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橋

壺口橋

壺口橋位於蓬壺鵬溪村與孔里村交界處,省道305線邊。蓬壺四山環繞,村中人煙稠密,而眾水則匯歸此處,系古代官道的要衝,上達建延,下達泉廈,南北必經。

興建歷史

壺口橋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2),陳知柔肇建。明洪武年間吳孔昭再建,清光緒三十年林以仁倡議鄉里募款三建。重建之橋為石橋,溪澗底石盤植基,擎造石橋三圜,,下水深一丈余,出水高三丈六尺,中圜四丈五尺,東西圜四丈,各橋柱闊三丈二尺,橋面闊一丈六尺二寸,長三十丈。橋東建路亭一椽,從辛丑季秋起建,至甲辰仲冬,歷經四年方告建成,花費白銀一萬二千餘元。此橋歷經幾十年,1976年因汽車載重及橋墩失修而毀於洪水。後由公社撥資距原址下游20米處建石混公路橋。

近代重建

一九九六年,鎮政府成立籌建組,四出募資,海內外鄉親慷解義囊,又蒙台胞林惠生捐獻巨資,在原址重建為三拱橋樑,中拱徑十三點五米,東西拱各十二米,主橋長五十四米,寬四點八六米,距基面高十點一六米,增構琉璃瓦蓋廊榭及仁惠、泰和兩亭,於一九九八年冬竣工,費資一百五十萬元。新建之橋金碧輝煌,蔚然壯觀,成為蓬壺一處遊覽休閒的地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