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

《培根隨筆》是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隨筆作品,它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培根隨筆》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1985年被美國《生活》雜誌評選為“人類有史以來的20種最佳書”之一,同年入選美國《優良讀物指南》的推薦書目。弗蘭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代表作品有《學術的進展》、《亨利七世本紀》和《論人類的知識》等。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美》《論善美與性善美》《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本書亦以大地萬物為主角,呈現人們百態,通過精煉的語言、緊湊的情節、貼切的比喻將深刻的哲理寓於淺顯的故事之中,使人獲取借鑑,受到啟迪。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論友誼》中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從 《培根隨筆集》的 《論真理》《論死亡》《論人之本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是一個熱愛哲學的人。從《論高位》《論帝王》《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從《論愛情》《論友誼》《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富有生活情趣;從《論逆境》《論幸福》《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自強不息;從《論偽裝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工於心計、老於世故。

內容主要是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主要講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許多方面,其中有《論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論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論真理 第十六篇 論無神論 第三十一篇 論疑心 第四十六篇 論園林
第二篇 論死亡 第十七篇 論迷信 第三十二篇 論辭令 第四十七篇 論洽談
第三篇 論宗教一統 第十八篇 論遠遊 第三十三篇 論殖民地 第四十八篇 論門客與朋友
第四篇 論復仇 第十九篇 論帝王 第三十四篇 論財富 第四十九篇 論求情說項
第五篇 論厄運 第二十篇 論進言與納諫 第三十五篇 論預言 第五十篇 論讀書
第六篇 論偽裝與掩飾 第二十一篇 論時機 第三十六篇 論野心 第五十一篇 論黨派
第七篇 論父母與子女 第二十二篇 論狡詐 第三十七篇 論假面劇和比武會 第五十二篇 論禮節與儀容
第八篇 論結婚與獨身 第二十三篇 自謀 第三十八篇 論人之本性 第五十三篇 論讚譽
第九篇 論嫉妒 第二十四篇 論革新 第三十九篇 論習慣和教育 第五十四篇 論虛榮
第十篇 論愛情 第二十五篇 論求速 第四十篇 論幸運 第五十五篇 論榮譽和名聲
第十一篇 論高位 第二十六篇 論貌似聰明 第四十一篇 論有息借貸 第五十六篇 論司法
第十二篇 論勇敢 第二十七篇 論友誼 第四十二篇 論青年與老年 第五十七篇 論憤怒
第十三篇 論善與性善 第二十八篇 談消費 第四十三篇 論美 第五十八篇 論世事之變遷
第十四篇 論貴族 第二十九篇 論國家之真正強盛 第四十四篇 論殘疾 第五十九篇 論謠言(殘篇)
第十五篇 論叛亂與騷動 第三十篇 論養生之道 第四十五篇 論建房

作品賞析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對他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之見。

《培根隨筆》以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於今天的青年讀者,讀《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隨筆》里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培根隨筆》中,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買弄幽默風趣,不談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是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像是一位法官判案。

版本信息

培根隨筆培根隨筆

該書1597年出版時只有10篇文章,1612年出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增至58篇,培根逝世31年後的1657年Rawel將培根未完成的隨筆《論謠言》作為第59篇收入最終構成了今天流行的版

本。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科學家,出生於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並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後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後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培根隨筆》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度和想法。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於各種方面的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從字裡行間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隨筆》(Essays)。這本書1597年出版時只收有十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31年後的一六五七年,有一個Rawley版將培根的未完稿《論謠言》(Of Fame)作為第59篇收入其《隨筆》(Essays),但由於該篇只有“起承”尚無“轉合”,故後來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為標準。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

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思維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Historiesmakemenwise,poetswitty,themathematicssubtle,natural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他崇尚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但同時,培根也是一個男權、貴族、功利主義者。著有《學術的進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銳地批判了中世紀經院哲學,認為經院哲學和神學嚴重地阻礙了科學的進步,主張要全面改造人類的知識,使整個學術文化從經院哲學中解放出來,實現偉大的復興。他認為,科學必須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規律。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以感官經驗為依據。他提出了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認為知識和觀念起源於感性世界,感覺經驗是一切知識的源泉。要獲得自然的科學知識,就必須把認識建築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他還提出了經驗歸納法,主張以實驗和觀察材料為基礎,經過分析、比較、選擇、排除,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培根看來,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駕馭自然。但“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即認識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至今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論說文集》最能體現培根的寫作風格:文筆優美、語言凝練並且寓意深刻。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薰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鳥中的蝙蝠一樣,永遠是在黃昏中飛的。疑心使君王傾向專制,丈夫傾向嫉妒,智者傾向寡斷和憂鬱,他才逐漸得到升遷,先後擔任過法院院長、檢察長、掌璽大臣等,還被封男爵、子爵等貴族尊號。然而,後來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職。成為平民之後,培根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問研究中,他最終成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創始者。

名言整理

知識就是力量。

人生

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讚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

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畫,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金錢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礙;因財富之於品德,正如軍隊與輜重一樣,沒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礙前進,有時甚至因為照顧它反而喪失了勝利。

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

狀貌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適宜並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狀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

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論。

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

當命運微笑時,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秘以友誼對於人世間生,真像鍊金術所要找的那種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

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論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在富人的想像里,財富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噩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真理

與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

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人們說得好,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要追求真理,認識真理,更要依賴真理,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於發現真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時間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像萌芽一般,在一個真理之下又生一個疑問,真理疑問互為滋養。

事業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在一切大事業上,人在開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察看時機,而在進行時要像千手神那樣抓住時機。

