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英文中見過不少以ist結尾的單詞,比如racist(種族主義者)、materialist(唯物主義者)等。這些單詞指代的人群通常都對某一事物或理念,如race(種族)或material(物質)懷有堅定的或固執的認識和想法。今天,我們就為這個ist辭彙家族新添一位成員——Placist(地域主義者)。
阿什琳真是有地域偏見。她覺得佛羅里達州的每個人都老態龍鍾,整天打高爾夫,而且開車技術很差勁。
偏見來源
偏見的來源,其中一個源頭就是“自己做不到對方所能做到的”,於是借著這種偏見,把問題指向對方,來迴避對自己不利的客觀現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偏見的另一個來源,是將該群體某部分人的缺點擴大化到整個群體,並將這些缺點視為該群體與生俱來、難以改變的。最後,偏見能在自己的同類人群中獲得認可與讚許,如該作者明顯利用廣大非上海網民的背景,贏得對自己所持立場的支持者,從而獲得一些精神和力量支持來傳播自己的偏見。
其實,這種對某個地域某個群體進行評論或整體否定的文章和言辭,前些年早已充斥網路,如貶低河南人的,貶低四川人的。該80後作者的文章對此類言辭進行系統化處理,也並沒有多少新意,只是進行一下總結,就連標題也是套用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以此吸引眼球,實在無甚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