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以“拓寬專業面、加強基礎、強化概念、參照規範、反應當代研究成果、套用與創新並重”為編寫指導思想。主要特色如下:
1.本書除了包含傳統的房屋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的內容外,增加了高層鋼結構、構築物、橋樑、地下結構抗震設計的內容,基本包括了土木工程中重要結構的抗震設計內容;增加了靜力彈塑性分析、工程結構減震設計等新的內容。
2.突出概念設計,強化基本理論,將各類結構的一般規定的內容納入抗震概念設計中,從抗震概念的角度闡述這些規定。用較大篇幅詳細介紹了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計算的內容,而且對該部分內容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和增補,注意從基本概念入手進行闡述,恰當地處理了手算與機算,原理與例題的關係。
3.為適應採取啟發式教學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創新的教學模式,每章後增加了“思考題與習題”的內容,同時為了適應雙語教學,對有關名詞、術語加注了英文。
4.參考最新規範、規程,所用圖片儘量採用近年來一些地震中的典型照片,結構圖、模型圖儘量採用空間立體圖,恰當處理與相關課程的關係,突出抗震設計中的本質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1 地球構造
1.1.1 地球構造
1.1.2 地震的類型
1.1.3 地震的分布
1.2 地震的破壞作用
1.2.1 直接災害
1.2.2 次生災害
1.3 地震波、震級與烈度
1.3.1 常用術語
1.3.2 地震波
1.3.3 震級
1.3.4 烈度
1.4 工程抗震設防的概念
1.4.1 抗震設防的概念
1.4.2 抗震設防標準
1.4.3 兩階級段設計方法
1.5 抗震概念設計總則
1.5.1 選擇有利於抗震的場地
1.5.2 選擇利於抗震的基和基礎
1.5.3 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建築平面和立面布置
1.5.4 選擇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
1.5.5 選擇合理的結構構件
1.5.6 處理好非結構構件和主體結構的關係
1.5.7 注意材料的選用和施工質量
1.5.8 採用結構控制新技術
思考題
第二章 場地與地基基礎抗震設計
2.1 概述
2.2 場地
2.2.1 場地與地震動作用
2.2.2 場地土覆蓋層厚度
2.2.3 場地的類別
2.3 地基與基礎的抗震驗算
2.3.1 地基抗震設計原則
2.3.2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2.4地基土液化及抗震措施
2.4.1 地基土液化的概念
2.4.2 影響地基土液化的因素
2.4.3 液化土的判別與評價
2.4.4 液化地基抗震措施的選擇
2.5 樁基抗震驗算
2.5.1 可不進行樁基驗算的條件
2.5.2低承台樁基礎驗算
思考題
習題
第三章 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極限狀態計算
3.1 概述
3.1.1 抗震設計與抗震計算
3.1.2 地震作用和其他荷載效應及其組合
3.1.3 抗震極限狀態計算
3.2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設計反應譜
3.2.1 結構動力分析中的質量模型及運動自收度選取
3.2.2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解析法及理論分析
3.2.3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數值時程分析法
3.2.4 水平與豎向地震動的反應譜
3.2.5 水平抗震設計反應譜——不平多遇及罕地震的地震影響係數
3.2.6 豎向抗震設計反應譜——豎向地震影響係數
3.3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
3.3.1 集中質量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分析模型
3.3.2 地震作用下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運動方程
3.2.3 地震反應計算的振型分解法及理論分析
3.2.4 振型有效質量
3.2.5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地震反應的時程分析法
3.4 平動多自由度體系水平地震作用及效應計算的反應譜方法
3.4.1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3.4.3 底部剪力法——考慮基本振型和第二振型的效應
3.5 水平地震作用下考慮扭轉以及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影響的計算
3.5.1 考慮平動-扭轉耦連影響的地震作用效應計算
3.5.2 水平地震作用下考慮地基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地震作用效應修正
3.5.3 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地震剪力分配及其下限的有關規定
3.6 多自由度體系自振周期及持有型的計算
……
第四章 砌體結構抗震設計
第五章 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
第六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
第七章 構築物抗震設計
第八章 橋樑抗震設計
第九章 地下空間結構抗震設計
第十章 隔震與耗能減震結構設計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1
附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