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概括
概括的內容和方法 ①地圖內容的取捨。包括根據編制地圖的目的和用途確定地圖所需表示的內容、指標,和地圖上點狀、線狀或面狀地物細小圖斑的取捨。在對地圖內容進行取捨時,往往採用“選取標準”和“選取程度”等數量指標加以控制。選取標準是指事先規定地圖上所示線狀地物的長度和面狀地物的面積,如規定選取地圖上1厘米以上的河流、4平方毫米以上面積的森林等。由於製圖對象分布的區域差異懸殊,往往不同區域需要採取不同的選取指標。選取程度是指地圖上單位面積需表示的數量(如點狀地物的個數或線狀地物的總長度),或規定應表示實際總數的百分比(如規定圖上每平方分米選取100個居民點等)。對細小圖斑的取捨,除保留選取標準以上的圖斑外,還可合併或誇大具有典型特徵的細小圖斑。② 地圖內容質量特徵的概括。用概括的分類取代較詳細的分類。具體作法是由表示單個的地物過渡到表示地物的集合;由表示低級分類等級過渡到表示高級的分類等級;減少過渡性類型或類型合併。
③ 地圖內容數量特徵的概括。主要在於擴大數量的級差,減少級數,提高最低級的起點數值等。
④ 輪廓圖形的概括。主要指線狀和面狀圖形的簡化。包括刪簡次要彎曲與細節,保留主要彎曲的基本特徵;適當誇大一些細小但反映特徵的彎曲。必須指出,在細小圖斑的取捨和線狀、面狀圖形的簡化時,都必須注意保持平面幾何圖形的相似性和面積對比的一致性。
概括的程度 主要取決於地圖比例尺和地圖編制的目的、用途,同時也受製圖對象的分布規律和製圖區域特點、製圖資料詳細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地圖是按比例縮小的圖形,不可能表示地表所有內容或製圖對象的全部細節,而且隨著比例尺的縮小,概括的程度逐漸增大。這種由於比例尺縮小而進行的地理概括稱為比例概括。所編地圖的目的與用途不同,對地圖內容的選取和概括程度以及所強調和突出的特徵也不相同。這種考慮編圖目的和用途的地圖概括稱為目的概括。這是地圖概括的兩個出發點。地圖概括是地圖編制的主要環節,必須處理好地理真實性和幾何精確性、地圖載負量和地圖易讀性、普遍規律性和區域特殊性等幾個關係(見圖)。
![地圖概括](/img/c/ce1/nBnauM3X4kTM4ADN0cTO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5AzL4k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地圖概括就是信息壓縮,通過計算機是較易實現的。但是目前對一些複雜圖形規律性的認識及其數學模式的建立還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還不能完全實現自動概括,而只能通過“人機對話”系統進行概括。另外,衛星遙感信息製圖通過光學概括改變了中小比例尺製圖逐級縮編的傳統方法,而以等大影象一次概括成圖,提高了地圖質量,加快了成圖速度。
配圖
![地圖概括](/img/b/dee/nBnauM3X3YDM2cTM3gTMyIzN3ETM3IjMzMzMwADMwAjMxAzLxI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