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名: 韓滔 座次: 42,地煞星出身: 陳州團練使
使用兵器: 棗木槊梁山職司: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
出場回目: 第055回
韓滔原有版本作韓韜,深明韜略而謂之“百勝將”,就如歐鵬的鵬對應“摩雲金翅”。韓韜是武舉人,宋朝武舉對兵法考察很多,韓韜想必在兵法理論上十分熟知,但書中並無太多著墨。《水滸傳》人物贊詩中說“韜略傳家遠”,“平地能擒虎” ,有人推測他是隋朝名將韓擒虎一脈,但原著未講韓韜出自什麼名門,武藝也沒那么厲害。只是他的棗木槊倒是呼延家祖先呼延贊的兵器,呼延灼又舉薦他,可能他是呼延家的徒弟。
上山原因
梁山泊之戰,呼延灼被高俅保舉為大將,正要奉敕攻打梁山泊時,韓滔就被呼延灼推薦為正先鋒。韓滔以先鋒身份部領前哨軍,與梁山軍相遇時,一馬當先,與秦明交手,但是戰了二十餘合力怯,在呼延灼的掩護下退走。後來隨呼延灼一起以連環馬戰術大勝梁山軍隊。不久,梁山泊請來徐寧教演軍隊使用鉤鐮槍,破了連環馬。韓滔於亂軍之中為劉唐、杜遷所擒,經勸喻下投降梁山。韓滔在地煞七十二人之中頗有表現,曾於北京一役放箭射傷敵軍先鋒索超,又於東昌府大戰沒羽箭張清。其後隨宋江攻打方臘的常州,被方軍高可立射中臉龐墮馬,又被張近仁一槍殺死。
順帶一提,作為呼延灼副將的韓滔,他的武器棗木槊,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北宋開國名將呼延贊(呼延灼祖先)常用的武器棗槊的化身,所以韓滔可說是呼延灼的附屬象徵之一(而且二人星宿名同為「威」)
所用兵器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在雲南省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發現了戰國晚期、東漢早期的槊。槊的各類很多,結構複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之人使用。因此槊在現代武林之中已近失傳,練槊的人寥若晨星。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正字通》一書中云:“矛長丈八謂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 稱為“鐵槊”。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武備志》載:“棒首施銳刃,下作倒雙鉤,謂之鉤棒;無刃而鉤者亦用鐵爪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為杵,長細而堅重者為桿,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種。”《水滸傳》中“百勝將”韓滔用的是一桿棗木槊;番將烏利可用的是一桿純鋼棗槊;別外,還有指槊,掌槊,雙槊,衡槊及棗陽槊等。
傳統演練的套路稱為“單槊”,練法與大刀相似。它的用法有劈、蓋、截、攔、挑、撩、雲帶、沖等。儘管槊較重,但也可演練許多招式,如“泰山壓頂”、“刀劈華山”、“橫掃千軍”等等。
百勝韓滔將軍大傳
天生神力
韓滔,字無對,東京汴梁人也,漢末冀州刺史韓馥後裔。(滔別傳註:韓馥者,東漢第一低調明主,麾下有上將潘鳳,縱橫宇內,無人可敵,號曰“無雙”,時人有諺“伏龍潘鳳得一可得天下”,韓馥擁潘鳳之勇,卻讓冀州於袁紹,乃開創低調之風始祖矣。)
滔身高九尺,肩闊三停,龍眉虎目,猿臂狼腰,姿顏雄偉,天生神力,幼年遊歷天下,習得諸般武藝,善使一條棗木槊,人莫敢近。
(滔別傳註:滔所使棗木槊,名為禹王開山棗木神槊,重一萬三千五百七十二斤三兩六錢,乃大禹治水時開山導流所用神兵,存於巫山錯開峽數千年,為滔所獲。)
滔藝方成
