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場是同盟國在亞洲地面作戰的主要戰場,中國抗日軍隊在八年對日作戰中,殲滅、消耗及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絕大部分陸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
作戰情況
1937年秋,第四十七軍奉令出川抗日,在第二十二集團軍編成內自西昌徒步至寶雞,後乘火車至陝西、河南,渡過黃河,開入山西抗日前線。後第二十二集團軍的主力自娘子關戰役後赴河南、山東,接受第五戰區指揮。第四十七軍奉令留駐長治,接受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的指揮,曾在第四集團軍的編成內在晉東南一線作戰,參加過保衛長治的戰鬥。後奉調轉入中條山區,駐守平陸一線,多次粉碎日軍攻占中條山的企圖。
1939年10月24日,奉令擴編為第三十六集團軍。1941年中條山戰役後,第三十六集團軍退過黃河,駐守河南新安一線。後張際鵬的第十四軍曾加入第三十六集團軍的戰鬥序列。
1944年5月第三十六集團軍參加中原抗戰。5月21日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轉移至陝縣秦家坡時,遭日軍伏擊,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當場陣亡,其他官佐也損失慘重,後劉戡、李玉堂曾任該集團軍司令。其基本部隊第47軍經補充後在軍長李宗率領下復歸第五戰區的第二十二集團軍序列。第三十六集團軍番號被撤銷。
1945年3月22日,第三十六集團軍在第一戰區恢復,新的第三十六集團軍由李玉堂、俞濟時任總司令,文朝籍、韓漢英任副總司令,下轄謝輔三的第27軍、李漢章的暫編第5軍和劉茂恩的第15軍。後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曾奉令參加過豫西、鄂北會戰。