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的概念
基本的坑計算是指通過挖坑,以灌水的方式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問題的答案,影片,甚至老婆)。不同於以前的格線計算、雲計算、框計算,坑計算則是提出了人機合一的計算模式,是之前各種計算模式的發展,是虛擬化、雲計算、專家系統、人肉搜尋等概念混合演化並進行質的提升的結果。產生背景
李彥宏在百度2009創新技術大會提出的為用戶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一站式服務,是一種最簡單可依賴的網際網路需求互動模式,用戶只要在框中輸入服務需求,系統就能明確識別這種需求,並將該需求分配給最優的套用或內容資源提供商處理,最終返回給用戶相匹配的結果。而有用戶指出其實這個框計算的技術原型就是Google在六月份發表的Google Squared,Google Squared就是一信息分類工具,可以根據你的需求自動獲取和組織網路上的信息,事實上這樣的東西和百度提出的框計算的確有相同之處。李彥宏提出這個概念後,網際網路上爭論不休,水木社區KCN不屑百度不能靜下心老老實實做產品,技術積累不足,結合現代網際網路新概念“雲計算”,提出“坑計算”諷刺“框計算”。
特點
超大規模
坑的規模在網際網路傳播速度大大提升的今天,坑可利用的資源包容了幾乎所有的上網機器,上網人群,僅受限於挖的坑的深度和5毛黨(包括偽5毛黨)的傳播能力。極其廉價
挖坑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及,而充分利用了網際網路閒散的計算資源(顯然有閒的才灌水和幫助解答),因此成本很低。通用性
由於真正人智慧型的引入,解決問題不再針對特定的套用,可以演變出各種解決方式。不確定性
坑計算充分體現了人的多樣性,同一個問題可以給出各個方面的回答,通過多樣性突破了困擾傳統計算模式無法解決的如何準確理解用戶意圖的問題。互動性
坑計算的發起者在坑計算的過程中是可以干預和參與計算過程的,這結合了專家系統的優點的模式正是老一代的雲計算,框計算等模式不具備的。套用
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可以用自然語言用“坑”提出問題,並解決。展望
在“坑計算”時代,“坑”會替人類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坑”就是計算機群就是人群,每一個坑包括了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計算機或者人。“坑”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參與人群可以隨時更新,保證“坑”長生不老。水木社區每天都有無數的“坑”產生,其他IT巨頭,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坑”。屆時,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個“坑”上,但一旦有需要,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而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坑計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平台,可以輕鬆的實現不同人群的共享,為我們使用網路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坑計算的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