弱冠,與天下英雄爭鋒,應得武舉,京城有教師名周侗者,收三徒,首名盧俊義,次名史文恭,三名林沖,聞滔之名,登門挑之,滔藝方成,不知輕重,只一合,敗盧史二人聯手,二人大慚,從此不敢逗留京城,俊義遠赴河北,文恭潛身曾家,再不輕言出世,唯林沖目睹滔之絕藝,刻苦精修,終入禁軍執教。關西有壯漢魯達,臂有萬斤巨力,進京拜會林沖之父,得知此事,欲與滔較腕力,滔以單指,壓倒魯達,達心服而去,留言曰:“京師有無對,洒家若非改名,絕不再入京城。”
如是再三,天下再無抗手,人皆呼滔為“無敵將”,多有頂禮膜拜者。時有潑皮牛二,為小黃門養子,有母無父,異姓叔伯甚多,早年因販其母遭買家毆打,渾身不剩一毛,故而號為“沒毛大蟲”,有一身好本事,淫得好濕詞,裝假撒潑,口臭為最。自誇大言曰:“三年上CNN罵人,不曾有對;普天之下沒我一般的了!何人招惹我這潑皮,便是他的不幸。”因聞滔之威名有感,親自登門攀親,呼滔為父,滔怒曰:“你我年齒相當,何故如此?”牛二跪倒拜曰:“君無子,吾無父,拜君為父,為君之子,正相宜也。”滔大囧,曰:“吾便為汝之父,亦是偽父,如何使得?”牛二流涕曰:“君偽,亦可為吾親父!”滔再三不允,牛二便雪天裸跪於韓門之外,滔笑曰:“汝欲不顧麵皮否?”牛二動容曰:“君為吾父,吾丟十層臉,君亦要丟三分!”滔大笑,閉門不理。牛二跪數日無果,自思欲尋神兵贈滔以示孝心,遇楊志賣刀,撒潑混賴寶刀不成,被殺。
滔感牛二之事,甚是傷感,又兼舉世無敵,倍感寂寥,乃撫其祖韓馥牌位嘆曰:“吾不得先祖神功,乃至於此!”遂再不以全力出手。
(滔別傳註:有華山仙人陳摶者,贈滔以《虛懷若谷謙虛心法》,滔悉心習之,大有裨益,出手發功,功力絕不超過一成,至此速敗敵手之景再不復見。)
滔戰群雄
後三月,陳州有寇蜂起,滔奉命征討,率家丁兩名,書童一人,二日之間,破陳州寇四萬,朝野震驚,時殿帥府太尉高俅,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於天子駕前譖曰:“韓滔乃一真正敗類也!臣觀其名,便知乃契丹人也——昔日遼邦元帥韓昌,與我大宋楊家將相抵,害我大宋將士無數,韓昌姓韓,今韓滔亦姓韓,即便非遼人,其名為一‘滔’字,豈非說我大宋在契丹鐵蹄之下俱要被滔個乾淨?此人辱我大宋之行徑,真乃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矣!其心何其陰暗垃圾也!縱不治罪,亦不可大用!”天子納其言,僅賜滔為陳州團練使。(滔別傳註:滔初任陳州團練,四方賊寇俱來侵擾,滔一一剿滅,前後計勝仗一萬零一百仗。)
翌年初,滔虛懷若谷謙虛心法大成,遂棄“無敵將”之名,以勝仗之零頭,改名號曰“百勝將”,全軍皆嘆。十月,梁山軍破高唐州,知府高廉死,天子欲征伐梁山,高俅舉汝寧郡都統制呼延灼為帥,灼為保萬無一失,舉滔為先鋒,潁州團練使彭玘為副先鋒。
(滔別傳註:彭玘於潁州,曾破草寇五百餘陣,號曰“千勝將”,及至見滔,知滔武藝,大為嘆服,曰:“噫,今見韓將軍,方知天有多高,吾真井底之蛙,目光短淺也!”遂改名號曰“天目將”,與滔結為知交。)
冬月,滔隨灼,征剿梁山,一戰大破宋江於水泊,江險遭擒。
(滔別傳註:梁山軍聞滔至,無不驚慌,江乃親自點五將齊迎,滔先與梁山先鋒霹靂火秦明戰,二十餘合,秦明力怯,只待要走,第二撥林沖接戰,依舊難當,此時呼延灼軍至,灼見滔大占上風,意欲爭功,令滔回陣,滔行事低調,欣然而歸,灼親自戰林沖,不勝,林沖恐滔再出,先自回馬,後軍彭玘至,與梁山軍花榮戰,二十餘合,花榮力怯,灼又欲爭功,上前合擊花榮,彭玘無低調之風,心中不忿,轉而斗梁山扈三娘,悵而忘謀,為扈氏以套索計擒。滔見玘遭擒,灼又不勝,乃長嘆曰:“吾不下手,勝之甚難!”乃暗布置鐵甲連環馬陣,金鼓振天,歡聲動谷,漫山遍野,橫衝直撞,江軍大敗,人馬折損大半,頭領嘍囉中傷不計其數。宋江僅以水路脫逃。)
臘月,呼延灼取炮手凌振攻梁山,滔諫灼曰:“火炮、連環馬,皆不可久恃之物,可趁賊軍新敗,速取之。”灼不聽,僅圖緩進,凌振為梁山水軍所獲。
投奔梁山
翌年初,宋江重整旗鼓,灼仗連環馬出戰,為鉤鐮槍所破,灼戰敗畏罪獨身而逃,滔嘆曰:“吾若亦走,士卒將遭屠盡矣。”遂降宋江,彭玘、凌振聞滔降,皆呼:“韓將軍既歸梁山,吾等不降,欲逆天乎?”亦降。(滔別傳註:宋江聞滔至,欣喜若狂,赤足相迎,謂眾人曰:“吾生平兩大心愿,一為招安,為國出力,一為得識百勝韓將軍。今韓將軍至,吾死亦無憾矣!”)
