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杜施·魯熱維奇

不僅是一位享譽世界文壇的詩人,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劇作家和作家,他在戰後創作和上演的一系列荒誕派戲劇在波蘭具有無可爭議的代表性,在西方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根據波蘭文藝界的定論,他是繼十九世紀中葉曾長期擔任波蘭作家協會主席的著名作家雅羅斯瓦夫·伊瓦什凱維奇(1894―1980)之後,創作門類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他那數量極大而又豐富多彩的作品已成為波蘭二十世紀文學的經典。

生平

魯熱維奇1921年10月9日出生於波蘭羅茲省臘多姆斯科縣。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他在臘多姆斯科中學讀書時,就開始發表詩作。1938年,因家庭經濟困難,中學不得不提前畢業。翌年年初,他考進了日羅維策的一所林業中學,但在德國法西斯入侵波蘭後,他又輟學了。此後他在臘多姆斯科的政府機關里當過職員和聯絡員,在索拉特金屬工廠里當過工人。1942年,魯熱維奇在國家軍軍官學校(由當時流亡倫敦的波蘭政府在國內開辦)學習了一段時期後,第二年便參加了國家軍游擊隊的反法西斯抵抗運動。他不僅參加過瓦爾塔河和比利查河的澗叉之間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游擊隊的戰鬥,而且還主編過報紙《武裝行動》,負責部隊里的教育工作。由於他在這時期的愛國行動和他在爭取波蘭民族獨立鬥爭中的突出貢獻,戰後他曾獲波蘭軍隊獎章,1974年獲國家軍倫敦十字獎章,1981年8月15日在明山又獲“暴風雨”行動勳章。

作品

1944年,魯熱維奇以薩蹄爾的筆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歌、散文和幽默作品集《林中回聲》。1945年,進入克拉科夫雅蓋沃大學學習藝術史。1946年,出版了詩集《一小勺水,諷刺作品》。1949年大學畢業後,曾遷居克拉科夫省的格利維采縣,從1968年至今,一直定居在弗羅茨瓦夫。魯熱維奇真正處女作詩集《不安》出版於1947年,這部詩集中的作品大都取材于波蘭戰前和法西斯占領時期的社會現實,因為在思想和藝術風格上表現了新異的特點,受到了波蘭評論界的重視。翌年他又出版了詩集《一隻紅手套》。此後連續發表了詩集《五首長詩》(1950)、《正在來臨的時代》(1951)、《詩和畫》(1952)、《平原》(1954)、《銀穗》(1955)、《微笑》(1955)、和《一首公開的長詩》(1956)等,這些都屬於詩人早期的作品。從1958年出版的詩集《形式》開始,到後來的《和王子談話》(1960)、《綠玫瑰》(1961)、《普洛斯彼羅的大衣里什麼也沒有》(1962)、《第三張臉》(1968)、《皇城》(1969)、《心靈》(1977)、《受了外傷的短篇小說》(1979)、《淺浮雕》(1991)、《永遠的片段》(1996),一直到2003年出版的兩部詩集《灰色地帶》和《附錄》都屬於詩人中期和晚年的作品。

藝術風格

魯熱維奇的詩歌創作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含意深刻,詩人善於運用比喻、象徵和藝術典故,或者採取以景移情,情景交融以及擬人化或擬物化的描寫,賦予他的作品濃郁的詩情畫意,使讀者欣賞到其中藝術的美,感受到其中回味無窮的至真至理。魯熱維奇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多次闡述了他的詩學觀點。他崇尚創作自由,認為“現代詩歌就是為了自由的呼吸而戰鬥”。但他同時指出: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藝術家們要有責任,創造無愧於我們時代的作品,要真實地反映現實,反映生活,特別是要反映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他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比做一棵大樹,把詩人比做一群孩子,孩子受到大樹的保護,愛在它周圍唱歌跳舞,人民的生活是詩歌創作的泉源。詩人曾經謙虛地說:我的詩什麼也不解釋,什麼也不說明,什麼也不排斥,它不包容一切,實現不了人們的希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