邊,也是不可取之觀點,這與外道之容性說無分別。因為心所分別者為一致,如經中所說,吠陀數不勝數,如同夢境幻術,就像觀見餓鬼城市一樣,也能顯現宇宙萬物,無阻無生,無束無修,無念解脫無解脫,此乃無上勝義。
原始的苯教,也有外空和內容,有相而無自性,顯現而無住處,樂而無分別,無任何本性,示現無阻之顏色等不符合的種種說法。而且其觀修方法也與此一致,故苯教沒有高低的思想觀點,由此一切法門之基本觀點都成為解脫的殊勝法門。
還有另一種說法,心裡有認識造作而泰然處之為清靜,無飾自然處之為大手印。這與非有非非有之禪完定區別,如獲得大解脫就生於壽命八萬大劫之天界。然而,當今知道這些道理的極為少見,而且沒有具備各自分別之智慧和掌握空悲雙運之要害而不知所措。這些都是關鍵性的或極為重要而必須掌握。
離戲的途徑為專一,而一味的途徑為離戲,可是這些都不是最終的正行。如心、分別、習氣以及阿賴耶之染沒有徹底清除,平等住於貪境之中。勝觀有慾念之染,雙運有信念之染,無修者有知識之染,與此同時不能辯認分別,煩惱和智慧三者之間的區分。如果結合十地五道而言,專一為第一地,離戲為第六地,一味為等入地,以及也有意義為無修者為佛地。
現在我直接給大家指示出空樂光明的本來面目及表相,以結合五道而言,離戲對見道,一味對修道,無修對無學道,這些都是共同的看法。實際上,地道是解除知識障的方法,一為憐憫障,二為犯戒障,三為憤怒障,四為懶惰障,五為鬆懈障,六為犯智慧障,七為不知方便障,八為勢力減退障,九為祈願不淨障,十為二智未成就圓滿障,均可顯現為圓滿受用佛身。以此十地逐次修習,無上菩提真實獲得。
由於十地五道也有細微障,在這裡我特別提出對這些要注意修習,另外,心及分別等習氣之貪,有細微之智染而必須清淨。對此,隆欽巴大法王特別指出:“太陽之中無雲霧,智慧之中無無明,法身之界無分別。”入行論中說:“心之障礙是身所為,此乃離戲之所現。”寶積經中所講,寂滅之思維,善逝之密意,與心意和識之分離,而又不脫離禪定之境,經乃如來佛不可思議之密意。
識別染淨之平等住,是指境顯上無改造之修煉;認知等為阿賴耶勝觀之染處;住於無分別為阻礙六識之門而成為八識阿賴耶之習氣錯處。二者為二取之染,其解除之方法是:境顯無二之識為自明自淨自現而安然處之。如離戲法相家認為,光明大圓滿的尋心次第,均為獨自明了而對此修煉。
下面我給大家講的是最主要的,它是告訴大家如何解除分別之離戲,這人教示是:本質如虛空無法真空,自性為自成而無造作,無二離戲之智慧,無法用言語表達,此乃降生之千佛也不可改變的見地,外道千人攻擊更不能立論。污垢之四時,,解除污垢時為道,離一切染時為圓滿一味果而一味。其錯處是雖無二取之分別,但有修行之貪心,雖分辨無二但體驗禪定如同第三禪錯處。雖離戲但無阻止明顯又等於第四禪錯處,這些具有心、意和習氣之染而成為世欲禪定。
修煉的方法,其次第如同上面所講逐次修煉道而用一半悟證奠定根基,如合一頓超之瑜珈者不觀道之性相而向開示凡夫直接指出證悟,並確定四性即心、心性、菩提心、各別自性。其心指心之所生五十種,最後之識不是無分別自身,心性為修煉中新增之識,菩提心為空性慈悲之精髓,各別自性指成為智慧所行之殊勝境。此處何為正行,開示心性自生的精要寂靜離戲無為之本質為正行,其本質己離講思習氣之境,離別比喻之名相,未陷入輪迴涅槃一切可觀之法,無觸及何物,己盡他物利害;周遍全空俱生之智慧為立刻斷除法身離戲之本質輪迴涅槃之根基,此乃為專一。其自相無礙顯觀,離一切戲論和證得輪迴涅槃之無實為離戲;從意義上講,離別部分而自成雙運技巧中的如實和所有之因緣,在基中為如實之因緣,在道中為所有之因緣,在果中為大雙運之因緣,如此顯觀乃是一味。明空的技巧在基上圓滿成熟而一切法各自除障輪迴涅槃平等清淨,此乃無修;這些無前後意義如同訶子放在手掌中,是常具殊勝不可思量之瑜伽,由此顯觀之法身,其技巧中無有輪迴涅槃之善惡之分,故為易於理解而講說分別即法身。無修離一切境相之顯證,清淨於後識境界、所以分辨體驗而不誤入歧途最為關鍵。為此,抓住關鍵、發揮較力。
此即大圓滿瑜伽之真實殊勝之心法,即無二法門。通過以上開示言教、諸位弟子們正確修行、下一步就能轉入到獨特之大密一光明徹卻及任運托噶的修行之中。隨然我在前面講說的很簡單,但是大家在修行過程中,一定要有口傳的方法,結合我所講的開示,方為正確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