二月,呼延灼投青州慕容彥達,攻桃花山,事急,二龍山、白虎山,合兵助戰攻青州,不克。楊志諫曰:“灼所恃者,百勝將韓將軍也,今韓將軍已歸梁山,何不請梁山助戰?梁山既有韓將軍,必破青州!”魯智深、武松盡然之,遣孔亮至梁山搬兵,亮至梁山,呈書曰:“二龍、桃花、白虎三山諸頭領,聞百勝將在梁山,心嚮往之,俱願投奔大寨。並恭請韓將軍前去降服呼延灼。”滔曰:“灼乃吾舊日主帥,吾誓不為此不義之事。”宋江親至青州,言滔歸梁山事與灼,灼大驚曰:“韓滔都已上梁山,吾豈可不效仿之!”遂降。
(滔別傳註:江既得韓滔,四方群雄無不聞風而歸,不數年,梁山得百餘頭領,此俱滔之功也。)
韓滔神威
後二年,梁山攻大名府,遇急先鋒索超,秦明與之戰,不勝,滔乃取弓在手,大呼:“索超,吾射汝左臂!”超見無箭,大笑,只聽弓弦響,超左臂血流不止,撇斧敗歸,小李廣花榮愕曰:“手勁為矢,亦可傷人,百勝神將,當真名不虛傳!”軍中皆呼滔為“神將”。(滔別傳註:滔聞“神將”之名,不悅,言與彭玘曰:“神將者,有三國之無雙,仙劍之無延,後世之大帝可為也,吾豈可為之?”)
三年,攻東平府,出戰數合令東平守將董平遮擋不住,江惜董平可在滔手下數合不死,乃難得猛將,設計收之,平感韓滔之威,乃降,大呼“神將天威”,滔不悅,後攻東昌府,故意挨張清飛石一記,以求低調。
宣和二年,梁山頭領排座次,眾人慾以滔為首,滔大怒,曰:“若進天罡,必離梁山。地煞若首,必不久留!”宋江無奈,排韓滔第四十二位,滔意方平。
朝廷招安
宣和四年,朝廷聞滔在梁山,三番下詔招安,江受之,滔隨宋江,定遼邦,平田虎,破王慶。地威星隕落
六年,江起兵征方臘,攻常州,滔與彭玘分敵臘將金節、許定。節大呼:“吾不殺無名之將,且通姓名!”滔不欲通名,僅曰:“姓韓。”不想金節聞之,如雷貫耳,大驚失色曰:“噫!百勝將軍在此,吾豈有命哉!”失魂落魄,回身死命奔逃,滔黯然嘆曰:“吾低調多年,仍讓他人如此懼怕,紅塵豈可久留?”恰逢高可立在遠處,以暗箭暗算滔,滔見之不躲,藉機歸神。(滔別傳註:滔既死,後當地百姓有建廟祭祀者,然滔在天有靈,低調依然,終不讓廟宇建成,後徽宗建靖忠之廟,列滔神像於兩廊七十二偏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