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炒饃

土炒饃

土炒饃是河南濟源市王屋山區的傳統名點。是以麵粉為主要原料,雞蛋、芝麻、花椒葉等為輔料,並以王屋山特有的觀音土烘焙,精心炒制而成。

基本信息

菜名

土炒饃

特色

其味清香可口,存放期長,並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是一種高鐵、高鈣、高鋅、高鉀的傳統食品。長期以來,山區老百姓以食用土炒饃來調節人體機能,補充有益元素、醒脾健胃、消滯化食、柔和腸胃。《易經》曰:“人為坤土”。根據同氣相求的道理,人與自然界的泥土必然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共同成份,故須以土益性。《本草綱目》載:“壁土拌炒,借土氣助脾”,多用於脾虛泄瀉;《本草蒙荃》載:“陳壁土製,竊真氣驟補中焦”,用於補脾止瀉。

土炒饃是用觀音土烘焙的饃,顏色似土,故稱土炒饃。?

土炒饃的加工方法是先把麵粉發酵後,加入雞蛋、芝麻、花椒葉等,揉成麵團,搓成指頭粗的條狀,切成像花生大小的面塊,放入鍋內用觀音土烘炒而成,老少皆宜。?

土炒饃顏色似土呈微黃,味清香,誘食慾,口感好,外焦里酥,硬中有脆,酥香味濃,磨齒滲唾,柔和入胃,回味無窮,可食可藥,食之充飢,藥用消滯,防止水土不服。土炒饃保存時間長,可達一年多不變質。

加工土炒饃的土,以王屋山中的觀音土為最佳,經有關部門檢測,土中含鐵、鋅、鈣、鉀等多種元素,對於改善人體機能,調節腸胃有一定作用。?

土炒饃的來歷:傳說當年愚公挖山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因路途遙遠,愚公妻子怕他們水土不服,在家裡做好“土炒饃”讓愚公作為乾糧攜帶。

王屋山土炒饃---傳說當年愚公吃得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