最好的辦法是把青年的特點與老年的特點在事業上結合起來。青年可以從老年身上學到他們所不具有的優點;而從社會的影響角度來說,有經驗的老人執事令人放心,而年輕人的幹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年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么青年人的純真是崇高的。

修養

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這是一定的,這個我們叫做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科學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科學的真正的與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類生活,用新的發明和財富豐富人類生活。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一次不公平的審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尤烈,因為犯罪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平的審判則敗壞了水的源頭。

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不僅由於探索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道德

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青年

一般來說,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友情

因結婚而產生的愛,造出兒女;因友情而產生的愛,造就一個人。

只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務是不能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益處了。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度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鬱使人致病。俗語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二是關於事業的。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我們還可以用這個意義來論孤獨說,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說是來自禽獸而不是來自人類。

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沒有可傾心相談的知交的人們,是個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只有對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智慧

在開端起始時善用時機,再沒有比這種智慧更大的了。

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乾淨純粹。

愛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諺語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智慧和精神。

會先把前額的頭髮給你捉而你不捉之後,就要把禿頭給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兒給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滾圓的身子給你,而那是很難捉住的。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結局是不幸的。

讀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

時間

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時間是不可占有的共有財產,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會愈益顯露。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思想

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成功

殘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為他們有缺陷,使人樂於寬忍他們的成功。也常使潛在的對手忽視了他們的競爭和挑戰。

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失敗

實踐中的失敗主要由於不知道原因而發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兩種企望:對知識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教育

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工作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學習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人生

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么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愛情

愛情就像銀行里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容忍對方缺點,這是節制支出。所謂永恆的愛,是從紅顏愛到白髮,從花開愛到花殘。

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

編輯推薦

《培根隨筆》:閱讀經典真正能讓孩子的心靜下來;閱讀經典會給孩子的一生罩上詩意的光芒,使孩子的一生都有一股溫暖向上的力量相伴;閱讀經典能讓孩子體悟到什麼是美,什麼是愛,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勇氣,什麼是信念……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書目

名家推薦

品讀華麗的篇章,享受閱讀的快樂

青少年課外閱讀系列

暢銷版

新課標推薦優秀圖書

文摘

插圖:

所以,散布對於信仰的各種不同見解,更能導致宗教的分裂。這猶如有人呼喚——看哪,基督正在曠野之中!而另一些人也在呼喚——看哪,基督正在聖壇之上!那么讓我們究竟追隨誰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的辦法恐怕只有一個,這就是基督自身說過的那句名言:“你們既不要出去,也都不要相信!”①

聖保羅(他的使命是要感召那些無信仰者)曾說:“如果一個異教徒聽到你們這些各說各話的教義,他恐怕只會認為這裡有一群瘋子。”對於本來就無信仰的無神論者,看到宗教之中的這種矛盾衝突,更會使他們遠離聖殿,而高踞於“褻瀆者”的座位之上了。

從前有一位幽默家虛擬了一套叢書,其中有一本叫“異端教派的摩爾舞”。②也許有讀者會認為,在談論如此重大問題時援引此例未免不恭。然而它所嘲弄的卻正是異端攻訐者的可笑嘴臉。

信仰的一致會給教徒帶來和平。而和平就是幸福,和平樹立信仰,和平培養博愛。這樣,以前浪費於寫爭論文章的精力,現在就可以轉移到寫信仰和誠實懺悔的論文上了。

至於如何使信仰一致,這也很重要。有兩種極端的看法。對某些激烈分子而言,所有的調和與妥協都是可憎的。

序言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深得伊莉莎白女王的喜愛,被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培根12歲即入劍橋大學,23歲就任議員,開始顯示自己的政治潛能。不過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伊莉莎白在位時,他並沒有受到賞識。直至詹姆斯一世即位,他才時來運轉,先是成為新授勳的爵士之一,接著又先後出任副檢察長、首席檢察官、樞密顧問、掌璽大臣和大法官等職,並被授予聖阿爾班子爵。後因受賄而遭彈劾並被革職罰金,鬱郁終生。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培根隨筆集》、《學術的進展》、《新工具論》,以及《亨利七世史》和《新大西島》等。

媒體推薦

他擁有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像,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在我們看來。這是培根的特色。

——黑格爾評培根

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衝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瀉,湧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雪萊評培根

培根是寫作隨筆的高手,文章不受個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脫的格調。他與讀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聯繫超過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從來都不是抽象的,而永遠是具體的活的東西。他的隨筆,篇篇言簡意賅,富於變化,每次捧讀,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滿靈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代人實用智慧的豐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來改造世界。

—— 魯賓斯坦

名人推薦

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對科學研究程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所以儘管他的哲學有許多地方欠圓滿,他仍舊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英]伯蘭特·羅素

牆根是英閨難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德)馬克思

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來當做格宮。

——[德]黑格爾

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篩莊產的鏇律,給情感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英]雪萊

作品影響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經典著作。它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該書歷經四百年而不朽,體現了作者對人世生活的透徹理解,給諸多後人及學者以人生啟示。作者用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生獨到的見解把原本枯燥的理論寫得生動有趣,使讀者讀起來覺得引人入勝。

該書體現出了作者對人生的通透洞察,實現了作者的現實主義與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古典人文主義價值觀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體現。曾有媒體評論《培根隨筆》屬於為數不多的應當咀嚼消化的書。

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論讀書》《論美》等,《培根隨筆》以一種優美與莊嚴的韻律,以過人智慧的論述,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內涵而被廣為流傳。

作品評價

美國作家房龍:“弗蘭西斯·培根的隨筆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塵世中的智慧,它讓人們變得充滿理性並世事洞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