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正式名稱是坎特伯雷基督座堂和大主教教堂,是英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基督教建築之一,它是英國聖公會首席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主教座堂,坎特伯雷大主教還是普世聖公宗的精神領袖。教堂位於英國東南的肯特郡郡治坎特伯雷市,已被列為世界遺產。

基本信息

簡介

坎特伯雷大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位於英國肯特郡的坎特伯雷市,坎特伯雷大教堂及其建築群是英國基督教的發祥地。

坎特伯雷大教堂融合了羅馬式風格和直角哥德式風格,在建築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同時該教堂也是貝克特大主教1170年被暗殺之地。

公元597年,傳教士奧古斯丁從羅馬來到英國當時的肯特王國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坎特伯雷傳教,並成為坎特伯雷第一任大主教。

坎特伯雷大教堂被英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教堂每年要接待100萬參觀者,是英國最熱的旅遊地之一。

布局

坎特伯雷大教堂長約156米,寬50米,中塔高達78米。早期的教堂毀於戰火,1070年這座大教堂動工重建,後來又經歷了幾次續建和擴建,才形成現在這個規模。

坎特伯雷大教堂高大狹長的中廳和高聳的中塔樓表現出向上飛拔飛騰的氣勢,而其他建築則表現出雄渾厚重的風格。教堂的幾個大廳都非常寬闊,每個大廳可容納上千人,裡面的每根大石柱拔地而起,在房頂交織成精美的圖案。牆四周是高大的玻璃窗,彩色玻璃畫也是這裡的藝術特色之一。教堂的東端,是個巨大的地下室,用以紀念聖托馬斯

坎特伯雷大教堂還陳列著古代騎士用過的盔甲、盾牌和其它兵器。

歷史

據文獻記載,公元597年,義大利傳教士奧古斯丁·受羅馬教皇委派,從羅馬赴英國傳教,把基督教帶到南英格蘭。實際上,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在肯特郡和南部英格蘭曾經傳播,其後由於朱特人、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等民族的入侵,基督教受到冷落。奧古斯丁帶領羅馬聖安德魯修道院的40名修士在一個名叫埃伯斯萊特的小島登入,當時撒克遜肯特王國的異教國王埃塞爾伯特娶了法蘭西公主伯莎為妻,而伯莎是個基督徒。在王后的支持下,奧古斯丁在這裡站穩了腳跟,成為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並把基督教傳播到整個英格蘭。

598年,奧古斯丁在坎特伯雷建造了第一座建築。這座建築是一座面積占12公頃的修道院。修道院建成不久,就在戰火中被毀。十世紀時,修道院由聖鄧斯坦主持重建。但後來又毀於戰火。1066年1月英國國王愛德華去世,9月,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藉口愛德華曾許他以王位,渡海侵人英國,攻下倫敦,加冕為王,史稱“威廉一世”。為了籠絡人心,威廉下令在修道院的遺址上建造大教堂。這座教堂由4位建築師共同負責,於1130年竣工。據文獻記載,當時在坎特伯雷主教區有三個宗教機構,一個位於城東的聖馬丁教堂,始建於羅馬時代,二是位於城內的大教堂,建於羅馬時期,被奧古斯丁視其為聖堂。三是一座修道院,位於城外,由奧古斯丁建造,現在聖馬丁教堂遺蹟尚存,修道院的建築基礎也已被發掘出來並加以保護,撒克遜時期的大教堂則已蕩然無存。

