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鱗紋方壺

垂鱗紋方壺

中國古代青銅器

基本信息

戰國1958年江蘇邳縣劉林出土
敞口、直頸、鼓腹下垂、方座。頸部有一對環狀耳。飾象鼻夔龍紋、龍紋上有羽。四脊上飾變體獸耳,上刻陰線夔龍紋,腹飾細密的垂鱗紋

垂鱗紋方壺垂鱗紋方壺

關鍵字

鱗紋

是以龍蛇體軀上的鱗片排列而組成的紋飾,排列的方式有連續式、重疊式、並列式三種。連續式是完全相同的鱗片,按縱向交錯排列,可鋪開一個很大的面。重疊式的鱗紋排列方式如魚鱗相疊,也是縱向形式。這兩種鱗紋,都可作為主紋,一般飾在器物的腹部。並列式是以大小相同或大小相間的鱗片橫置作帶狀,也有作二層橫列,這類鱗紋舊稱重環紋,一般飾在鼎和簋的腹上部。鱗紋盛行於西周中晚期。

盛液體的器皿。商代已有,春秋戰國尤其盛行。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銅壺內就保存有二千三百年前的古酒。也用於盛水。商代的壺多扁圓,貫耳,圈足。西周的壺圓形,長勁,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有方壺。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瓢形等。圓形壺到漢代稱鍾,方形壺則稱“鍅”。
中國的戰國時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而實際上具體時間應該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其主體時間線處於東周末期。戰國時代是華夏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