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殲滅、消耗及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絕大部分陸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
組建情況
第十四集團軍
1937年8月上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衛立煌,其基本部隊第十四軍為中央軍嫡系,下轄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五師,該集團軍是抗戰爆發後首支開進華北作戰的國民黨中央嫡系部隊,曾在平西地區對日作戰,屬第一戰區管轄。
作戰情況
1937年9月,該集團軍為增強山西對日作戰力量,經石太路進入山西,調歸第二戰區指揮,不久,第九軍加入該集團軍戰鬥序列。該集團軍參加了著名的忻口會戰,擔任中央集團的主力作戰任務,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均在與日軍的激戰中陣亡。此次戰役後,該集團軍退至晉東南,第九十三軍、第九十八軍都曾加入過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
1939年10月,劉茂恩任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其基本部隊第十五軍、高桂滋的第十七軍、裴昌會的第九軍和范漢傑的第二十七軍,仍駐守晉南中條山區,屬第二戰區指揮管轄。1941年初,晉南中條山戰區部隊全部劃歸第一戰區指揮。1941年春末中條山戰役後,該集團軍退過黃河,駐守河南。至1944年夏,該集團軍總司令仍為劉茂恩,僅轄第十五軍和謝輔三的暫編第四軍。
1944年春,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第十四集團軍的部隊在洛陽保衛戰中曾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到1944年底,第十四集團軍番號被撤銷,其所屬各部隊由第一戰區商南指揮所指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