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化

外在化又譯“外化”。德國黑格爾用語。在《美學》等書中提出。指藝術作品使內在的心靈顯現於外在感性事物的活動過程。黑格爾認為心靈、思想、概念這些東西都是內在的、抽象的,雖然是普遍的、絕對的、真實的,但都沒有現實性。它們必須借外在對象表現出來。才能實現自身,這就是外在化。在黑格爾哲學中,萬物都是絕對精神或理念所創造出來或在外在世界的實現,即都是絕對精神的外化或異化。在美學上,外在化表示藝術作品用外在的感性形式完善地體現內在心靈和理念內容,即理念和心靈外化為、顯現為感性形象。它通過具體形象反映心靈,使精神性的東西獲得感性形式,從而把心靈轉化為客體或自身的對立面,因此它“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外化”(《美學》第一卷)。

“外在化”體現了黑格爾美學的初步實踐觀點。他認為,“人有一種衝動,要在直接呈現於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實現他自己,而且就在這實踐過程中認識他自己”,人通過實踐在外在事物上刻下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目的在於要以自由人的身分,去消除外在世界的那種頑強的疏遠性,在事物的形狀中他欣賞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現實”(同上書)。黑格爾認為這樣一種心靈的外化或“自我創造”,是藝術作品產生的根源。此外,黑格爾的“外在化”還相當於“異化”,它揭示了事物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在《美學》中,理念不斷外化和感性顯現的過程,構成從象徵型藝術、古典型藝術到浪漫型藝術的一部人類藝術史。黑格爾的外化或異化思想在哲學和美學上都有可借鑑之處。其根本缺陷在於唯心主義地本末倒置。馬克思接受和發展了這一概念,把它與社會實踐聯繫起來,使之具有更深刻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