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疣

外陰疣

外陰疣,俗稱尖銳濕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鱗狀上皮增生性疣狀病。

症狀特徵

潛伏期為3周-8個月,平均3個月。患者以年輕婦女居多。病變以性交時容易受損傷的部位多見,如舟狀窩附近、大小陰唇,肛門周圍、陰道前庭、尿道口,也可累及陰道和宮頸。臨床症狀常不明顯,部分患者有外陰瘙癢、燒灼痛或性交後疼痛。典型體徵是初起為微小散在的乳頭狀疣,柔軟,其上有細小的指樣突起,或為小而尖的丘疹,質稍硬,孤立、散在或呈簇狀,粉色或白色。病灶逐漸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雞冠狀或菜花狀,頂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潰爛。宮頸病變多為扁平狀,肉眼難以發現,常需陰道鏡及醋酸試驗協助發現。

病變以性交時容易受損傷的部位多見,如舟狀窩附近、大小陰唇,陰道前庭、尿道口。臨床症狀常不明顯,部分患者有外陰瘙癢、燒灼痛或性交後疼痛。典型體徵是初起為微小散在的乳頭狀疣,柔軟,其上有細小的指樣突起,或為小而尖的丘疹,質稍硬,孤立、散在或呈簇狀,粉色或白色。病灶逐漸增大、增多,互相融合成雞冠狀或菜花狀,頂端可有角化或感染潰爛。

疾病病因

外陰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鱗狀上皮增生性疣狀病變。HPV有多種亞型,與生殖道尖銳濕疣有關的主要有HPV6、11、16、18型。國內外報導外陰尖銳濕疣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為常見的女性性傳播疾病。HPV主要感染鱗狀上皮,外陰尖銳濕疣約50%—70%同時伴有陰道、宮頸的尖銳濕疣,且易與多種性傳播疾病如淋病奈氏苗、滴蟲、白念珠菌、衣原體、梅毒螺旋體等並存。溫暖、潮濕的外陰皮膚易於HPV的生長;妊娠、糖尿病、影響細胞免疫功能的全身疾病時,尖銳濕疣生長迅速,且不易控制。少部分患者的尖銳濕疣可自行消退,但機制不明。HPV除可引起生殖道的尖銳濕疣外,還可能與生殖遭腫瘤的癌前病變有關.尤其是HPVl6、18型與外陰癌、宮頸癌的關係更為密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