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學發現時間表

基礎物理學發現時間表(Timeline of fundamental physics discoveries)提供物理學領域內基礎發現的時間表;其中主要包括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基本粒子,宇宙大爆炸理論,黑物質,黑能量等許多基礎的重大的發現。

概述

基礎物理學發現時間表(Timeline of fundamental physics discoveries)提供物理學領域內的基礎發現時間表。這個表記錄了人類對自然定律知識的進步;它包括了由實驗,和先由理論預言,後經實驗證明的發現。

年表

時間(年) 發現內容 發明者
1687 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
1782 物質守恆 拉瓦錫
1785 證明電荷作用力與其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定律 庫侖
1801 光的波動理論 楊氏
1803 物質原子理論 道爾頓
1806 動能 楊氏
1814 光的波動理論 干涉,菲涅耳
1820 電-磁相互作用的證據 安培,畢奧,薩瓦
1824 理想氣體分析,內燃機 薩蒂·卡諾
1827 電阻 歐姆
1838 磁力線,磁場 法拉第
1838 地球磁場 韋伯
1842-3 能量守恆 邁爾,凱爾文
1842 都卜勒效應 凱爾文
1845 光和電磁波法拉第旋轉 法拉第
1847 能量守恆2 焦耳,亥姆霍茲
1850-1 熱力學第二定律 克勞修斯,凱爾文
1857-9 動力學理論 克勞修斯,馬克斯威
1861 黑物體 基爾霍夫
1863 克勞修斯
1864 電磁場動力學理論 馬克斯威
1867 氣體動力學理論 馬克斯威
1871-89 統計力學 玻爾茲曼,吉布斯
1884 玻爾茲曼推導史蒂芬輻射定律
1887 電磁波 赫茲
1893 輻射定律 維恩(Wien)
1895 X-射線 倫琴
1897 電子 湯姆斯
1900 黑體輻射公式 普蘭克
1905 特殊相對論,光電子效應,布朗運動 愛恩斯坦
1911 等價原理,發現原子核,超導
1913 玻爾原子模型 玻爾
1916 廣義相對論 愛恩斯坦
1919 證明光可彎曲
1922 費里德曼提出宇宙膨脹假設
1923 Stern-Gerlach實驗,物質波,銀河系,證明光子具有顆粒性
1925-7 量子力學
1925 了解星狀結構
1927 宇宙大爆炸理論 勒梅特
1928 預言反物質
1929 哈伯證明宇宙膨脹
1932 證明反物質存在;發現中子
1933 發現黑物質
1937 發現u介子
1938 發現超流,了解星內產生能量的機制
1939 發現鈾分裂
1944 2D磁性理論:依辛模型
1947 發現介子
1948 量子電動力學
1956 發現電子中微子
1956-7 發現宇稱不守恆
1957 解析超電導性
1959-1960 預言量子力學拓撲作用,並證明
1962 SU(3)強相互作用,發現介子中微子。
1963 預言夸克
1967 統一弱和電磁相互作用,發現太陽中微子問題,發現脈衝星(中子星)
1968 發現夸克的實驗證據
1970-3 發現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
1971 氦3的超流
1974 預言黑洞輻射
1975 發現輕子
1977 發現b夸克
1978 在銀河系發現黑物質
1980 量子霍爾效應
1981 提出宇宙膨脹理論假設
1982 分數量子效應
1995 發現玻色-愛恩斯坦凝聚
1995 發現t夸克
1998 發現黑能量
2000 發現中微子
2003 宇宙微波背景WMAP觀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