12世紀時,英王亨利二世任命他的屬下和摯友托馬斯·貝克特為坎特伯雷大主教。但貝克特不久後宣稱,從此他不再是國王的奴僕,而只聽命於羅馬教皇。亨利二世曾對這位才華出眾的摯友寄予厚望,他先是任命貝克特為英國樞密大臣,後又讓他接替了閒置的大主教位置。但貝克特接替主教後,以主教的身份與王室分庭抗禮,拒絕承認王室的特權,使王室與教會的矛盾白熱化。亨利二世常在忠於自己的騎士聚會時向他們發泄自己對主教的不滿,而4位英國男爵騎士誤把國王對主教的怨言當成了命令。1170年12月29日,亨利二世的4名騎士經過密謀,將貝克特殺死於教堂。獲悉貝克特死訊後,亨利二世懊悔不已。他迅速趕往現場負荊請罪,讓貝克特屬下的牧師當眾鞭答自己,並為這位昔日的摯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事隔3年,貝克特被信徒尊奉為“殉教者聖托馬斯”。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難以計數的信徒絡繹不絕地涌人坎特伯雷,朝拜這位“殉教者”,坎特伯雷也就因此成為英國的“聖城”。
1174年法國建築師威廉用哥德式風格設計坎特伯雷大教堂,使哥德式風格傳人英國。

1538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沒有先輩亨利二世的肚量和心胸,由於嫉妒人們對聖托馬斯·貝克特的朝拜,他下令毀壞貝克特的靈龕,修道院大部分被拆毀。

1844年,英國人認為此教堂是英國現存最重要的撒克遜時代的遺蹟,坎特伯雷大教堂開始受到政府的搶救性發掘和保護。

主教

第一任總主教奧斯定

最初,坎特伯雷大教堂這座天主教 座堂的第一任總主教是坎特伯雷的奧斯定(此為天主教譯名。若按照後來興起的聖公宗的中文譯名,該人為大主教奧古斯丁),前羅馬的聖安德烈本篤會修院院長,被教宗額我略一世派往英格蘭,597年到達。
坎特伯雷大教堂坎特伯雷大教堂
聖比德副主教(673年-735年)的英國人教會歷史記錄了第一任總主教聖奧斯定如何建造主教座堂的過程。1993年在中殿地下的考古研究顯示,撒克森地區的這第一座座堂的遺蹟,是建造在前羅馬帝國 道路的地基上,核心部分可能沿用了羅馬建築。該教堂奉獻給聖救世主。
奧斯定還創建了城牆外的本篤會聖伯多祿聖保祿隱修院。這裡後來奉獻給聖奧斯定自己,是許多世紀曆任大主教們的安葬地。這裡連同古代聖馬丁教堂 ,都是受到保護的英國遺產和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總主教卡斯波特

同一軸線上的第二個建築是總主教卡斯波特(740年-760年)建造的洗禮堂,奉獻給洗者若望。

總主教諾曼人

蘭弗朗科(1070年-1077年),第一位諾曼人總主教,重建了荒廢的盎格魯撒克森教堂。
聖安賽姆將唱詩班席位向東大大延伸,使得大為復興的修道院的修道士們獲得足夠的空間。教堂的地下室是英格蘭同類教堂中倖存下來最大的一座。

總主教托馬斯·貝克特

主教座堂的歷史中黑暗的一章是1170年12月29日,星期二,托馬斯·貝克特總主教因反對王室剝奪教會權利,在教堂的東北翼部被謀殺。歷史上共有4位坎特伯雷總主教被人謀殺,貝克特是其中的第二位。

托馬斯·貝克特的殉教激起世人同情,1173年他被教廷追封為聖徒。

亨利二世於1174年自請贖罪,赤足走到坎特伯雷座堂前,跪在貝克特墓前,接受主教、修道院長和修士們的鞭笞。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主教座堂兇殺案》即以此故事為藍本所寫。

保護

坎特伯雷大教堂儘管它是英國最熱點的旅遊地之一,但沒有得到政府的資助而主要靠旅遊者的捐贈維持。建築運營費用每年超過600萬英鎊,教堂一直在苦苦維持生存。截止2013年有三分之二的建築需要儘快維修,其中包括遊客們參觀教堂時通常進出的大門。大教堂將於2014年再次申請撥款,這筆錢將被用作一個五年的維護工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